摘要:人类同类的惩罚,总是在历史长河里打着自己的烙印,任由时间流转也洗不掉那些恐怖的痕迹,一直存在着。自古以来,刑罚不只是惩治罪犯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人性的暗面集体疯狂的舞台。明明人的骨头里藏着怜悯,但同样也有冷漠和残忍。血腥的酷刑是很容易被记住的,但更要命的还是精神
人类同类的惩罚,总是在历史长河里打着自己的烙印,任由时间流转也洗不掉那些恐怖的痕迹,一直存在着。自古以来,刑罚不只是惩治罪犯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人性的暗面集体疯狂的舞台。明明人的骨头里藏着怜悯,但同样也有冷漠和残忍。血腥的酷刑是很容易被记住的,但更要命的还是精神的折磨?每说一个古代法子的名字,总有人被吓出一身汗。那些手段,现在想来,也让人脑袋发麻!
贴加官这个刑罚,光听就有点压抑,说出来也没人觉得可怕,但是细细品味,里面的信息含量真不低。行刑时犯人被死死绑住,脸上的特制纸被水浇透,越来越紧贴,呼吸慢慢被堵住。双手动不了,连挣扎也是徒劳。窒息感弥漫在脑子里,痛苦不是来自肉体的撕裂,而是生理本能一点点消失,那滋味想必比刀子还狠。朱元璋搞明白人心的微妙,人能狠到什么程度,他都懂。这种刑罚不动刀枪,却能逼疯人。到底是对人的威慑更大,还是对组织的管理更高明?
如果不说贴加官的功用,就等于漏掉了半个明朝的管制原则。它不光用来逼供,也用来敲打那些可能影响朝政的大官。威慑效果,比那些肉体上的痛苦还直接。某种程度上,真正让人屈服的,不见得是流血,而是对死亡的慢慢接近。纸和水,一点都不血腥,但心理压力能让人崩溃!
骑木驴的罪和惨,很多人都听说过,但真要细说细节,才发现这刑罚是专门针对女性的。木驴,其实就是一块木头做成驴模样,背上全是倒刺,刺痛问题还不算完。凶手还会在中心插根粗木棍,不是吓唬人,是真的一尺长,弄进身体,摇晃搅拌。五脏六腑都给捅个稀巴烂。生理上的冲击是剧烈的,肉体上的创伤漫长且不可逆,死前还得慢慢消耗完痛苦。古代动不动就以女性为惩罚对象,这种伦理就像一把刀,直插社会底线。
旁观者总是习惯把惩罚归咎于法律,其实是社会风气助推了极端手段。被“骑”过的人,大多撑不过一天,本质上这是一种公开侮辱和身体毁灭。人们只看到结果,却不关心过程。
竹签刺指甲缝,也算是不见血但疼得要命的刑法。签子小,容易让人忽略,但插进指甲缝那种感觉,普通人很难忍受。针插下去,还要把指甲掀翻,这时候疼痛从手指直逼大脑。很多影视剧故意弱化此刑,但现实里的受害人,光疼就会昏死过去。容嬷嬷在电视里刺人都让观众捏把汗,何况真正行刑场景。女性受刑后往往留下不可逆的神经损伤。本来一个人的手是最柔软的地方,给这么折腾,估计长期得弹指间麻木下去。
有人认为用灌铅杀人是过于阴险,但历史里确实反复上演。灌铅刑罚,得先把铅加热到三百多度,只要一注进体内几秒钟就凝固了。烧掉整个人的内脏,各种器官化成焦渣。不同于外部的伤口,铅带来的死亡直接是内爆式的毁灭。清朝列入十大酷刑不是谣传,史书可查。有人觉得比“骑木驴”更狠,争论到现在也没有统一答案,可见古代对于“杀人诛心”真的是五花八门。
人彘的故事具体得让人喘不上气,手脚全部砍掉,眼睛挖出,鼻子割去,铜水烧耳朵,舌头也割了。毛发剃光后再用药把嘴封死,最后扔进粪坑。原地自生自灭,身体折磨只是开头,精神上的彻底摧毁才是终点。旁观者见识过这种手段后都不敢乱动,古代贵族靠酷刑管控社会,其实是靠恐惧本身。普通人崇拜权力,是因为权力手里有生杀大权。人彘成了一个象征,人性的恶比想象的深。
活埋很常见,讲起来也容易被忽略,因为土埋刑罚不是瞬间解决问题,是慢慢淹没痛苦。有人集体被活埋,有人单人,情景不同,但最后都是无助的挣扎。声音渐渐消失,呼吸也一点点弱下去。心理上的崩溃,比肉体上的死亡更可怕。你能听见身边泥土的运动,却再也不能反抗,恐惧感一点点膨胀成世界的全部。有人说这比斩首、车裂还要让人害怕。
点天灯听着像什么文艺的名字,实则就是活生生把人烧死。流程简单粗暴,全身裹油,亚麻布缠个遍,只露个头,然后泡进大油缸。头在外面,其他地方全被油包住。点燃后人体脂肪变成引线,火烧得很快。人被点天灯后,还会被羞辱一番才死去。精神和肉体都经受双重折磨,大多用于十恶不赦。古代有个恶趣味,总觉得刑罚越吓人能越震慑民众。
滴水刑名字很温和,细品才发现恶毒。绑住后头顶有小桶,水一滴一滴砸在额头。久了不仅皮肤破,精神也崩溃,非常容易发疯。尤其蒙住眼睛,一直黑暗中只有水滴声,听着烦闷,慢慢神经绷断。心理压力容易导致长久失眠。其实伤害不在于肉体,而在于让人意识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滴水穿石,先穿的是脑袋。
铜牛的出现有点像恶作剧,古希腊搞得很高调。皇帝让铜匠造一个法器,满意就赏钱。结果就是“唱歌的牛”,里面空心,背后有盖子。人关进去,下面点火,慢慢烤死。牛头内部有导音管,受刑者尖叫声会被转化为牛吼叫。外面看起来像牛在低吼,里面实际上人在死。机械感和恶毒感融为一体,发声系统也是当时科技小创新。这刑罚虽然残忍但挺有艺术色彩。是不是有点矛盾?看着华丽结果无比惨烈。
膑刑用在断足手的犯人身上,不同说法有膑辟、膑脚和膑罚。一般只砍一条腿,罪大才砍两腿。髌骨去掉后,许多犯人还能勉强站起来,唯独孙膑被毁得太彻底,连站都不行。一些人怀疑他不仅被割了骨,还剜了别的地方。膑刑不是一刀致死,而是慢慢废掉行动力,让人长期受苦。这么看,古人惩罚方式不是单一的,是多维度的折磨。有时候你受了刑还能活着,其实意味着要受更久的苦。
历史里讲酷刑,不只是科普残忍,更像说人心的复杂。人们总想着自己不会遇上这种事,但活在古代,谁都不敢保证明天不会变成下一个受害者。现代法治给了大家更多的安全感,也让人用另一个视角回望历史。有数据说,古代酷刑致死率极高,甚至超过公开处决的几倍。现在想想,留下的记忆远比实际发生的更吓人。
我个人觉得,过去那些毁灭身体的刑罚其实比精神上的摧残还稍微可接受一点。肉体之痛,可能有醒来的希望,精神的崩溃一旦发生,再难恢复。明朝贴加官,清朝灌铅,希腊铜牛,每一种都在诠释人性阴暗面。审视这些历史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到:权力会选择最让人绝望的方法。可同样不排除,某些受刑者最终没崩溃,靠意志力活了下来。有没有可能,一部分人其实并不屈服?
有人会说古人愚昧,但这样讲其实不公平。古人有时候懂得抵抗,只是环境让他们没有那么多选择。那些被关进铜牛的犯人,或许内心比我们更冷静。有人认为所有的酷刑都是症结,实际上是权力和恐惧的相互制衡。
历史不断重复,也在不断推翻前人观点。酷刑的流传并非持续,偶有被禁止、偶有卷土重来。大多数时候,过于残忍的刑罚只是权力者的工具,却被社会加以神话。记住这些手段的前提,是我们需要有一份对人性复杂的坦然。
今天大家看酷刑,都觉得离现实很远,但要说彻底消失了,也未必。社会还没完美,谁都没法保证明天会不会发生同样的事情。曾经的酷刑里,人的敌人不光是法律与权力,更是人的自身。历史其实不是一面镜子,而是一把刀。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