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南省税务部门围绕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构建起贯穿产业各环节的税费服务体系。通过走村入企、政策赋能与智慧服务相结合,税务部门以精准“滴灌”的方式落实优惠政策、推出便民举措,助力云南咖啡产业实现从“深山绿叶”到“国际飘香”的华丽蜕变。在一堂堂精准对接
云南省税务部门围绕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构建起贯穿产业各环节的税费服务体系。通过走村入企、政策赋能与智慧服务相结合,税务部门以精准“滴灌”的方式落实优惠政策、推出便民举措,助力云南咖啡产业实现从“深山绿叶”到“国际飘香”的华丽蜕变。在一堂堂精准对接的“税务课堂”中,一组组税惠数据、一项项便民举措,助力云南咖啡的醇香飘得更远。
田间地头的“基础课”
在临沧永德的群山之间,1.6万亩优质咖啡基地如翡翠般铺展在天地间。从崇岗乡的坡地到德党镇的林间,再到大雪山乡的云雾深处,一条藏于1200—1800米海拔的“黄金种植带”悄然铺就,这里是咖啡种植的秘境。
春播时的咖啡田泛着新绿,秋收时的果实殷红,而税务服务的“种子”,早已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深根,四季常青。每到农忙时节,当地税务部门便循着时令的节奏,携手驻村书记、自然村村长搭起“火塘夜校”。当咖农们结束一天的劳作,围坐在跳动的火光旁,税务干部们就用“土话”“白话”拆解鲜果收购发票开具的门道,把政策条文变成听得懂、用得上的“农家话”,并为合作社梳理财务账目规范要点,帮加工企业标注合规经营红线,一本本《合规经营税收指南》如同精准的“农事手册”,让每个环节都稳步前行。
“今年6月30号,我们的庄园终于揭开面纱!”永德县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杨建军难掩欣喜,“你看那场馆里的弧形展台,层层叠叠像极了山间的梯田,每一层都摆着永德各地的特色咖啡豆样品。有的带着雪山融水的清冽,有的裹着红壤的醇厚,简直就是一座‘咖啡风土博物馆’!”
杨建军坦言,庄园能顺利建成,离不开税务部门“田间地头送服务”的贴心支持:“2025年以来,我们享受到增值税减免5万多元,免税收入更是达到170万余元。这些“真金白银”的税费优惠,就像给咖啡树施了肥、浇了水,让我们发展产业的底气更足了。”
烘焙车间的“提能课”
红河州河口瑶族自治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作为越南咖啡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通道,在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产业模式下,形成了以贸带工、以工促贸的良性互动,为当地咖啡生产加工产业注入活力。
河口某商贸有限公司作为红河片区第一批中越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企业,专注于边民互市进口咖啡豆的初加工及销售,其生产车间的提能增效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自工厂投产以来,当地税务部门依托“税小意”智囊团,通过电话咨询、上门走访等方式,“点对点”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面对面”做优日常纳税服务,确保车间生产环节的税务业务高效合规。同时,主动引导企业用好“纳税信用”这一无形资产,获取“银税互动”信用贷款,为生产车间的规模扩张和新品研发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该公司财务负责人李海忠表示:“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和税务部门的暖心服务,良好的纳税信用让我们获得了150万元的银税互动信用贷款,这笔资金注入后我们对生产车间进行升级,扩大生产规模、促进新品研发,车间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咖啡桌边的“拓销课”
走进云南保山某咖啡有限公司,从脚下万亩咖啡种植基地的生机勃勃,到车间里先进烘焙设备的精准运转,再到咖啡文化展厅里飘出的醇厚香气,这家集种植、加工、推广于一体的咖啡全产业链企业,带着2400多户农户的咖啡果跨越山海,成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当之无愧的“咖啡名片”。
随着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零售模式打开更广阔的市场,该咖啡企业的销售版图不断扩张,但涉税业务也像一杯层次丰富的咖啡,多了几分复杂滋味。当地税务部门送来的“税咖沙龙”专项服务,就如恰到好处的水温,让企业在合规轨道上顺畅“萃取”。税务团队深入企业,将税费优惠政策“打包推送”,并逐条梳理线上销售票据管理、农产品抵扣等流程中的“风险暗礁”,量身定制《合规操作指南》,辅导企业盘活“纳税信用”这一无形资产。
“从咖啡果挂满枝头,到产品摆上省外货架,每一步都有税务力量护航。”该公司财务负责人孙江梅在税企座谈会上感慨道。她表示,2025年以来,企业凭借高新技术企业身份享受所得税减免等优惠31万余元,这场“及时雨”不仅缓解了资金压力,更成为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的“助推器”,让保山咖啡的香气飘得更远、更持久。(杨竟炜)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