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把氧气和营养输送到大脑,使脑细胞保持活力。如果一直久坐,血管容易硬化,脑部供血不足,记忆力下降就不奇怪了。研究显示,适量的走路、打太极或下地干点轻活,都能延缓脑功能衰退。
随着年纪增长,不少老人出现健忘,甚至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病。医生提醒,65岁以后,如果还保持一些坏习惯,就可能让脑子“退化”得更快。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痴呆,在农村被称作“老年糊涂病”。它并不是简单的健忘,而是脑细胞逐渐受损,导致记忆、思维和行为能力下降。
虽然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但大量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对病情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尤其是长期不良习惯,往往悄悄加快脑功能的退化。
第一个坏习惯是长期缺乏运动。很多农村老人辛苦了一辈子,一到退休就喜欢“歇着”,不愿再动。脑子的健康离不开血液供应。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把氧气和营养输送到大脑,使脑细胞保持活力。如果一直久坐,血管容易硬化,脑部供血不足,记忆力下降就不奇怪了。研究显示,适量的走路、打太极或下地干点轻活,都能延缓脑功能衰退。
第二个坏习惯是饮食过咸过油。在不少农村家庭,腌菜、咸鱼、红烧肉很常见。长期这样吃,会让血压和血脂升高,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
而脑血管损伤,正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推手”。低盐、少油、多样化饮食,不仅保护血管,还能为大脑提供更全面的营养。比如粗粮、豆类、深绿色蔬菜和鱼类,都被证实有助于大脑健康。
第三个坏习惯是长期熬夜或睡眠不足。不少老人喜欢在床上看电视到深夜,或是打牌到凌晨。其实大脑在夜间需要“清理垃圾”,如果常年睡眠不足,这些代谢废物就难以及时清除,容易形成损伤神经的有害物质。
医学研究发现,规律睡眠能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风险。保持7小时左右的高质量睡眠,比吃多少补品都更有用。
第四个坏习惯是长期精神压力或情绪压抑。农村老人常因家庭矛盾、子女在外打工的孤独感、生活困难等原因而心情郁闷。
长期处在消极情绪中,会导致体内应激激素水平升高,损伤脑细胞,加快记忆力退化。保持情绪舒展,多和邻里交流,多参加集体活动,能让脑子更灵活。心理上的滋养,其实和粮食一样重要。
第五个坏习惯是依赖烟酒。不少老人觉得抽烟喝酒是“解乏”的办法,但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加快动脉硬化;长期大量饮酒则会直接损伤神经细胞。
医学资料表明,吸烟者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更高,酒精滥用也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适度拒绝烟酒,是保护大脑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除了这五个主要习惯,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不愿学习新东西,会让大脑缺少锻炼。研究证明,学习新技能如唱歌、写字、使用手机,都能刺激大脑神经形成新的连接,就像给土地不断翻耕,防止板结。再听力下降如果不及时干预,大脑接收的信息减少,也会让记忆力更快退化。
需要注意的是,阿尔茨海默病并非单一原因造成。遗传因素确实存在,但生活方式对大多数人影响更大。
农村老人常说“庄稼七分管”,其实人也一样。即使父母有病史,如果自己注意饮食、作息和心态,也能延缓甚至避免严重的认知下降。可控的习惯改变,往往比担心遗传更重要。
从临床经验看,很多患者在早期症状时没有重视,以为只是“老糊涂”。等到生活无法自理才到医院,往往已经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这提醒大家,早期识别和长期预防才是关键。比如经常忘记刚刚说过的话、重复问同一个问题、做熟悉的事变得困难,这些都可能是早期信号,需要警惕。
农村老人习惯节俭,但在健康上过度节省反而得不偿失。比如舍不得买新鲜菜,总吃腌制食物;舍不得开灯看书,眼睛和大脑都受累;舍不得花时间散步,结果身体更差。把钱花在健康上,比留在病床上要划算得多。这种观念的转变,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十分关键。
医学研究还发现,慢性病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密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如果血糖和血压长期控制不好,脑血管受损更快,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明显增加。规律复查、按医嘱用药,不仅是控制慢性病的需要,也是保护大脑的重要手段。
值得强调的是,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并不是要做什么“特别难的事”,而是把日常习惯慢慢调整。饭后散步代替长时间坐着聊天;用蒸煮代替油炸;每天保证午休和早睡;用唱歌、写字或种花来调节心情;少抽一支烟、少喝一杯酒。这些看似普通的小事,正是大脑喜欢的“养料”。
在农村,大家常说“种地要顺天,养身要顺时”。顺应身体的节律,减少坏习惯的消耗,就是顺时而养。65岁以后,身体的修复能力下降,坏习惯造成的损伤往往难以弥补。此时再养成好习惯,就是给大脑留一条退路,让晚年生活更有尊严和质量。
大脑就像一块田地,若经常耕耘、施肥、除草,就能长出丰收的庄稼;若总是荒芜放任,杂草丛生,再好的土地也会贫瘠。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控,靠的正是日复一日的点滴积累。希望每位老人都能在习惯中守护记忆,在记忆中留住生活的温度。
在此给读者一个特别的建议:不妨给自己设定一个“脑子节日”。比如每月挑一天,刻意尝试新鲜事物,如学一个新菜谱,背一首小诗,或走一条没走过的小路。这样既能给生活添彩,也能让大脑保持活力。
各位读者,您身边是否有老人存在这些坏习惯?您自己又有哪些正在悄悄改变?或者,您认为农村老人最难改掉的习惯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观察和经验。
[1]李霞.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控与生活方式干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5):3798-3802.
[2]张伟.老年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与预防策略[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6):912-916.
健康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仅用于公众健康知识传播,不能作为诊断、治疗或用药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切勿自行判断或延误治疗。
来源:刘医师talk健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