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同样是普通人出身,有些人能从小城镇杀到北上广深,从月薪3000干到身家千万?有些人却在原地打转,一辈子都在抱怨命运不公?
人这辈子有三张牌:执行力、认知力、心性力。
执行力是入场券,认知力是好牌手,心性力是王炸。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为什么同样是普通人出身,有些人能从小城镇杀到北上广深,从月薪3000干到身家千万?有些人却在原地打转,一辈子都在抱怨命运不公?
真相很残酷:差距不在起点,而在这三张牌打得怎么样。
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但你知道吗?
风来的时候,大部分猪都在睡觉,少数猪在犹豫,只有极少数猪准备好了翅膀。
准备翅膀,就是修炼这三种力:执行力、认知力、心性力。
这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血淋淋的现实法则。
缺了哪一样,你的人生都会卡在半路上。
一、第一张牌:执行力——从想到做,这一步踩死99%的人
1.最贵的成本叫"想想而已"
中国有句老话:"光说不练假把式。"
但现在的年轻人,连"说"都懒得说了,全在心里"想想而已"。
你身边肯定有这样的人:
想健身,办了卡,去了三次就束之高阁;想学英语,买了一堆书,翻了几页就扔在角落;想创业,做了无数次市场调研,写了厚厚的商业计划书,最后还在找"靠谱的合伙人"。
执行力差的人,永远活在"准备"和"计划"的舒适圈里。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口头禅:"等我准备好了就开始。"
问题是,什么叫准备好?
资金到位?
时机成熟?
风险降到零?
醒醒吧,永远不会有完美的开始。
2.那些"说干就干"的狠人
我认识一个95后女孩叫小A,大学学的是会计,毕业后在事务所做了两年,每天加班到深夜,工资却不到8000。
她发现自己特别会化妆,朋友们总找她帮忙。
2019年年底,她突然做了一个决定:辞职做美妆博主。
家里人疯了:"好好的工作不要,去网上卖脸?"
朋友也不理解:"现在美妆博主那么多,你凭什么能火?"
晓雯没有被这些声音绑架。
她给自己定了死线:2020年3月1号必须辞职,不管准备得怎么样。
从决定到行动,她用了3个月:
买设备:东拼西凑借了2万块,买了摄像头、补光灯、麦克风
学剪辑:每天下班后学PR和AE到凌晨2点
练口才:对着镜子练了无数遍,刚开始紧张到结巴
定位调研:研究了100个头部博主的内容和风格
2020年3月2号,她发布了第一个视频:《月薪8000的会计妹子教你5分钟出门妆》。
前三个月,她的视频播放量惨不忍睹,最少的只有32个播放。
但她没停,每周至少3个视频,雷打不动。
慢慢地,她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专门做"素人改造",用平价产品打造精致妆容。这个定位精准击中了普通女孩的痛点。
2021年,她的抖音粉丝突破50万,接广告、卖货、做训练营,年收入超过了之前工资的10倍。
晓雯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当别人还在想的时候,她已经在做了。
当别人问她:"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她的回答很简单:"不试怎么知道会失败?"
3.马化腾的"小步快跑"哲学
说到执行力,不得不提腾讯。1998年,马化腾和几个同学捣鼓出了OICQ(QQ的前身)。
当时ICQ已经是即时通讯的老大,网易、新浪这些巨头也在做类似产品。腾讯有什么优势?没钱、没资源、没背景。
但马化腾有一样东西:执行力。
别人还在开会讨论功能的时候,腾讯的程序员已经在熬夜写代码了。别人还在纠结界面美不美的时候,腾讯已经推出了第一版。别人还在想怎么盈利的时候,腾讯已经在根据用户反馈迭代了。
马化腾的哲学很简单:小步快跑,快速试错。
不求一步到位,但求快速行动。有想法立马验证,有问题立马改正,有机会立马抓住。
结果呢?OICQ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把ICQ甩在了身后。到今天,QQ和微信加起来的用户数,全球没有几家公司能比。
真正的高手,从来不是想得最多的人,而是做得最快的人。
4.为什么大部分人输在执行力上?
1.完美主义陷阱
很多人觉得,不准备好就开始,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所以他们要做完美的计划,等待完美的时机,准备完美的资源。
结果呢?
机会跑了,风口过了,别人都开始赚钱了,他们还在"完善方案"。
完美是优秀的敌人。
与其追求完美的开始,不如追求不完美的开始。
2. 恐惧失败
中国的教育体系让大多数人都有"失败恐惧症"。从小到大,失败就意味着批评、羞辱、失望。
所以很多人宁愿不开始,也不愿意承受失败的风险。
但你想过没有?不开始就是最大的失败。因为你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成功了。
3. 缺乏deadline意识
没有截止时间的计划,就是白日梦。
我见过太多人说"等有空了就开始",结果永远没空。
给自己设死线,是执行力的第一步。
4. 低估了"做"的力量
很多人觉得,做事之前必须想清楚所有的细节。
其实恰恰相反,很多事情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你才能想清楚。
就像开车,你不可能在驾校就学会所有的路况处理,必须上路了才知道真实的挑战是什么。
行动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
5.如何提升执行力?三招致命
第一招:2分钟原则
任何事情,如果能在2分钟内完成,立刻去做,不要拖延。
回微信、整理桌面、记录想法、给朋友打电话...这些小事看似不重要,但它们培养了你的"立刻行动"肌肉。
第二招:72小时法则
有了想法,72小时内必须开始行动。
哪怕只是很小的第一步。
想学吉他?
72小时内去琴行摸一把。
想创业?
72小时内写出第一版简单的商业模式。
想减肥?
72小时内去健身房办卡。
想法的保质期只有72小时。
过了这个时间,它就会在你的大脑里腐烂,最终被遗忘。
第三招:公开承诺
把你的目标公开,让朋友监督你。
人都有面子,不想被人看笑话。
公开承诺就是给自己戴上"紧箍咒",逼自己不得不执行。
朋友圈发个状态:"30天内减重10斤,做不到发红包!"
和同事打赌:"这个月我一定要升职,输了请大家吃饭!"
用社交压力推动自己,是最有效的执行力催化剂。
6.执行力的本质:把抽象变具体
归根结底,执行力就是把抽象的想法,变成具体的行动。
想减肥 → 明天早上7点去楼下跑步想学英语 → 今晚背50个单词想创业 → 本周末做市场调研
抽象让人焦虑,具体让人有力量。
当你把"我要成功"变成"今天我要完成这3件具体的事",你就从焦虑的想象者,变成了有力量的行动者。
二、第二张牌:认知力——看透本质,一眼看到终点
1.为什么同样努力,结果天差地别?
我有两个朋友,都是2015年开始做自媒体。
朋友A每天写文章,从不间断,5年累计发表了1800多篇内容,但粉丝一直在几千人徘徊,收入勉强够生活费。
朋友B发文频率很低,一个月就几篇,但每篇都是精品,现在已经是某垂直领域的头部IP,年收入7位数。
同样的努力,为什么结果天差地别?
答案很简单:认知力的差距。
朋友A的逻辑是:只要我努力写,总会有人看的。这是"勤奋思维"。朋友B的逻辑是:我要先搞清楚用户需要什么,然后精准满足。这是"价值思维"。
勤奋思维的人,把努力当目标。价值思维的人,把结果当目标。
前者在战术上很勤奋,后者在战略上很清醒。
2.认知力决定你的人生天花板
我认识一个做电商的朋友老刘,2016年开始在淘宝卖女装。
一开始,他跟大部分淘宝卖家一样,什么款式火就卖什么,价格战、刷单、买流量,累死累活赚点辛苦钱。
2018年,拼多多崛起,很多淘宝卖家慌了,觉得电商越来越难做。
老刘也在犹豫要不要转行。
关键时刻,他做了一件事:花了3个月时间,深度研究了100个成功的服装品牌。
他发现了一个规律:真正做大的品牌,都不是在卖衣服,而是在卖生活方式。
优衣库卖的是"简约实用"的生活方式;
ZARA卖的是"快时尚"的生活方式;
LV卖的是"奢华品质"的生活方式。
老刘突然醒悟:自己一直在做"商品生意",而不是"品牌生意"。
他立刻调整方向,不再追逐流行款式,而是专注于一个细分人群:25-35岁的职场女性。
围绕这个人群,他重新定义了自己的品牌:
产品定位:简约、优雅、性价比高的职场装
内容策略:不只是展示衣服,而是教女性如何优雅地工作和生活
服务体验:提供搭配建议,甚至为客户定制职场形象方案
2019年,他的店铺销量不仅没有下滑,反而逆势增长了200%。
现在,他已经从淘宝卖家变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女装品牌创始人。
认知的提升,让老刘从"卖货的"变成了"做品牌的"。
这就是认知力的威力。
3.王兴的"下半场"思维
说到认知力的高手,不得不提美团的王兴。
2010年,团购大战如火如荼,千团大战,血流成河。
当时的主流观点是:团购就是价格战,谁烧钱最多,谁就能赢。
但王兴的思路不一样。他看到的不是"团购",而是"本地生活服务"。
团购只是切入点,真正的机会是建立本地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
所以,当别的公司还在疯狂烧钱补贴用户的时候,美团开始建设配送体系、完善供应链、提升服务质量。
别人觉得王兴疯了,在关键时刻不烧钱抢市场,反而去做这些"重资产"的事情。
结果呢?千团大战结束后,90%的团购网站都死了,美团不仅活了下来,还成为了本地生活服务的霸主。
王兴的成功,不是因为他更能烧钱,而是因为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本质。
2016年,王兴又提出了一个观点:"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
当时很多人还沉浸在"流量红利"的美梦中,觉得只要能获取用户,就能成功。
但王兴敏锐地察觉到:流量红利即将结束,未来的竞争是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竞争。
基于这个判断,美团开始重点投入技术研发、供应链优化、配送效率提升。
现在回头看,王兴的判断完全正确。
那些还停留在"上半场思维"的公司,大部分都在这几年被淘汰了。
高认知的人,永远比别人提前看到未来。
4.雷军的"势能"哲学
雷军有句名言:"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什么意思?
就是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2010年,雷军40岁,已经是成功的天使投资人。
按理说,他可以安安稳稳做投资,享受人生。
但他选择了创业,做小米手机。
当时的手机市场,苹果、三星称霸高端,华强北的山寨机占据低端
来源:元宇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