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臂弯·绿富同兴|盐碱滩上长出“鱼米仓”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2 17:37 2

摘要:二十载光阴流转,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宏大思想在中华大地播下种子,到如今绿色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一片山川土地,这条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邃哲思,正日益彰显其磅礴生命力。

二十载光阴流转,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宏大思想在中华大地播下种子,到如今绿色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一片山川土地,这条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邃哲思,正日益彰显其磅礴生命力。

准格尔旗正是这场伟大实践的一个生动缩影。这里,曾经留下沙砾蔽日、生态脆弱的记忆。二十载寒来暑往,一代代准格尔人凭借着对绿色承诺的执着坚守,用汗水浇灌出令人惊叹的生态奇迹。昔日的矿坑沟壑纵横,如今已精心复垦,梯田般的绿意层层铺展。曾经尘土蔽日的矿区,正在蜕变为智慧清洁的绿色矿山,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荒芜的沙丘、丘陵之上,蓬勃新绿不断蔓延,生态屏障日益坚固。这背后,是准格尔旗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是无数科技力量在矿山修复中的深度运用,亦是对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这条新路径的勇敢探索——绿色,已成为这片土地最厚重、最亮丽的底色。

准格尔旗发布推出“黄河臂弯·绿富同兴”系列报道,让我们一同走进绿色准格尔,聆听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交响,见证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壮丽实践!

在黄河“几字弯”的东北角,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曾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荒滩,土地板结、作物难生,农业发展长期受限,农民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然而,短短几年间,这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盐碱荒滩摇身一变成为生机勃勃的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书写了一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赞歌,绘就出乡村振兴的美好新图景。

科技改良唤醒沉睡土地

长期以来,盐碱地土壤盐份高,保水保肥能力差,粮食产量低,农民辛苦一年,收益却十分微薄。破局的密钥,藏在2021年启动的“盐碱地改良+稻渔共生”技术体系中。一场向盐碱滩宣战的攻坚战就此打响。园区累计投入超3000万元,为这场改造工程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后盾。农业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反复试验,通过测土配方,精准了解土壤成分,生物改良,一系列科学手段齐下,让盐碱地逐渐“脱胎换骨”。

“一开始,我们心里都没底,这片地荒了这么多年,真能改好吗?”大路镇小滩子村村民们回忆道,“但看着专家们天天在地里忙活,各种机器设备进进出出,我们也慢慢有了信心。”

四年如一日的深耕,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成为稻浪翻滚、鱼蟹肥美的生态乐园。2000亩连片稻田,18个水稻品种在这里茁壮成长,昔日泛着白碱的土地,如今孕育出了希望的种子。

稻渔共生生态与产业双赢

在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稻渔共生”的生态治理模式成为了产业发展的核心密码。水稻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螃蟹在稻田里欢快穿梭。

“螃蟹可是稻田的小帮手。”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农业生产负责人乔生介绍说,“鱼儿在稻田里游动,能起到松土、除虫的作用,它们的排泄物还能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种出的大米绿色又健康。同时,水稻也为螃蟹提供了栖息和觅食的场所,形成了一个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

这种“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更让人惊喜的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了众多野生动物前来栖息。苍鹭、鸳鸯、白鹭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纷纷在此安家落户,曾经寂静的盐碱滩,如今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典范。

三产融合集聚乡村振兴活力

随着稻田和渔业的发展,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进一步探索三产融合的发展道路,将农业与旅游、教育等产业有机结合,打造出集现代农业、休闲观光、科普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登上观光园的观景台,一幅壮美的画卷映入眼帘。“518·准格尔再出发”的励志宣言与“稻花香里守初心”的红色主题相互辉映,憨态可掬的“黄河小哪吒”卡通图案点缀其中,巨型稻田画在稻浪中若隐若现,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园区内,水上乐园、VR体验馆等项目一应俱全,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今年,园区还承接了准格尔旗全旗四年级学生的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田间劳作中亲身体验农耕的乐趣,感悟劳动的价值。在自然课堂里,孩子们认识了各种农作物,学习了农业知识,增长了见识。

“以前只有在课本上见过水稻,这次亲手插秧,才知道农民伯伯有多辛苦。”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高梓萌感慨地说道,“这里太好玩了,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玩各种游戏,我下次还要来。”

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增收致富。40余名大学生与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为园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理念,他们活跃在智慧农业管理、生态研学指导等新兴岗位上,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周边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每年能获得一笔稳定的租金收入,在园区工作,又有了一份可观的工资,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依托园区兴起的70多家特色农家乐,形成了“稻渔美食”产业集群,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品尝到地道的美食。

大路镇小滩子村村民菅丽花就是众多受益者之一。“我以前就是家庭妇女,整天围着家里转,没什么收入。”菅丽花笑着说道,“现在好了,我在园区上班,每个月有3000块钱的固定收入,村子的环境变好了,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我们住在这里,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未来可期绘就生态与发展画卷

如今的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已经成为了准格尔旗的一张亮丽名片。今年,园区在原有的基础设施上新增了9间民宿,并在民宿周边设立了不同风格的网红打卡地。凡是入住民宿的游客,都可以免费游玩园区的所有项目,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今后,我们打算进一步深挖‘稻’和‘渔’的文化内涵,多开发一些体验类型的活动,尤其是针对家庭游和亲子游的项目。”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负责人刘慧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比如举办一些体验类的活动,不仅让游客能看、能玩,还能深入参与到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中,感受乡村的魅力。”

从改良一寸寸泛碱的土地,到激活一整片多元的产业,从守护一河奔腾的清水,到惠及一方勤劳的百姓,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实现的,不仅是从盐碱荒滩到丰收沃野的地理蜕变,更是从单一农业到三产融合的产业跃升。当稻花香再次弥漫田间,这里收获的不仅是沉甸甸的粮食,更是乡村振兴的满满希望与无限可能。

来源:准格尔旗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