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2日傍晚,梁子湖区沼山镇杨井村文化广场灯火通明,3000余名村民满怀期待,齐聚于此,共同迎接这场乡村文化盛宴。台前歌舞欢腾,幕后藏蓝身影无声穿梭——鄂州市公安局梁子湖区分局沼山派出所的民辅警提前3小时到岗,用最质朴的行动,踏出坚实的 “铁脚板”,守护着现
(通讯员:方政)8月22日傍晚,梁子湖区沼山镇杨井村文化广场灯火通明,3000余名村民满怀期待,齐聚于此,共同迎接这场乡村文化盛宴。台前歌舞欢腾,幕后藏蓝身影无声穿梭——鄂州市公安局梁子湖区分局沼山派出所的民辅警提前3小时到岗,用最质朴的行动,踏出坚实的 “铁脚板”,守护着现场的每一位村民。
舞台搭建初期,民警便与村委会紧密协作,对现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风险排查。老电工张师傅爬上桁架,仔细检查每一处电缆接口;辅警老陈则扛锤加固观众席护栏,被汗水浸透的警服贴在后背。广场东西两侧消防通道被反复测量,确保留足2.5米逃生空间。“这截老电线必须换!”民警指着发黑的线路,连夜协调更换120米电缆。村民李大爷蹲在花坛边感慨:“民警查得比自家孩子还细致!”
夜幕降临,人流如潮涌来。民警挎着方言喇叭穿梭人群:“带娃娃的莫挤前排!”“王婶,帮瞅下身边空凳!”这些接地气的乡音比电子广播更深入人心。民警们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印着“七巧守护”的荧光手环,不仅可以防止孩子走失,还印有实用的宣传口诀。开场前,村民张奶奶的孙子被人潮冲散,民警凭孩子腕间荧光迅速定位,抱着哭花脸的小娃送回时,台上正好响起《在希望的田野上》。
民警的背包塞满创可贴、清凉油,甚至备着针线。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在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大作用。舞者服装绽线能缝补,村民轻微磕碰可救急。21时,散场人流如潮退去,民警站在岔路口引导20辆接送大巴有序离场,嘶哑嗓音融进蛙鸣。清理现场时,警务包里多了村民遗失的身份证、眼镜等物品。次日清晨,这些物品被逐一送还至失主家中。当闪烁的警车缓缓驶离杨井村,车窗倒影中,舞台上“振兴路上警民同心”的灯牌越发明亮。
在这场乡村盛会的安保工作中,沼山派出所的民辅警们用心仔细检查着每一寸角落,那些浸透汗水的警服、方言喊哑的喉咙、凌晨归途的哈欠,最终沉淀为梁子湖畔村民口中的夜话:“有警灯亮着,心里就踏实。”
来源:鄂州公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