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茶叶有黑名单,那这4种榜上有名!盘点茶圈4大典型劣质茶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2 15:22 1

摘要:各式各样号称是“传家宝”的老物件,被模糊晃动的直播镜头展示出来。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一点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段时间,某音上的直播鉴宝特别火。

各式各样号称是“传家宝”的老物件,被模糊晃动的直播镜头展示出来。

那些大多都是老一辈祖上传下来的,或是如今已经不允许流通的物件,年轻人见得少,自然觉得新鲜。

说起来,从前电视上也经常放鉴宝节目,家里长辈爱看。

节目组请来的几个专家坐成一排,藏宝人挨个带着自己的宝贝上台。

专家们带着手套,东摸西看,碰到仿得逼真的,还要掏出放大镜,一点一点看细节。

最后,藏宝人和观众的面,宣布藏品的价格。

藏品有真有假,自然有人欢喜有人忧,戏剧效果很足。

但这么一比,茶圈里那些仿冒茶,鉴别起来反倒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尤其一些实在劣质的茶,堪称“一眼假”。

下面,就为各位茶友盘点四种典型的、“一眼假” 的茶叶。

看完这篇,不用学会孙大圣的火眼金睛,也能轻松识破几种常见的冒牌茶。

《2》

一眼假的劣质茶其一:黑色的老白茶。

“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白茶,老茶市场向来火热。

品质正常、自然陈化的老白茶,新茶时期是什么颜色,老茶时期的颜色只会稍显暗淡,不会完全变黑。

例如春白茶新茶是绿、白二色的,存老之后,茶叶仍是绿白二色,只是绿色稍微变深、白色稍微变灰而已。

可旧茶的奸商们,却抓住大众对“老茶颜色深”的误解,光明正大地售卖着做旧茶。

生产做旧茶最常见的手段就是渥堆。

将茶青厚厚地堆积在一起,不让水分和温度散出去,以便创造出高温高湿的环境,让茶叶走向本不属于它的过度发酵。

在过度发酵的过程中,茶叶内原本的呈色物质叶绿素被大量破坏,茶多酚氧化后反而生成大量的茶红素、茶褐素,茶叶的颜色便从原本鲜亮的绿色,转变为死气沉沉的黑色。

这种做旧茶,原料本身就不会好到哪去,再经过各种暴力手段的摧残,茶内质早已大量损耗,冲泡出来的茶汤往往香气沉闷、滋味寡淡。

不仅如此,它的制作环境也十分恶劣,极有可能混入杂质和细菌,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

茶友们若是看到通体发黑、颜色深沉的老白茶,请立即远离。

《3》

一眼假的劣质茶其二:全黄的金骏眉。

金骏眉,作为高端红茶的代表,开创了全芽头制红茶的先河。

一斤金骏眉,通常需要7-8万颗芽头才能制成。

也正因如此,正宗的金骏眉尤其珍贵,斤价上万。

如今,金骏眉也成了被仿冒的重灾区,不少茶友误以为金骏眉就是金色的,正中造假者下怀。

正宗的金骏眉,产自武夷山桐木关,以当地的高山菜茶为原料,成品茶的条索以金、黄、黑为主,三分黄、七分黑,并非清一色的金黄。

三色相间,才是正宗金骏眉的外观特征。

那些通体金黄的“金骏眉”,都是树种不正的新品种高产茶树,算不上正宗。

因此,这些仿冒品的风味远不如正宗的金骏眉鲜醇。

如果花正宗金骏眉的价格,买了一堆仿冒品回家,可就亏大发了。

《4》

一眼假的劣质茶其三:十元一饼的老班章。

老班章,在普洱茶圈中常被称为“茶王”,凭借着强劲霸道的风味和高昂的价格闻名。

毕竟是名山头的古树普洱,价格绝对不便宜。

老班章村寨的生态环境优异,古树茶的产量又极其稀少,每年春茶季,光是采摘的人工成本都不止十块。

所以,那些十块一饼的“老班章”,怎么可能是真货?

这纯粹是利用了部分茶友爱贪小便宜的心理,卖的只是外包装印着“老班章”字样的劣质茶。

顺便科普一个知识点,绝大多数的老班章茶青,做的都是生茶。

因为熟普的制作工艺,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损耗,成本更高,因此,一般的厂家不会轻易用昂贵的老班章来做熟茶。

如果你看到价格极低的“老班章熟茶”,那更是假得离谱。

买茶,尤其是买这些顶级的、知名的茶叶,绝不能想着捡漏和贪小便宜。

名优茶就没有便宜的,抱着这种心态,买到假茶不可避免。

《5》

一眼假的劣质茶其四:酱油汤岩茶。

正常的岩茶,无论轻火、中火还是足火,汤色都以橙黄、琥珀色为主,清澈透亮。

而“酱油汤”,顾名思义,就是那种暗沉的红褐色,就像酱油倒进了茶汤中。

出现了酱油汤的岩茶,圈内一般称为“病火岩茶”。

病火茶的出现,往往由于焙火的严重失误,它的火功远超足火的范畴,茶叶已经焙焦。

焙焦了的岩茶,内含物质大量损耗,才会出现暗沉、红褐的汤色。

这种茶喝起来,不仅没有岩茶该有的韵味,反而会感觉滋味寡淡、香气浅薄。

或许会有茶友认为,一款茶的汤色越深、滋味越醇厚。

但显然,酱油汤是岩茶工艺存在缺陷的表现,这种汤色的岩茶,往往品质极差。

《6》

学会辨别茶叶的好坏,算是爱茶之人的必修课。

上面列举的几类“一眼假”茶叶,算是最基础的一课,但不容小觑。

不信的话,茶友们大可去各大平台的茶叶直播间转一圈。

正在销售的茶叶中,这四种类型的茶,绝对不在少数。

只有当你真正遇到了,才会庆幸自己提前做了功课。

不过话说回来,茶叶造假的花样层出不穷,多积累一点知识,多保持一点理性,才能稳稳地避开那些陷阱。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

来源:小陈茶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