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8日,由昆明警方主办的“警警有条脱口秀第二季首场在恒隆广场开演。作为一种新的普法宣传形式,第一季的余温尚未褪去,第二季便带着更鲜活的故事、更亮眼的阵容强势回归。
8月28日,由昆明警方主办的“警警有条脱口秀第二季首场在恒隆广场开演。作为一种新的普法宣传形式,第一季的余温尚未褪去,第二季便带着更鲜活的故事、更亮眼的阵容强势回归。
这场演出里,没有刻板的“警察形象”,只有一群讲着工作日常、藏着为民初心的“段子手”,他们用笑声传递法律知识,用故事拉近警民距离。
“新老”同台 有“笑”更有“效”
第二季的舞台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新鲜血液的注入。3位新演员带着各自警种的独特故事登台,用年轻人的视角解锁警营日常,每一段表演都像打开了一扇“新窗口”,让观众看见不一样的警营烟火。
00后新警李梓豪以“开盲盒”比喻派出所日常工作,生动描述基层民警的忙碌与琐碎,流利讲述搭配鲜活演绎,引得现场哄堂大笑。骑警刘雨那东北味十足的云南方言一开口,就逗笑全场,她自称“雄鹰般的女人”,笑谈“虽然可以‘倒拔650’,但也要立志做‘兔子警官’”。
被称为“绝命毒师”的见手青警官将吸毒生动比喻为“与渣男渣女谈恋爱”——“口是心非、套路多、还好看,让你在一声声‘哥哥’中迷失自己”,看完他的表演台下观众直呼:“知识以奇妙的方式进入脑子了。”
熟悉的老面孔同样亮点纷呈,5位第一季回归演员带着新故事登台,金句里藏着对工作的坚守,熟悉的风格更增添了几分亲切感。
刑警沈宗睿延续“天眼守护神”人设,金句频出:“小时候的梦想是天天玩电脑,长大梦想成真了,天天看监控。”这看似轻松的调侃,悄悄透出刑警工作的严谨和艰辛。“米线警官”叶铭的“马普”依旧自带笑点,几句方言唱段搭配社区故事,把社区民警工作的繁杂与温暖讲得活灵活现。
曾经的“追风少女”向思晔本季化身“警队导游”,分享公安新闻宣传工作日常:“春天赏樱讲反诈,夏天看花发文创,秋天说菌保平安,冬天观鸥护滇池,我做的,就是带大家安全领略云南的美。”让观众看到了公安普法宣传“浪漫”的一面。“恋爱脑女特警”王惟瑜讲述自己“案件调查般”的恋爱经历,打破大众对特警的“硬核”印象,让观众意识到特警服务群众的同时,也是普通人,有细腻情感。
被称为“警队历史书”的谢疆分享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笑称“办案时冲进一线的排序是看你有没有生了孩子”,看似搞笑的段子,道出了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
热度爆表 200张门票54秒告罄
“警警有条”脱口秀第二季首场的热度,从抢票环节便开始“疯狂”。
本季项目负责人熊红雯介绍,此次投放200张门票,上线仅54秒就被一抢而空,不少未抢到票的网友在“昆明警方”各类新媒体平台评论区留言:“求加场!下次一定手速快一点”“没抢到票太遗憾了,能不能线上直播?”
演出当天,现场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提前半小时到场等候。从新人演员的青涩幽默到回归演员的成熟稳重,每段表演都引发全场共鸣。
演出末尾,“彩蛋”表演《向明天出发》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台下观众跟着合唱,掌声、欢呼声响彻全场。
“以为第一季已经是‘天花板’了没想到第二季也这么牛!每个演员都在讲自己的真实经历,没有刻意煽情,却特别打动人。”看过第一季的观众张女士说,自己原本对警察的印象停留在“严肃、有距离感”,但通过脱口秀发现,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会有烦恼、会讲笑话,更会默默守护我们的安全。
第一次来看演出的大学生小林则被“圈粉”:“原本以为普法宣传会很枯燥,没想到这么有趣!见手青警官讲的禁毒比喻,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以后也会提醒身边人远离毒品。” 他还现场“催更”:“希望下次你们能来我们学校演出,我让我的同学都提前抢票!”
创新升级 演员从全市公安机关“海选”
比起第一季,“警警有条”第二季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创新,让这个IP越来越有生命力。
演员选拔上,主办方从全市公安机关“海选”,近30名年轻民警主动报名,最终选出的新一季演员中,新老搭配、警种多元。“我们用‘老带新’的方式,让第一季演员帮新演员改稿子、抠细节,这样观众看演出不会觉得‘断层’。” 熊红雯解释道。
内容创作上更是“走心”,第二季的段子全是演员的“原创”。这些演员大多是一线民警,平时办案、值班已经很忙,却还是挤业余时间打磨稿子,下班后排练到深夜,周末去开放麦试段子,甚至出警回来都会想“这个事能不能当梗”。
“我们不用刻意找笑点,因为工作里的故事本身就很鲜活。”李梓豪分享,他的“开盲盒”段子,就来自自己在派出所的真实经历,天然的“梗”更让大家感到亲切。
此外,第二季还新增了禁毒警种的内容,加上反诈、交警、刑侦、社区民警等,实现了警种全覆盖。“很多人对每个警种的工作不了解,通过脱口秀,能让大家知道警察们平时在做什么,也能更直观全面地展示公安工作。”熊红雯说,这样的形式不仅是普法,更是警民关系的和谐促进。
计划将其打造成“常态化演出” 让法治宣传“走街串巷”
对于“警警有条”脱口秀的未来,昆明警方计划将其打造成“常态化演出”,除了公开专场,还会带着演员走进校园、社区、企业,让法治宣传“走街串巷”。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轻松的形式,打破警民之间的‘距离感’,让大家了解真实的警察形象,也让法律知识‘润物细无声’地走进每个人心里”,熊红雯表示,未来还可能通过更多形式推广“警警有条”脱口秀,让更多人看到昆明警方的温度与活力,也让“警警有条”脱口秀成为法治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
首场演出落幕时,不少观众仍意犹未尽。正如“老前辈”谢疆所说:“我们讲的是警营故事,藏的是为民初心。希望每一次笑声,都能让大家更懂警察;每一个知识点,都能让大家更有安全感。”
或许,这就是“警警有条”脱口秀最珍贵的地方,它用笑声搭建了一座桥,一边是坚守的警察,一边是期待平安的群众,桥上满是烟火气,满是理解与信任。
而这座桥,还会一直延伸下去,带着更多警营故事,走向更多人身边。
全媒体记者:王丹丹
供图:昆明市公安局
编辑:贺靖
审核:段寅彬
二审:钟玲
终审:彭德光
来源:都市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