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LED企业加速海外收购,照明行业持续洗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2 14:58 3

摘要:近年来,全球照明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不少国际知名厂商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开始不同程度地剥离了照明业务。国际大厂的这些举动,腾出了市场份额,也为有实力的国内厂商提供了发展机会。

近年来,全球照明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不少国际知名厂商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开始不同程度地剥离了照明业务。国际大厂的这些举动,腾出了市场份额,也为有实力的国内厂商提供了发展机会。


国际照明大厂为何纷纷“离场”?

在LED照明技术发展早期,由于技术壁垒高和研发投入大,掌握核心专利的国际巨头能够获得可观的利润。但是,随着技术成熟,制造门槛逐渐降低,更多厂商开始进入市场,尤其是中国厂商,凭借产能、成本和供应链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加剧了行业的竞争。

如此一来,通用照明产品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产品性能差异逐渐缩小,市场竞争开始集中在价格层面,对于运营成本高、注重品牌价值的国际厂商来说,通用照明业务利润空间逐渐缩小,因此开始调整或剥离业务,把资源集中在更具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的领域。

据LEDinside不完全统计,皇家飞利浦(Philips)、欧司朗(OSRAM)、松下(Panasonic)、通用电气(GE)、科锐(Cree)、东芝(Toshiba)等国际厂商陆续剥离照明业务。

飞利浦在2016年将照明业务进行分拆,成立了独立的上市公司昕诺飞,此后飞利浦专注于高利润的医疗健康科技领域,而独立后的昕诺飞,可以更灵活地参与市场竞争与整合,从上图可见,昕诺飞陆续收购了艾迈斯欧司朗和东芝的相关照明业务。

然而,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在2024财年和2025财年上半年,昕诺飞传统照明业务持续下滑,导致整体销售额下降,但其通过成本控制、债务削减和业务结构优化,净利润仍保持增长,此外,专业和消费业务逐渐复苏,为整体业绩提供了支持。

与飞利浦类似,德国企业西门子在2013年将照明业务公司“欧司朗”拆分出来独立运营,面临传统照明市场的激烈竞争,欧司朗在2016年将通用照明业务拆分成立“朗德万斯”,次年将其出售,此后,欧司朗将业务重心转向汽车照明、光电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

2019年,艾迈斯发起对欧司朗的收购,2021年3月双方正式合并为“艾迈斯欧司朗”,在2021-2022年,艾迈斯欧司朗相继将LED驱动电源、智能照明、植物照明、汽车照明、建筑照明应用业务出售,更专注于光源、可视化和传感等核心技术领域发展。

类似的战略调整也出现在通用电气(GE)中,GE的照明业务起源于托马斯·爱迪生创立的爱迪生电灯公司,已有超过130年的历史,但是,随着LED照明技术的普及和市场竞争的加剧,GE的照明业务在其整体营收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最终决定出售。

在2018年和2020年,GE分别将从事专业照明业务的Current、消费者照明业务出售,告别了其拥有近130年历史的照明业务,进而聚焦航空、能源和医疗等高利润业务。

此外,东芝照明、科锐、松下等国际厂也在不同阶段调整或剥离通用照明业务,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优势。可以说,国际厂商剥离传统照明业务,是在利润下降、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战略转型的选择之一。


中国照明企业开启海外“买买买”模式

国际厂商们逐渐退出传统照明市场或为优化资源配置处置非核心资产,为我国照明企业留出了市场空间,这些国际厂商的业务调整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收购的机会,一些有远见和实力的中国企业开始了海外收购。

在早期,中国企业在收购海外企业时,看重的是企业的品牌知名度、规模效应和市场渠道优势,例如,木林森在2017年收购的朗德万斯,其拥有欧司朗的通用照明品牌和全球分销网络,木林森通过这项收购既打开国际市场又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而到了最近这几年,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目标发生了变化,开始避开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通用照明市场,聚焦技术壁垒高、利润空间大和增长潜力好的专业照明和特种照明领域。

例如,三安光电聚焦汽车照明领域,今年8月1日其发布公告称,拟联合境外投资人Inari Amertron Berhad,收购荷兰LED企业Lumileds Holding B.V. 100%股权,企业价值定为2.39亿美元。此次收购有助于拓展高端国际市场,增强其在汽车与特种照明领域的竞争力。

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Lumileds在光电产业地位举足轻重,2024年营收约为6亿美元,主要专注于车用照明(头灯、尾灯)、手机闪光灯与高阶/利基照明,生产基地和团队遍布欧洲、中国、马来西亚与新加坡。Lumileds的车用照明LED营收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ams OSRAM和Nichia;手机闪光灯部分已进入Apple供应链,营收仅排Nichia之后。至于其高阶/利基照明LED营收排名全球第七,广受欧美照明厂商青睐。

而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LED产业需求与供给资料库,Lumileds为全球前七名的LED封装厂商,此次收购有助三安收获Lumileds二十多年来耕耘的市场地位。

同样聚焦汽车照明领域的还有炬光科技,炬光科技专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及光学元器件,主要布局汽车应用、半导体制程和医疗健康。

在2024年1月,炬光科技以5.86亿人民币收购瑞士老牌微纳光学高科技企业SMO,SMO在汽车投影照明领域已有成熟的市场布局,产品已量产应用于知名汽车品牌,而炬光科技汽车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收购将加速在汽车照明市场的发展。

炬光科技在2024年5月还进行了一项收购行动,拟收购艾迈斯欧司朗被动光学元件资产,以扩充公司被动光学元器技术,获得晶圆级光学(WLO)模组封装工艺技术和制造能力,加速进入消费电子和消费级内窥镜领域,提升在汽车投影照明应用领域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熠日科技和浩洋股份的收购分别聚焦娱乐灯光和舞台照明。

今年5月13日,熠日科技宣布收购意大利知名娱乐灯光品牌Claypaky(百奇)100%股权。Claypaky成立于1976年,产品广泛应用于大型演出和体育赛事,收购后,熠日科技将整合研发、制造和供应链优势,强化欧洲市场竞争力,巩固在高端专业照明领域的地位。

去年9月2日,浩洋股份宣布拟以300万欧元收购丹麦SGM经营性资产,并设立全资子公司,SGM成立于1975年,专注建筑艺术照明与舞台演艺灯光,此次收购将丰富浩洋股份产品品类,拓展品牌与渠道,增强国际市场布局与竞争力,实现业务互补与全球化发展。

除了拓展市场外,也有企业选择通过收购获取先进技术和产品组合,并借助被收购企业的国际市场网络和项目经验,加速自身业务升级和全球化布局。

光宝科旗下子公司光林智能LEOTEK在去年7月收购了LED照明厂Dialight的交通事业部,以获得成熟的产品线和国际客户资源。

罗曼股份收购PREDAPTIVE(及其全资子公司Holovis),是为了获得Holovis在沉浸式体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及数字文娱领域的技术和项目经验,并借助Holovis在美国、英国、阿布扎比、日本等多国的项目交付能力,提升全球市场服务水平。

英飞特通过收购艾迈斯欧司朗照明数字系统事业部,不仅丰富了LED驱动电源产品组合,还借助被收购部门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更高效地开拓海外市场。

对于开启海外“买买买”模式的中国企业来说,机遇在于能够借助被收购企业快速获得核心技术、成熟的国际品牌和全球化的销售渠道,在此过程中同样存在挑战,双方的文化、技术、管理和渠道上的整合,考验企业的资本实力、经营智慧和耐力。


LED细分照明市场或成海外收购新焦点

随着海外收购的推进,这些行动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全球照明市场格局,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发生了变化,更多聚焦的是具有高附加值的照明产品和技术,展开关于品牌、规模与渠道的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文提到的汽车照明、娱乐灯光、舞台照明外,更多具有潜力的细分市场正在逐渐发展,例如人因健康照明、智慧照明、循环照明以及植物照明等。

TrendForce集邦咨询报告《2025 全球LED照明市场趋势- 数据资料库与厂商策略- 2H25》(了解报告>)分析指出,LED高光效、人因健康照明、智慧照明和循环照明产品在2025年上半年(1H25)订单表现十分亮眼,成为部分终端照明厂商营收贡献及稳固市场份额的关键动力。同时,细分专业的植物照明市场则受益于欧洲节能需求持续回暖,对冲部分地区市场下滑压力。

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2025年全球LED智慧照明市场规模为115.73亿美金,年增19.2%;LED植物照明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3.66亿美金,年增3.9%。这些领域的潜力逐渐显现,未来有望成为企业海外并购的重要参考方向。

从厂商的近期的行动也可以看出,这些领域正成为全球化布局的重点。

以澳洋顺昌为例,其在今年8月18日宣布拟在马来西亚投建LED CSP项目,LED CSP芯片级封装技术适用于车载照明、户外照明、智能照明等高光功率密度、高光效、长寿命要求的场景,在今年的光亚展上,澳洋顺昌也曾展示多款基于CSP技术的人因健康照明与户外路灯产品,通过海外布局LED CSP产能,公司为未来发展做好了准备。

利亚德则聚焦智能照明,其在今年7月22日宣布与沙特工程控股集团(EHG)成立利亚德中东公司,将为区域客户提供室内外绿色智能照明等解决方案。

而在植物照明、特种照明等细分领域,尽管2025年上半年LED照明市场整体复苏缓慢,但晶科电子凭凭借在高潜力细分市场的布局,实现高端照明业务营收3.40亿元,同比增长0.6%,有效抵御了行业下行的压力。未来,晶科电子将着重开发面向户外、植物和特种照明应用的产品和方案。


小结

国际大厂战略收缩所释放的市场空间,被中国企业顺势填补,中国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和资本实力,开始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未来,随着整合的推进和企业国际化运营能力的增强,中国LED企业有望在全球高附加值照明领域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文:LEDinside Mia

来源:LEDinsid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