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十集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讲读》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受邀作为讲读嘉宾,分别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两个主题进行了生动阐释、精彩解读,在自然资源系统内外引发强
“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十集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讲读》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受邀作为讲读嘉宾,分别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两个主题进行了生动阐释、精彩解读,在自然资源系统内外引发强烈共鸣。《中国自然资源报》开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讲读》节目观后感”栏目,邀您与我们一道共话观看感悟、共议如何当好“两山”理念践行者和传播者。
将“两山”理念镌刻进中国式现代化
谭荣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央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讲读》节目中,自然资源部部长关志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刘国洪向公众生动讲述“两山”故事,推动“两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也让全社会对自然资源工作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作为“两山”理念最重要的践行者之一,自然资源部门这些年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的“底线”,更不断探索着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透过讲读,我们看到了一幅从山顶到海洋的壮阔生态画卷。祁连山修复守护“中华水塔”,秦岭保护撑起绿色脊梁,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世界屋脊”的生态屏障。大地之上,黑土地通过秸秆覆盖、轮作休耕被“加餐盖被”,为“中国饭碗”夯实根基;乌梁素海在系统治理之下重现“塞外明珠”美景,草原修复让牧民重拾绿色家园。南方的红树林固碳储碳、防风消浪,筑起沿海天然屏障;而在更遥远之地,秦岭站、“雪龙2”号、“蛟龙”号等则把“两山”理念的视野延伸至极地与深海。正是“从山顶到海洋”的系统治理,绘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图景。
从“守底线”到“开新路”,自然资源部门始终把“两山”理念贯穿于发展实践。守底线,就是守住耕地和生态红线,推动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最严格管控与系统修复并行不悖。与此同时,不断开辟新路:全国绿色矿山已超千家,做到“开矿一处、造福一方”;盐碱地种粮、沙漠建光伏、咸水湖养鱼虾,拓展出新的生态产业。海洋经济同样前景广阔,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海水淡化、海洋药物、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为绿色转型注入持久动力。我们看到,在一系列努力推动下,“绿水青山”越来越美,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也越来越宽。
从制度创新到百姓获得感,“两山”理念的实践不断深化。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通过“一张图、一套数、一张表”,让国家的“家底”清晰、账本真实,实现了科学配置与统筹利用。而这些制度最终都会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不仅保护了珍稀动物,还设立了生态巡护员制度,让百姓既当守护者又分享红利。福建常口村“青山变金山”,村民收入从几万元跃升到上百万元,成为“两山”理念最生动的注脚。正是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互动,推动“两山”理念落地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成果。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回望20年,“两山”理念已从地方探索上升为全社会共识。央视的这一节目让更多人理解生态文明的价值,也进一步展现了中国如何以实际行动将这一价值落在山川大地上。传播与践行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未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期待全社会共同当好践行者和传播者,以实际行动将“两山”理念镌刻进中国式现代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来源:自然资源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