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迷彩方阵刚结束训练,宣恩县第一中学的礼堂上便响起了阵阵掌声——8月28日,正值开学季,宣恩县检察院阳光工作室干警走进宣恩县第一中学,以“远离校园欺凌,拥抱蓝天校园”为题,为该校高一新生带来了一堂干货满满的法治课。
迷彩方阵刚结束训练,宣恩县第一中学的礼堂上便响起了阵阵掌声——8月28日,正值开学季,宣恩县检察院阳光工作室干警走进宣恩县第一中学,以“远离校园欺凌,拥抱蓝天校园”为题,为该校高一新生带来了一堂干货满满的法治课。
这堂融入军训日程的“开学第一课”,不仅是该校每年迎接新生的固定环节,更是检察机关常态化推进“法治进校园”活动的生动实践。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宣恩县检察院始终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履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通过构建常态化法治教育体系、创新法治教育形式、深化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等多项举措,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实的法治屏障。
从“开学第一课”到“全年不打烊”
法治教育融入校园日常
“大家知道吗?看似玩笑的‘起绰号’‘孤立同学’,若情节严重,也可能构成校园欺凌,甚至触及法律红线。”讲座现场,未检干警结合近年来办理的涉未成年人案件,用短片还原校园欺凌场景,解读校园欺凌的法律边界,以互动问答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思考“如果遇到欺凌该怎么做”。不少新生一边认真记录,一边举手分享自己的看法。
“开学第一课”,是宣恩县检察院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院着力打破“一次性讲座”的局限,逐步构建起“全年常态化、内容分层化、形式多样化”的法治教育体系。
除了开展法治讲座,该院还通过帮助学校设置“法治微课堂”,讲解“网络刷单陷阱”“未成年人保护法亮点条款”等热点话题,让法律知识融入日常教学;通过联合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游园会等活动,让学生从“被动听”变为“主动学”。
“防范校园欺凌犯罪,惩和防都不可缺位。”2024年5月,一场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结束后,宣恩县思源实验学校一名老师对这种“情景剧+模拟法庭+联合说法”的普法形式给予高度评价:“孩子们沉浸式体验了一场法治之旅,教育意义深刻,效果很好。”
法治副校长:
既是“法律讲师”,更是“成长伙伴”
“不管是想了解法律知识,还是有什么心理困惑、成长烦恼,都可以和我诉说。”2025年6月,一次法治宣讲结束后,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郑来品作为宣恩县民族实验中学的法治副校长,耐心地解答着同学们的疑问。
近年来,该院积极推动法治副校长实质化履职。2022年5月,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郎艳辉受聘担任宣恩县第一中学的法治副校长,拉开了全院推动法治副校长工作提质增效的序幕。截至目前,该院已选派14名政治素质高、熟悉未成年人心理特点的检察官、检察官助理担任县域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
日常工作中,法治副校长会不定期和学校班主任、心理老师进行沟通,针对学生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开展“定制化”引导。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对象的法治需求,推出“应景”的“订单式”法治教育内容:寒暑假前,专门开展“交通安全、防溺水、防网络诈骗”专题讲座;针对山区学生假期常去河边、山路的特点,用“未成年人骑电动车载人发生碰撞”“学生在野外游泳遇险”等案例,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
2023年1月,该院检察官在个案办理中发现,部分学校学生因法治意识淡薄,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工具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以此为出发点,该院动员法治副校长们走进校园,通过播放自制法治情景剧、模拟法庭、法治课等方式,开展主题法治宣传。不少同学在活动结束后都表示,被这样的法治课和法治副校长“实力圈粉”,自己的法治观念也进一步增强。
多元联动聚合力
让法治校园建设走深走实
2024年5月,宣恩县检察院阳光工作室邀请特邀检察官助理、县教育局向日葵工作室心理咨询师,走进宣恩县勤修技工学校,开展“认识自我 悦纳自我”主题宣讲,通过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的方式,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堂特殊的法治课。
“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不是靠某一方努力就能完成的,而是学校、司法、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拧成一股绳,才能让法治观念真正在学生心里扎根。”据该院阳光工作室负责人介绍,该院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开展走访调研,进一步了解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教育宣传,有效提升少年儿童法治素养,促进加强自我保护。
与此同时,该院坚持依法办案与法律监督并重,结合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对办案中发现的造成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社会问题以及突出问题隐患,积极通过磋商、公开听证、检察建议等方式促进职能部门履职,合力推动未成年人犯罪社会治理和源头预防。
未来,宣恩县检察院将继续以“开学第一课”为起点,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推动实现从“知识普及”到“意识培养”、从“课堂教育”到“生活融入”的转变,让法治成为守护未成年人青春的“铠甲”,帮助他们成长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新时代青少年。
来源:宣恩县人民检察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