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空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空气质量、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严重的雾霾污染,也被称为“复合型空气污染”。这些极端雾霾的特点是细颗粒物(即 PM2.5)浓度高,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广泛,但自 2013 年以来,由于监管措施的实施,情况有所缓解。与历史上主要由煤炭燃烧造成的伦敦大雾以及主要由汽车尾气光化学氧化形成的洛杉矶烟雾不同,中国雾霾的形成机制具有双重特性:既包含高强度的一次污染物排放,又存在高效的二次转化过程。当前阶段中国的显著特点是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混合,导致来自各种来源的二次气溶胶前体物排放量高。这些包括农业源(典型农业社会特征)——农业活动产生的氨气(NH₃)、居民燃煤和秸秆燃烧用于取暖和烹饪释放的人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农业社会的特征),以及工业源(典型工业社会特征)——机动车尾气和工业活动排放的氮氧化物(NO + NO₂)、二氧化硫(SO₂)和人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工业社会的特征)。这些大量无机和有机前体物的混合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量、化学形态和形成途径。2025 年 8 月 28 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西安交通大学黄汝锦研究员作为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联合丹麦、美国、德国、芬兰、荷兰、沙特,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和内地多家单位的科研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in urban China: A distinct chemical regime for air pollution studies 的综述论文。通过与欧美国家历史时期空气污染事件进行比对研究,该论文揭示了我国多种大气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城市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独特形成机制,强调了多污染物相互作用、多相反应和多代化学转化过程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深化霾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摘要: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空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空气质量、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严重的雾霾污染,也被称为“复合型空气污染”。这些极端雾霾的特点是细颗粒物(即 PM2.5)浓度高,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广
来源:不爱喝奶茶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