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正值夏秋换季,昼夜温差大,各类学校陆续开学,人员聚集活动明显增多,这为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广大市民要注意防范蚊媒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9月正值夏秋换季,昼夜温差大,各类学校陆续开学,人员聚集活动明显增多,这为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广大市民要注意防范蚊媒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一、蚊媒传染病
蚊媒传染病主要包括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是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小关节痛、皮疹等,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包括持续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
防范建议
1.清除蚊虫孳生地。定期清理积水容器,如闲置盆、罐、桶、废旧轮胎等,将其倒扣存放或钻孔排水,花盆托盘、水培植物每周换水1-2次,同时清洗容器内壁和根系。
2.物理防蚊。安装纱窗纱门,睡觉使用蚊帐(蚊帐边缘需压实)。
3.个人防护。在户外,应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裸露皮肤及衣物喷涂含避蚊胺、驱蚊酯的驱蚊剂;在室内,可使用电蚊拍、蚊香或灭蚊喷雾;避开高风险时段/区域,伊蚊活跃高峰(日出前后1-2小时、日落前2-3小时)减少外出,避免在草丛、竹林逗留。
二、呼吸道传染病
初秋昼夜温差大,易于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公众应做好个人防护。
防范建议
1.加强个人防护。流行季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相对封闭的公共场所,如需前往,佩戴好口罩,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患者。
2.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合理膳食,多喝水,适量运动,调整心态,提高免疫力。
3.注重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
4.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建议在流行季前15-30天内接种相应疫苗。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内儿童,以手足臀口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点,多伴有发热。根据既往流行规律,我市手足口病的下半年高发期为9-11月,极易在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传播。
防范建议
1.接种疫苗。建议6月龄以上的婴幼儿尽早接种疫苗,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2.注意卫生。勤洗手,室内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家居环境清洁,定期对孩子的餐具、衣物、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
3.减少聚集。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发热、出疹患儿接触。
四、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眼—手—眼的接触传染,传播速度快,群发性强,一人得病后,如果防治不当,家人、同学、同事等身边人便会齐齐“中招”。
防范建议
1.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尽量不要用脏手揉眼睛,养成分巾、分盆的卫生习惯。
2.若家中有传染性急性结膜炎患者,其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品应进行消毒,不要共用眼部化妆品或个人眼部护理用品。
3.加强对游泳池、浴池、理发室、旅馆的卫生管理。
五、食源性疾病
虽已进入夏秋交替之时,但气温依旧偏高,食物仍容易腐败变质,若饮食安排不合理,就容易引发各种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与此同时,9月也仍是因误采、误食毒蘑菇而导致中毒事件的高发月份。
防范建议
1.不随意采食。不要随意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和植物;尽量不食用自制药酒,以确保饮食安全。
2.注意饮食卫生。购买食材时应选择正规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选择新鲜的食材;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剩余食物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剩饭剩菜食用前应彻底加热后再食用;避免饮用生水;外出就餐选择正规、卫生环境良好的餐馆。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处理生、熟食物及其包装前后、接触宠物和处理垃圾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定期消毒餐具。
来 源:市疾控中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练出小蛮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