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说日本人有小礼而无大德,反观现代日本做过的事 对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1 16:43 1

摘要:2025年9月,世界各国都在筹备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日本却在悄悄的游说他国抵制这些活动。

2025年9月,世界各国都在筹备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日本却在悄悄的游说他国抵制这些活动。

日本称这些纪念过度聚焦历史,还提出要提升军力应对中国

这一幕,完美的印证了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日本人的评价: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

用这句千年前的论断,来解读现代的日本再合适不过了。

小礼用到极致

在日本,礼仪已经融入到了日本人的血液里

鞠躬的角度精确的就像数学公式:15°用于日常问候,30°表达感谢或者轻微歉意,45°到90°用于深刻道歉或者是崇高敬意。

职场人平均每天鞠躬几十次,每一次弯腰都精确到位。

餐桌礼仪也很像是编排好的:入座需说打扰了,开餐前集体说我开动了,筷子不能插在米饭上,喝汤需要用筷子辅助拨食。

用餐结束要说承蒙款待,必须等长辈离席后才能起身。

在东京街头,行人自觉遵循七三步行——将七分空间留给急行者,自己只占三分。

地铁电车迟到一分钟,车站必定广播道歉。

这些细节也说明日本人对秩序的极致追求。

大德的缺失

在关乎人类道义的重大问题上,日本鬼子不是人

二战期间,日本侵华造成3500万中国军民伤亡,南京大屠杀夺走30万无辜生命。

战后中国善待日本战俘,组织船只送他们回国,还免除了日本的巨额战争赔款。

但日本是怎么回应这份善意的呢?

他们仅仅提供了一批价值极低的二手机械作为赔偿,更让人愤怒的是,日本长期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还将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供奉在靖国神社,多位政要公然参拜。

2025年8月,日本政府放弃逢十周年反省战争的首相谈话,同时游说欧洲亚洲国家抵制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炒作中国炫耀武力,还鼓吹日本应提升军力应对中国

小礼无大义

日本社会的礼仪更像是社交义务而并不是真实的情感表达,更像是条件反射,不代表真实亲近意愿。

日本文化强调集团主义,个体被绑定在权力结构上。

武士道精神将异化为对强权的绝对服从。

二战战犯东条英机在受审时仍然以忠于天皇为自辩解,正是这种文化的极端体现。

作为资源匮乏的岛国,日本形成了弱肉强食的生存逻辑。

历史上反复依附强者:从中国唐朝到近代美国。

康熙帝曾经评价日本是反复无常之国,只一味慑于武威。

日本核废水排海事件就是当代无德的例证

2023年,日本政府用87页报告论证福岛核废水安全性,刻意回避污染水处理水的本质区别。

东京电力公司高管拒绝亲自试喝处理水,说明啥

历史给予日本的恩情

日本古代称中国为父国家,因为他们从中国学习了大量科技、文化和制度。

使用汉字长达1500年,根据汉字偏旁发明了日文假名。

《尚书》《周易》《论语》《礼记》等中国经典构成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

没有这些,日本基本没有传统文化可言

但现代的日本却看不到感恩之心

中国免除了日本的战争赔款,日本反而要求中国在北京首都机场立碑感谢日本对华的援助——这些援助贷款的条件是必须购买日本产品。

德国二战后向受害国支付了640亿欧元赔偿,而日本才支付了15亿美元,也从来没有真诚的道过一次歉。

日本民间纪念活动也只强调自己的受害经历——原子弹爆炸、战俘遭遇等,却很少提到过14个受害国的苦难。

学者指出:中国就是太宽容了,才让日本没有了彻底反思的机会。

来源:鉴史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