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切还得从当时的太平天国说起。满清快支撑不住了,整个国家表面平静,地底下的风暴其实已经汹涌。“捻军,大成国,陕甘回变,福建小刀会”,数得过来吗?每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有的声势还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灭,太平天国成了反清的大头目,全国各地的民变,不管云南还是天地会,都奔
一切还得从当时的太平天国说起。满清快支撑不住了,整个国家表面平静,地底下的风暴其实已经汹涌。“捻军,大成国,陕甘回变,福建小刀会”,数得过来吗?每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有的声势还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灭,太平天国成了反清的大头目,全国各地的民变,不管云南还是天地会,都奔着太平军去了。那场面,不比唐末和明末差吧?都说满清要完蛋了,可它硬是死赖着不散,还硬生生苟了五十年。
绕到1860年,分水岭,快刀斩乱麻般的高潮在苏州、常州展开。李秀成挥师直上,江南大营两次被太平军敲碎,伤亡到处都是。丹阳告急,无锡失守,满清老将和春自杀。几乎一夜之间,江南变天,太平军人马过河抽刀,那一片都成了他们的地盘。接下来,苏州、昆山、太仓、嘉定、青浦……连嘉兴、松江府也守不住,太平军马蹄踏江南,谁顶得住?!
苏福省诞生,苏州当省会,辖地哪都不偏,一看就是往钱粮和粮仓上使劲。国家最富庶的地方,太平军占了一个。你要说他们没想好怎么收拾满清,没人信。可惜,天还没亮,西方列强就搅了局。就像不肯安分的邻居,不请自来,把局面搅和得更加复杂。
美国洋枪队在上海动手,英法联军也不慢脚步。义律巴夏礼的条约摊开,满清和英法俄订下《北京条约》,西方势力直接压进中国。北京这一纸合约,不仅仅是割地赔款。天津又开商埠,势力渗透进内地,九龙半岛说没就没,乌苏里江以东大片的领土被沙俄占去。中国东北丢了出海口,库页岛,不冻港也没了。江南的钱袋子?更像是外国人腰包里的零钱了。
太平天国的决断和洪秀全的态度又不同。英国人当面要“平分中国”,还扬言不听话就要联手打倒太平军。洪秀全没退缩,跟群臣定了主意,就是绝不接受。当时太平军败了武昌,大后方也开始动摇,但他们的底线不变。大家齐心,一个声音对英国人说不。而且,太平军的反攻直接打到上海,对外不怕对手,对内斩断退路。民族尊严这玩意儿,不是嘴上说说的,太平军那会儿真扛住了!
谁能想到,满清一边割地求安,太平天国却坚守拒绝同流合污。西方列强表面上帮满清,其实也在试探太平军,看谁能给更大的好处。两边下注,两手准备。太平军领导人没让中国失去全部底线吧?但有些事又没那么容易分清,毕竟场面极其复杂。
另外一头,太平军和列强正面刚。法国海军少将卜罗德被击毙,这消息传播开来,士气提了不少。宁波、绍兴、海上和陆地,太平军在多地反击,几次都把英法的指挥官干掉。真打起来,西方装备先进,但太平军以其血性顽强硬碰硬,死伤不少。定龄那一次,英军高官也没回来。这些成果,都是在两面夹击中,硬挺出来的。只是牺牲太大,代价不低。
不过其实太平天国也不是一帆风顺。内部分裂严重,洪秀全的神权管理让人抓狂。组织纪律慢慢变形,地方将领争功夺权,分裂毫无顾忌。有些事说得好听,做起来乱七八糟。其实苏州那些降卒被屠杀,太平军内部矛盾早已埋下祸根。满清在京师靠洋人,太平军在江南跑马圈地,但底子都不牢固。这一根筋,没把乱流兜住,江南的胜利也只是表面的热闹。
反过来说,太平天国给满清带来的压力是毁灭性的,但它也只是历史一段插曲。这场风暴过后,满清表面恢复,但打掉了元气。洋枪队制胜,洋务运动后也只能求苟且,靠老外续命。以为江南是自己天下,但屯钱屯粮反倒帮了外力渗透。西方资本染指中国最富的地区,利益线里满清都成了代理人,太平天国成了被牺牲的一方。历史真正精髓,不在乎比分,只在乎谁掌控关键节奏。
话说回来,太平军有底线,但清朝太能苟了,哪怕内外交困也不轻易散伙。有人觉得满清能活这么长,全靠西方支持,这种说法其实一半对一半不对。你看太平天国内部的分裂,外部的压力,很多时候他们自身也给了满清机会。外敌的力量再强,没有内部解体,也不能一下子推翻,而太平军的溃败和组织涣散不光全怪清朝。
网络上还有数据支撑这个观点。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英法联军参与镇压太平军,除了武力,还给清廷提供资金、物资、情报。美国洋枪队的组建,实地参与过苏州、上海防卫,后勤兵力不少。权威信源指出,上海守军一度配备了上千名洋枪队士兵,每月补给远高于内地绿营军。满清靠洋人打江南,太平军抢不过这些“外援”。中国的自主权一度带不起来,老百姓左右徘徊,满清和太平天国的拉锯战里却还是满清胜了。
你说这太平天国的民族底线有用吗?他们战时的阴错阳差又算怎么回事?不能只看一面。洪秀全不肯妥协,但是李秀成、陈玉成两人对待降卒的态度也多有反复,他们内部意见分歧,执行起来效率低。正因为有这种羊头狗肉的现象,局势才越来越复杂吧!
也有人说,太平天国失败是必然,毕竟清朝握住了西方列强的手。但有的人会不认可,说一旦太平天国联手外国,中国没准就变成南北分裂了。哪怕清廷卑躬屈膝,太平军如果妥协,格局全变了。两败俱伤也不是不可能。
但其实仔细想,满清和太平军都没占到大便宜。清朝靠着西方续命,丢了大片领土;太平天国挺到最后还是被夹死。几十年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其实早已埋下伏笔。历史里输赢一分为二,不是只有一条解读,说它全是英法美在背后操控,也未必那么准。太平天国自己也走了背路,想的和做的不总能对上。
你不是也觉得,有一次历史的波澜壮阔,却没能彻底改变中国的命运?但太平国运动让满清瘫软,后来孙中山再接再厉,满清王朝终于成了过去式。江南的钱袋子、民族底线、外部压力,每一个元素,单拎出来没决定性,合起来才有分量!
所有的风云,最后就像潮水退去。谁主沉浮,又有谁真的两全其美?历史不会给标准答案,有些事情无解才正常。各位看官老爷,喜欢就别犹豫,关注一下,有意思的内容还很多,没人愿意错过!
来源:如初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