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曲靖师专 文/祯祥居士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2 17:21 2

摘要:时光是最不经意的摆渡人,一晃已是二十五年。当年从曲靖师专毕业时,意气风发的我从未想过,多年后会以“家长”的身份,带着儿子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只是如今,它已换了新的名字,新的模样。

时光是最不经意的摆渡人,一晃已是二十五年。当年从曲靖师专毕业时,意气风发的我从未想过,多年后会以“家长”的身份,带着儿子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只是如今,它已换了新的名字,新的模样。

记忆里的内环东路176号,是曲靖师专的专属坐标。那时校园左邻曲靖一中,右靠曲靖一小,三方烟火气交织,成了青春里最鲜活的背景。此番重访,地址已变成建设街,校门倒还依稀辨得轮廓,只是门楣上竖着书写的“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潇洒的行书大字,换成了苍劲的爨书题写的“曲靖市第一中学”,这竟是故地与记忆里唯一依稀重叠的印记。

拾级而上,紫光楼静静立在大门正上方。不知是翻新重筑,还是我记忆已有些模糊,只记得当年也有这样一栋楼,楼前一方小花园,园里水塘漾着清波,睡莲便在这水波里悄然绽放。每到盛夏,淡紫色的花瓣浮在水面,清香漫过教学楼的窗棂,连风里都裹着青春的甜。毕业那天,我和几个好友就坐在楼前的含笑树下,草坪软软的,我们聊着未来,拍着照片,阳光把影子拉得很长,仿佛要把那段时光永远定格。

紫光楼南边的教学楼是新的,可我总忍不住在心里描摹它旧时的模样。记得从前四楼是中文系,三楼是数学系,五楼是英语系,每个学期班里办黑板报,大家凑在一起涂涂画画,评比结果如何早已忘了,只记得粉笔灰落在衣袖上的触感,和教室里此起彼伏的讨论声。最让人心头怅惘的,是教学楼后的莲花池的长廊和亭子——当年那里满是翠竹茂林,枯藤缠绕着老树,小桥下流水潺潺,水泥路蜿蜒其间。周末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光影,常会遇见捧着书本高声诵读的学子,或是并肩低语的恋人,连空气里都飘着青涩的温柔。 可如今,再也找不回原来的景致,美化后的长廊和亭子已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那些草木与流水,都成了再也寻不回的过往。

曾经奔跑了三年的篮球场,不但位置发生了变化,水泥地面也换成了塑胶,上面还蒙着一层淡淡的黑斑,想来已少有人在此挥洒汗水。记忆里图书馆的位置,如今立起了一幢综合楼——紫薇花活动中心,许是用来开会、办艺术活动的吧。而那栋住了两年的宿舍,那个藏着无数故事的地方,早已没了踪影——如今这里是宽敞的文昌街,车水马龙,人声喧嚣,可再热闹的街景,也带不走我心里的惦念:记得宿舍里一起打双扣的舍友,记得挤在大屏幕前共看一部电影的兄弟,记得球场上被我们戏称为“乔丹”“孔雀”“包子”的伙伴,那些笑声与呐喊,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食堂的痕迹彻底消失了,可关于那里的记忆却格外清晰。当年食堂靠窗的位置总摆着台旧电视,每到饭点便会播放体育新闻,那是我们课余最热闹的“聚集地”。1998年6月,NBA总决赛第六场,乔丹晃倒拉塞尔命中绝杀的瞬间,整个食堂炸开了锅,有人拍着餐盘喊“神了”,连打饭的阿姨都探出头来看;没过多久的世界杯决赛,电视里突然传来罗纳尔多赛前突发伤病的消息,尽管他坚持首发,但画面里他脸色苍白、步履踉跄,表现如同梦游,刚才还喧闹的食堂瞬间静了下来, 几个球迷攥着馒头,眉头皱得紧紧的。

到了1999年夏天,女足世界杯决赛成了食堂的“固定节目”。我们端着搪瓷碗围在电视前,看孙雯带球突破、看刘爱玲远射破门,每一次进攻都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呐喊;可终场前被美国队扳平,点球大战惜败的那一刻,食堂里静得能听见筷子落在地上的声音,有女生红着眼眶抹眼泪,连平时爱开玩笑的男生都低着头,没了声响。2000年欧洲杯决赛更不用提,法国队在落后的情况下连追两球逆转意大利,当特雷泽盖加时赛打进金球,食堂里的桌椅碰撞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我们举着搪瓷杯碰在一起,汽水洒了满桌也不在意——那些在烟火气里为胜利欢呼、为遗憾叹息的瞬间,比饭菜更让人难忘。

内环东路下面的艺术楼、三年级时住过的新盖的学生宿舍、洒过汗水的田径运动场,也都被高楼大厦取代,成了曲靖师专(现在的曲靖师范学院)老师们的家园。站在如今的曲靖一中校园里, 目光所及皆是新景。我知道,曲靖师专早已封印在时光深处,我只能携着零碎的记忆残片,在梦里重建那座永不褪色的青春城邦。

或许, 有些时光本就只能存于心底,藏在梦里。二十五载岁月流转,故地已换新颜,但那些在曲靖师专度过的日子,那些关于青春、关于梦想的记忆,会永远在心底闪光,待我在某个深夜,轻轻拾起,慢慢回味。

来源:榕峰归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