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昨日(9月1日)适逢自贡建市86周年,自贡“还我河山”纪念碑在釜溪河畔安装落成。通过纪念牌的展示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自贡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使“还我河山”所代表的爱国精神成为激励我们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昨日(9月1日)适逢自贡建市86周年,自贡“还我河山”纪念碑在釜溪河畔安装落成。通过纪念牌的展示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自贡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使“还我河山”所代表的爱国精神成为激励我们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1938年4月28日至5月5日,随抗战西迁到四川的金陵大学理学院孙明经,奉令到富荣盐场拍摄井盐生产纪录片时拍下了这幅照片。这时的富荣盐场正奉令增加产量,釜溪河“还我河山”题刻给孙明经以强烈的震撼,他被这气吞风云的呐喊所深深打动。他将眼前的这一切都收入照相机和摄影机镜头的同时,萌生了一个新的创意:把他以前拍摄的祖国山河地理风貌片,编排成纪实电影系列片,定名为《还我河山》。
深褐色崖壁上,用白色灰浆书写的“还我河山”4个大字异常醒目,落款是“自贡市抗敌后援会”。据《中国共产党自贡历史大事记》记载:“七七事变”的消息传到自贡市,各界人士义愤填膺,发起组织了“抗敌后援会”、“抗战服务团”等组织,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釜溪河崖壁上的“还我河山”,就是在这个时期,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2019年7月,自流井区启动“釜溪河历史文化长廊”建设,对照孙明经拍摄的这张照片在现场几经放样调整,还原了当年的历史场景。
1943—1944年,为抗日救亡,冯玉祥将军先后两次莅临自贡发起"爱国献金运动",仅1944年7月第二次献金,就募得法币1亿二千万元,金戒指800只、金手镯10只,布鞋1万双,居全国第一。其间,将军手书"还我河山",市政府将其镌刻于龙凤山南麓石壁之上。
这座新落成的“还我河山”纪念碑由自贡城市书房于2025年7月22日倡议发起,历时一个多月,民间捐资设立。这是自贡市民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再次体现。
昨日上午10点半,自贡“还我河山”纪念碑运抵王爷庙码头安装处。
经过师傅们近20分钟的吊装,纪念碑稳稳落地在釜溪河畔的安装位置。
陈星生老师轻轻擦拭刚安装好的纪念碑
自贡“还我河山”纪念碑文
1938年5月初,随抗战西迁到四川的金陵大学理学院的孙明经,奉令到富荣盐场拍摄井盐生产纪录片时拍下了这幅照片。这时的富荣盐场正奉令增加产量,停靠在釜溪河上的船队在“还我河山”映衬下整齐列阵等待装载盐包。
“还我河山”,最初出现在民国早年集岳飞手书墨迹而成,以激励国人勿忘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国难。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还我河山”引起了当时全中国人的爱国共鸣,传遍了中华大地,并从此成为爱国精神的代表作。
书写这幅“还我河山”标语的是“自贡市抗敌后援会”。据记载:“七七事变”的消息传到自贡市,各界人士义愤填膺,发起组织了“抗敌后援会”,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当年《新华日报》记者吴雪报道了自贡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情形:“东场有抗敌歌咏话剧团,西场有抗战宣传团和救国宣传团,歌咏话剧团,工作很好,虽然没有钱,他们仍是经常到附近各乡村去宣传,每人出五仙或一毛,个人负责伙食,每礼拜都下乡去,团员共有三百多人,组织成分大都是公务员教员和学生,也有店员和工人。歌咏团的团员不用说是每人起码可唱百多首救亡歌曲,就是卖纸烟的小贩都可以唱出一二十支普通流行的救亡歌曲来。他们的歌咏是普及在下层民众中去了的。过去他们有“晨呼”有“晚唱”,并且有过一次三万余人大合唱的歌咏宣传周。
2019年7月,自流井区“釜溪河历史文化长廊”建设项目,将这幅约长32米、高6米的“还我河山”标语及其落款,再现出当年的原貌。
2025年8月,自贡民间捐建孙明经“还我河山”照片影雕纪念牌,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自贡市关心下一代公益联盟·城市书房记
釜溪河两岸的“还我河山”,是“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在盐都自贡的一个缩影,更是自贡的城市荣光。新落成的纪念碑,不仅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自贡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也为自贡增添了一处历史文化标识点。最后再次感谢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来源:痛快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