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地标九口堰 |《是这个理》:大别山下薪火传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2 19:55 2

摘要:随州市白兆山脉深处有一座近300年历史的老宅院,这里藏着怎样的红色往事?桐柏山、大洪山、大别山,三山环抱的天然屏障,如何成就了抗战的铜墙铁壁?简陋改造的土手枪,滴水计时的钻孔土茶壶,又诉说着怎样的革命智慧?百姓故事,专家视角。由湖北省社科联、湖北广播电视台、湖

随州市白兆山脉深处有一座近300年历史的老宅院,这里藏着怎样的红色往事?桐柏山、大洪山、大别山,三山环抱的天然屏障,如何成就了抗战的铜墙铁壁?简陋改造的土手枪,滴水计时的钻孔土茶壶,又诉说着怎样的革命智慧?

百姓故事,专家视角。由湖北省社科联、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联手长江云推出的系列理论故事节目《是这个理》第124期:大别山下薪火传。80多年过去,当人们重访革命旧址,他们究竟触摸到了什么?革命先烈铸就的精神密码,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让我们和湖北经济学院讲师杨钰琪一起前往大别山,探寻背后的红色故事。

勇挑重担 打造红色精神高地

“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在随州市曾都区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旧址纪念馆里,61岁的志愿宣讲员顾世国正带着游客唱《新四军军歌》,现场气氛热烈。

九口堰纪念馆原本是当地孙家的祖宅,1939年12月,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的先头部队到达九口堰,住进孙家大院。1940年6月,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的司令部、政治部住进孙家大院,在这里指挥战斗、生产、生活达3年之久。1941年4月,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等人在九口堰通电就职。李先念师长指挥的坪坝战役、圣场战役、收复随南白兆山战役等多场战役,都是漂亮的大胜仗。

顾世国原本是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龚店村的村支书,2015年被调到了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旧址纪念馆当馆长。当时的纪念馆缺乏必要的人力、资金支撑,房屋破败,门口土地被当地老百姓当成了菜园,环境杂乱不堪。从哪儿开始改变呢?顾世国觉得,革命旧址就得还原它应有的庄严面貌,起码门前屋后得干净整洁。他利用洛阳镇山区村民夜间喜欢烤火炉的习惯,借助契机主动上门,耐心做通村民工作,为拆除门口的猪圈、厕所、菜园扫清障碍。

做通了乡亲们的工作,可真正的整修得花钱,钱从哪儿来呢?老顾一边向上打报告申请经费,一边动员爱人拿自己的积蓄先垫上。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16年起,截至2024年,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旧址纪念馆共筹资4000多万元,整个场馆和周边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当年新四军第五师在九口堰驻扎时,无数枪械、文件、生活用品随着部队转移散落民间,把这些重要的革命文物收集起来,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顾世国回忆,2015年到任时,纪念馆内仅有30多件文物。为了征集新四军第五师抗战珍贵文物,他一方面带队前往江西、安徽、浙江及湖北大悟、京山、红安等地开展征集工作,另一方面深入九口堰当地村落走访村民。在乡亲们的大力支持下,如今馆内收集到的相关物品已达1000多件。

如今,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旧址纪念馆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称号,每年超过60万人次来这里缅怀先烈、瞻仰遗迹。除了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旧址纪念馆,附近的师直机关、抗大十分校、被服厂、野战医院等旧址也陆续得到了修缮,构成了体系完整、内涵丰富的革命旧址群,成为传承大别山精神的鲜活土壤。

薪火相传 续写红色精神新篇

在大别山这片红色热土上,一段跨越三代的精神传承故事徐徐展开。随州市曾都区府河镇拱桥河村里,抗战老兵杨玉麟之子杨树德为父亲建了一个纪念馆,馆内珍藏着杨玉麟的老照片、抗属优待证等珍贵物件。杨玉麟1921年出生在湖北随州现光山的山洼洼里,1941年4月,杨玉麟成为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三十七团的一名战士,1995年去世。他手书的回忆录《熬过黑夜到天明》里,记录了抗战时期缺医少药,战士们用烧酒代替碘酒、盐和猪板油代替凡士林,以滴水壶计时站岗的艰苦岁月,令人动容。2019年9月3日,杨玉麟故居纪念馆正式落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战斗,祖辈为了民族存亡而战,而传承着这份家国情怀的后辈,正以新的方式续写担当。2004年,杨玉麟长孙杨道虹从北京工业大学博士毕业,从此他的主阵地就在实验室。作为湖北江城实验室主任,杨道虹带领团队经过4年的摸索与发展,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堵点、卡点,已建成全国首个12英寸先进封装综合实验平台,并探索出一条以企业效率发展科研机构的新模式。未来,杨道虹将继续带领团队攻克尖端技术难题,进一步弘扬大别山精神,胸怀大局、勇挑重担、敢于亮剑,在和平年代争取更大胜利。

踏入传承大别山精神的红色之地,仿若翻开厚重的历史书卷,九口堰的星火之外,每一处都是历史的标点,标注着28年红旗不倒的倔强。大别山烈士陵园的苍松间、黄麻起义旧址的石阶上、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的展陈里都是峥嵘岁月的无声见证。如今,这份浸润着热血与坚韧的传承,也在悄悄引领着新生代的成长。青砖灰瓦间,随州市曾都区洛阳初级中学初三学生张静涵志愿讲解的身影,已在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旧址纪念馆驻留3年了。从初一到初三,这位随州女孩要做那根细细的线,一头连着历史的温度,一头牵着未来的目光。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时强调,要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0年过去,战火早已熄灭。但总有人像顾世国、杨树德一样,捧着滚烫的记忆塑成坐标,也有人像杨道虹这样坚守信念,在科技的高地迎难而上。正是这份不倒的信仰,让无数荆楚儿女、无数大别山儿女紧跟党走,初心不改。大别山精神以其深厚的内涵,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28年红旗不倒,信念的火种从未熄灭,红色精神永远照亮着前行之路。

来源:曾都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