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采燕窝人每年工作一个月好的一斤2万6儿子宁打工也不学_3813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3 08:30 4

摘要:“2600块一两,比黄金还贵,可没人敢拿命换。”——这句话,是余成明在2024年4月最后一次下山时,蹲在崖顶石头上说的。风把绳子吹得猎猎作响,他手里攥着刚摘下的五只雪白燕窝,指甲缝里全是血,脸上却挂着一种“我早知道会这样”的平静。

四川采燕窝人:每年工作一个月,好的一斤2万6,儿子宁打工也不学

“2600块一两,比黄金还贵,可没人敢拿命换。”——这句话,是余成明在2024年4月最后一次下山时,蹲在崖顶石头上说的。风把绳子吹得猎猎作响,他手里攥着刚摘下的五只雪白燕窝,指甲缝里全是血,脸上却挂着一种“我早知道会这样”的平静。

海子村的人早就搬空了。年轻人去成都送外卖,去昆明开网约车,连最恋家的姑娘也嫁到了县城。只有余成明还在雅砻江边的悬崖上晃荡,像一根被时间遗忘的钟摆。四十二处燕洞,他闭着眼都能找到洞口那道裂缝的位置——那是1979年彭家老爷子用烟杆敲出来的记号,如今裂缝还在,老爷子坟头的草已经割了四十多茬。

说危险,其实也没电影里那么夸张。余成明摔得最惨的一次,是2008年绳子被岩角磨断,人从二十多米直直拍在灌木上,断三根肋骨,躺了仨月。可他说,比起穷,疼算个啥。九十年代两百块一两的燕窝,够给老娘抓药;2019年涨到两万六一斤,正好给大儿子凑彩礼。钱来得快,去得也快,像雅砻江的水,哗啦啦冲过去,连个响儿都听不见。

真正让他心慌的,是去年冬天。他特意把两个儿子叫回村,在自家堂屋摆了桌酒,炖了一锅自家燕窝。老大余正才夹了一筷子,嚼得满嘴黏糊,突然冒出一句:“爸,你这玩意儿现在能直播不?”老二余正华更直接:“抖音上有人穿个安全绳吊威亚,一天打赏顶你爬十次崖。”余成明当时没吭声,夜里把祖传的牛皮绳拿出来,抹了三遍桐油——那绳子比他大儿子的年纪还大,如今像条老蛇,盘在墙角,再没人愿意摸。

也不是没人想帮。县里文旅局去年来了三拨人,说要搞“悬崖采燕体验游”,给余成明配钢索、安全帽,还打算在崖顶修玻璃观景台。专家拍胸脯保证:“绝对安全,比蹦极还稳。”余成明蹲在崖边抽了根烟,指着江对岸的村子说:“以前那边有二十多个采燕的,现在坟头草都三米高了。安全?命是自己的,草是别人的。”

最尴尬的是,这门手艺其实“没用”了。燕窝的营养,实验室早分析透了:蛋白质不如鸡蛋,唾液酸靠吃银耳也能补。可城里人信这个,就像信虫草信松茸,信的是“野生的”三个字。余成明心知肚明,却舍不得丢——丢了,他这辈子就真成了“啥也不会的老头”。去年有广州老板开价十万,让他带路去最隐秘的燕洞,他摇头:“洞是燕子的,不是我的。”老板笑他迂,他回一句:“你不懂,燕子认路,人认命。”

现在崖顶只剩他和舅舅赵支成。舅舅七十三,眼瞅着拉绳的手抖得跟筛糠似的。今年四月采完最后一窝,余成明把绳子系在崖顶那棵野核桃树上,打了个死结。树是他爹栽的,绳子是他师父传的,结是他自己打的。下山时他回头看了一眼,突然觉得那棵树像个问号——问的是:燕子明年还来,人呢?

村里最后一条土狗跟在他后面,尾巴扫着尘土。余成明从兜里掏出半块干燕窝,掰碎了喂狗。狗舌头卷得飞快,像是要把四十年的光阴一口吞下去。

来源:天空快意飞行的航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