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健康第一课”: 家长、老师们,这些校园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请收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1 10:08 1

摘要: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症状以发热、关节剧痛和皮疹为特征。

当下正值夏秋季节交替的时候

也是学生返校的开学季

开学之后,学生流动性大、聚集性强

许多传染病“蠢蠢欲动”

是各种校园传染病高发期!

为保障校园师生健康安全

市疾控中心在此提醒:

开学季要注意防范这几种校园传染病!

01

蚊媒传染病

当前我市已进入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高发的季节,校园传播风险高。

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症状以发热、关节剧痛和皮疹为特征。

复课条件: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7天,且热退24小时以上。

登革热

登革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三痛”(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三红症”(面、颈、胸部潮红)、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等,人群普遍易感。

复课条件:自发病之日起满5天,并热退24小时以上。

02

肠道传染病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成人和儿童感染后症状有所区别,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通过摄入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气溶胶传播。多因患者呕吐物处理不当,通过气溶胶和接触传播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出现聚集性病例。

复课条件: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以发热和手、口腔、足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学龄前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托幼机构在流行季易发生聚集性病例。

复课条件:自发病后14天。

03

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流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症状主要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40℃,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复课条件:体温恢复正常、其它流感样症状消失2天;或发病后7天。

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种急性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早期症状类似感冒,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或者仅有轻微咳嗽、有低烧。典型症状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病程可长达2-3个月,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更加易感。

复课条件:呼吸道隔离至少到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5 天,对于未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隔离期为痉咳后21天。

@学校与托幼机构,预防应做到:

01

组织校内全面开展以清除蚊媒孳生地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包括:

①全面检查卫生死角。清理生活垃圾,特别是散在积水垃圾容器,如一次性饭盒等;倾倒各种容器,清除废弃容器,闲置容器应反转倒扣放置,防止积水;对长期未使用的厕所便池、洗手池、排水沟渠等积水处应彻底冲洗、清理疏通;对难以清除的积水投放杀幼剂。

②重点检查清理室内易疏忽的积水点。检查清理花盆托盘,饮水机水槽,空调排水口等;储水容器应严密加盖并定期换水;存在水培植物应立即换水,同时清洗根须,建议将水培植物改为沙石种养。

③必要时全面消杀。请专业消杀人员在校园开展杀灭成蚊和伊蚊幼虫。

02

做好因病缺勤追踪,严格落实晨(午)检工作,发现学生有可疑症状,应立即联系家长送至医院就诊,不带病上学,严格开展传染病病例管理。

03

保持室内场所开窗通风,每日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定期开展环境物表清洁消毒。

04

加强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制作食物和配餐过程中要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出现消化道症状应及时调离岗位;食堂应妥善保管食材,生熟分开,食物充分煮熟煮透。

05

加强饮用水日常管理,保障饮用水水质符合卫生要求,做好管网清洗消毒。

@家长们,预防应做到:

01

学习有关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02

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保持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垃圾和积水。

03

积极配合学校/幼儿园做好晨午检,及时接种、补种疫苗。

04

督促孩子养成良好个人防护习惯,勤洗手、多通风、不喝生水、注意咳嗽礼仪,科学正确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同时加强体格锻炼,早睡早起,在家少吃生冷食品,不吃不洁饮食。

05

坚持入校/入园前和回家后查看:发现身体异常及时与班级教师联系,尽快到医院就诊,避免孩子带病上学。

新学期,元气满满

让我们家校协同,做好防控

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

部分信息来源:广东疾控、中山疾控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健康高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