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往,面对外界的援助,以色列军方通常会以严格的封锁政策将援助“武器化”,然后用安全审查为由直接拒绝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物资进入加沙,以至于乐施会等国际组织的援助物资只能滞留在埃及和约旦的仓库中。
当国际社会对加沙的援助还停留在会议桌前的争论时,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在8月底已经完成了行动。
这个被外界称之为“普京的猛将”的政治人物,成功将数百吨粮食和饮用水运抵战火纷飞的加沙,创造了这次冲突中最大规模的外部援助。
这场跨越千里的救援行动直接无视以色列的严密封锁,长驱直入直抵加沙,他究竟是如何突破以色列的严密封锁的?为什么选择在此时出手呢?
突破封锁的奇迹
卡德罗斯的援助车队,由装着能让一百万加沙居民勉强维持数日的食品和饮用水的60辆卡车组成。
以往,面对外界的援助,以色列军方通常会以严格的封锁政策将援助“武器化”,然后用安全审查为由直接拒绝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物资进入加沙,以至于乐施会等国际组织的援助物资只能滞留在埃及和约旦的仓库中。
令人惊讶的是,卡德罗夫的援助车队行进十分顺利,以军全程保持沉默,在拉法口岸十分罕见的直接放行了卡德罗夫的援助车队。卡德罗夫能够实现这一突破,与其特殊身份和地缘政治格局密不可分。
作为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的领导人,他的行动不仅代表着车臣共和国的地方力量,背后更有俄罗斯的国家力量做支撑。其次当前俄乌冲突尚未平息,以色列在乌克兰问题上需要避免与俄罗斯直接对立。这种微妙的地缘政治平衡为卡德罗夫的援助行动创造了成功的可能性。
援助背后的三重动机
当然,卡德罗夫的援助行动绝不只是善意和爱心的爆发,在这次行动背后,还藏着卡德罗夫的三重精明算计。
当然,首要因素的是卡德罗夫对于以色列在加沙地带人为制造人道危机的行为的不满。而且这种情绪不只是车臣,许多西方国家对以色列最近倒行逆施的封锁政策都看不下去。
其次这一高调的国际援助,还可以为俄罗斯在外交谈判中增加不少筹码。尤其在阿拉斯加谈判后,美俄关系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这一次援助行动很可能为他们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创造不少有利条件。
更何况借助这次行动,卡德罗夫把自己年仅17岁的儿子亚当任命为车臣-加沙人道援助工作协调员,从幕后推到了台前,很显然是在为未来的政治传承铺路。
国际社会的沉默与回应
卡德罗夫的援助行动,很快在国际社会收到了应得的掌声。土耳其、卡塔尔等国家对车臣的人道援助表示赞赏,就连欧洲国家都发表了联合声明要求以色列开放人道主义通道,只有美国选择完全沉默。
这种差异反应凸显了加沙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地缘政治博弈的舞台,各方都在利用这一危机来推进自己的利益和议程。
尽管卡德罗夫的援助规模十分可观,但对270万加沙民众来说,却只是杯水车薪。联合国评估显示,要真正缓解危机,加沙每天至少需要500车次的物资。而且在卡德罗夫车队返回后,以色列已批准增派6万名预备役军人前往加沙地带,这意味着封锁可能会进一步收紧。
随着以色列用着1937年卢沟桥事变一样蹩脚的理由,称4名以军士兵在加沙城“失踪”进而大举进攻,这场援助行动带来的希望,已经被以色列无情的炮火再次毁灭。
来源:巡史天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