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兑酒”就是“酒精酒”?别让这个词,再污名化中国白酒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2 12:52 1

摘要:在酒桌上,常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这是勾兑酒,不好喝。”久而久之,“勾兑”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甚至被直接等同于“酒精酒”。很多消费者因此对白酒心生抵触,觉得喝到“勾兑酒”就上当受骗。

在酒桌上,常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这是勾兑酒,不好喝。”久而久之,“勾兑”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甚至被直接等同于“酒精酒”。很多消费者因此对白酒心生抵触,觉得喝到“勾兑酒”就上当受骗。

但真相恰恰相反——如果没有“勾兑”,你今天熟悉的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恐怕都不会有如今的风味。

“勾兑”≠“酒精勾兑”,别混淆概念

“勾兑”这个词,原本在白酒行业里叫做“勾调”。它并不是往酒里掺水、加香精的简单混合,而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工艺。

白酒的酿造过程,本身就极具不确定性——即便是同样的原料、同样的工艺,哪怕同一天蒸馏出来的酒,也会因为窖池、温度、湿度的不同,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味。

勾调,就是把这些不同批次、不同口感的基酒,经过专业的比例调配,形成一种稳定、和谐的口感。这就像大厨炒菜要调味,交响乐团演奏要调音,是一种技术性操作,而非“掺假”。

事实上,中国几乎所有的名酒,都有专门的“勾调大师”。茅台酒的“酱香突出,幽雅细腻”,五粮液的“香气悠久,味醇厚”,无一不是通过勾调工艺实现的。

“酒精酒”才是真正的问题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把“勾兑”和“酒精酒”混为一谈呢?

原因在于,有一类低端产品,确实是用食用酒精加水、香精、香料调和而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酒精酒”。这种酒成本低廉,口感刺激,饮后容易上头,也确实会让人对白酒产生不好的印象。

但这与“勾调工艺”完全不是一回事。勾调是用纯粮酿造的不同基酒调和;而酒精酒是直接用酒精勾兑。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把“勾兑”等同于“酒精酒”,就像把“烹饪”等同于“地沟油”一样荒谬。

白酒的独特工艺不能被污名化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烈酒,都离不开“勾调”。

威士忌有“调和型”和“单一麦芽”,调和型威士忌就是由不同酒厂、不同年份的基酒勾调而成;干邑白兰地也是通过调配不同年份的原酒,才能达到统一的口感。

在西方,调和被视为一种工艺和艺术;而在中国,调和却常常被污名化,这无疑是一种误解和偏见。

“勾兑酒”并不等于“酒精酒”。勾调是中国白酒最宝贵的工艺之一,是匠人智慧的结晶。把勾调妖魔化,不仅误导消费者,更是在无形中伤害中国白酒文化。

我们更需要的是理性认知——喝纯粮好酒,理解勾调工艺,拒绝酒精酒。这样,才能真正守护住中国白酒的品质与尊严。

墨客岛叔文化传播、品鉴收藏、拜师学艺、资讯交流

来源:咩咩品美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