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报告显示,2025 年上半年,江南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 74.14 亿元,同比增长 2.03%;归母净利润 27.46 亿元,同比增长 3.12%。截至二季度末,该行合并口径资产总额达 6237.07 亿元。
8月29日,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 “江南农商行”)发布 2025 年第二季度信息披露报告。
报告显示,2025 年上半年,江南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 74.14 亿元,同比增长 2.03%;归母净利润 27.46 亿元,同比增长 3.12%。截至二季度末,该行合并口径资产总额达 6237.07 亿元。
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盈利水平,江南农商行都显著优于常熟银行、无锡银行、紫金银行等同区域上市农商行,在 44 家已披露业绩的江苏省农商行中拔得头筹,擦亮其“排头兵”的名片。
这家由常州辖内原5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合并发起设立的地市级股份制农商行,如何在成立至今的短短16年里稳健攀升,领先区域内一众农商行,成为“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的金融主力军。我们尝试从三个维度——业绩领先之道、服务实体之责、数字普惠之新,解码江南农商行如何一路快跑,又始终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
突破传统利差依赖,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江南农商行的业绩优势,并非偶然的规模扩张,而是源于对地方市场的深耕细作与经营策略的精准落地。
作为常州市规模最大的法人银行,该行自成立以来便锚定 “扎根本土、服务实体” 的定位,构建起覆盖广泛且响应高效的服务网络。
截至2024年末,江南农商行在常州本地设立了173家支行,包括63家一级支行、86家二级支行和24家三级支行,并在苏州、淮安等7个地级市布局了24家异地支行(包含14家一级支行、10家二级支行)。
197个分支机构不仅实现常州本土服务全覆盖,更将金融触角延伸至周边重点区域,形成“哪里有需求,服务就到哪里”的网络优势。这种“近距离服务”带来的,是更短的决策链条与更快的响应速度:企业提出融资需求,支行能第一时间对接;居民办理日常业务,步行范围内必有网点,这种 “接地气” 的服务模式,成为其积累客户、拓展市场的核心底气。
在业务经营层面,江南农商行走出了一条“传统业务稳根基、新兴业务拓空间”的差异化路径。
传统利息收入板块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通过对资产负债结构的动态优化与利率风险的精细化管理,既保障了存款来源的稳定性,又实现了贷款产品的精准定价 。尤其是针对小微企业设计灵活的还款方式,针对优质企业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利率,在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同时,推动利息收入稳步增长。
而在息差持续收窄的行业大趋势下,江南农商行还主动突破“依赖利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在中间业务、金融市场交易等领域持续发力。不仅为企业提供外汇避险、财富管理等综合服务,还为个人客户拓展信用卡、理财咨询等增值业务。
今年上半年,江南农商行实现手续费与佣金净收入4.99亿元,同比增加55.45%;汇兑收益也扭亏为盈,实现收入0.23亿元。在中收业务、投资业务、外汇业务的共同推动下,江南农商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稳步提升,不仅增强了抗市场波动能力,更契合了现代商业银行 “轻型化转型” 的国际趋势。
从民营扶持到绿色发展,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
“业绩领先不是目的,而是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 江南农商行始终将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脉搏同频共振,把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产业一线。
江南农商行将小微企业、科创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为此,该行还以年度授信政策为指引,将信贷资源向互联网、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在内部考核中增设“民营企业贷款增量”“制造业贷款增量”等指标,加大考核权重。通过制度引导,激发各分支机构服务实体的主动性,让服务更精准。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行民营企业贷款户数达13697户,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88%;相关贷款余额则为1933.3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33%。
乡村振兴方面,江南农商行的“阳光贷”产品成为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及时雨”。阳光贷相关资金主要用于高标准农田、智慧农业与农村电商等领域,从春耕备耕到扩大养殖,再到农村合作社的产业链延伸,持续为三农群体提供资金支持。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阳光贷余额为184.4 亿元,较年初增长28.9%。
绿色金融方面,近年来,江南农商行持续探索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型业务模式,打造“红色基因,绿色银行”品牌。“常绿贷”是该行推出的首个“政银合作”专项绿色贷款产品,依托常州市绿色金融信息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为企业信用评分,对涉绿程度精准“画像”。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江南农商行累计投放“常绿贷”120户。
此外,江南农商行还通过数字化科技工具与线下社区银行建设,为客户提供绿色低碳、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客户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倡导新时代绿色生活理念。
截至一季度末,江南农商行累计支持常州本地绿色贷款266.76亿元,累计投放碳减排贷款24.53亿元。今年5月,江南农商行还获得“常州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以数字赋能普惠,打造“江南样本”
2023年10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未来五年,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基本建成”的目标。普惠金融的数字化转型,也是江南农商行近两年的发力重点。
近两年,江南农商行持续投入资金、人力在AI大模型的自主研发领域。该行自主研发的“小江智脑”,深度嵌入办公、营销、运营、信贷、研发五大业务领域,将AI技术深度融入银行体系,让金融服务更智能。
例如,在营销方面,江南农商行部署了涵盖营销文案手、理财顾问、直播文案、对公产品问答、外汇业务知识等7大应用场景的AI助手,全方位提升银行业务营销与培训水平。运营管理方面,则通过OCR通用大模型、财会问答助手等产品来提升业务效率,其中,OCR 通用大模型字符识别精度高达99.5%,在“两录一校”场景可以替代50.06%的人工操作。
数字普惠,落点一定在“普惠”二字,如何将数字能力嵌入普惠金融服务,江南农商行用商户服务与社区服务作出解答。
为更好地服务商户客户,江南农商行针对商户经营的各个场景,推出好生意、江南好生活、江南付等多个线上服务平台,覆盖商户经营全环节。
“江南付”是江南农商行为平台型商户量身定制的集“收、付、管”于一体的资金管理平台,实现分账、担保、垫资、归集等场景化特色需求。截至今年6月末,该平台对接商户633户,活跃商户占比高达89.89%,上半年平台交易金额达41.07亿元。
“江南好生活”是江南农商行自建的商圈生态平台,主要依靠“金融+场景”满足客户与商户的综合化服务需求,为商户赋予数字化运营能力和一站式经营解决方案。该平台还搭载直播功能,帮助常州本地商户线下流量搬到线上,实现降本增效。截至6月末,江南好生活系列直播触达人次已达196万。
“江南好生意”则是一款为商户提供人员管理、SOP优化、财务管理等一站式经营赋能的场景产品。好生意SaaS 系统覆盖餐饮门店约2.1万家,平均为每家门店节省人力成本1.8万元/年,今年上半年交易额为57亿元。
江南农商行数字普惠的另一个应用场景是社区银行。2024年2月,江南农商行首家温情社区服务支行在常州龙湖香醍漫步开业,宣告“温情社区”项目的正式落地。
“温情社区”项目的核心是把传统银行网点升级为“社区会客厅”,用“公益+便民+金融”三位一体的模式,把低频的金融服务嵌入高频的日常生活场景,打造“公益 + 便民”新模式。
除了提供存取款、理财咨询、反诈宣传等基础金融业务,温情社区服务支行还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测血压、免费测血糖、理发、磨刀、快递代取等生活健康服务,并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开设八段锦、书画、合唱等课程,重塑邻里关系,增强居民对网点的信任与黏性。
截至今年6月末,江南农商行已累计开设温情社区服务支行6家,覆盖小区25个,共新增企微好友1.85万人,举办便民服务活动750场,服务客户达10万人次。“温情社区”项目正逐步形成自身的标准化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丰富便捷的非金融服务,同时也为支行深度赋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营效益的双提升。
从服务实体经济到服务商户居民,江南农商行正以产业与民生勾勒地方银行担当,而在勾勒“高质量普惠金融”蓝图的同时,江南农商行也通过价值反哺,为自身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地方金融与区域经济的良性协同发展,或许才是区域性银行长盛的根本。
来源:财经野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