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镇青龙庙村:从 “后进村” 到 “共富村” 的蝶变之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3 10:44 1

摘要:仲夏时节,走进随县洪山镇青龙庙村,青山如黛,绿树成荫,田间稻谷长势喜人,山坡板栗缀满枝头,大棚香菇清香四溢——这幅满是生机与希望的丰收图景,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曾是因 “地处偏僻、物产难通” 而集体经济薄弱的“后进村”。

仲夏时节,走进随县洪山镇青龙庙村,青山如黛,绿树成荫,田间稻谷长势喜人,山坡板栗缀满枝头,大棚香菇清香四溢——这幅满是生机与希望的丰收图景,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曾是因 “地处偏僻、物产难通” 而集体经济薄弱的“后进村”。


如今,谁能想到,这个曾被贴上 “后进” 标签的村庄,早已蜕变为远近闻名的 “隐形富裕村”:2803亩耕地五谷丰登,57亩板栗林年产20余万斤,2024年鲜香菇产量突破5吨,果树苗木年预售30余万株……从负债累累到盈余增收,从撂荒遍野到产业兴旺,青龙庙村的华丽转身,离不开洪山镇党委、政府的“传帮带”,更凝聚着村党支部书记刘贵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 “产业执着”。

守好 “粮袋子”:让耕地成为 “守村寄托”

“谷麦是农业的根本,丢了耕地,就丢了农村的根。” 土生土长的刘贵国,深知土地对村民的意义。面对全村2803亩耕地,如何让每一寸土地都产出生机、每一户村民都能从土地中获益?他的答案,藏在一次次党员代表大会、一场场村民大会的共识里。

“有能力种的,咱把好田好地种出好收成;种不动的,把地交给集体,年年能拿分红!” 刘贵国挨家挨户劝说,一边稳住种粮农户的 “定心丸”,一边为无力耕种的农户找到 “托管方案”。与此同时,他牵线搭桥,让当地米业公司与7位返乡能人对接,推行 “订单式种植收购”,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 “种粮易、卖粮难” 的难题。

同时,在刘贵国的引导下,村民们走进香菇厂、果木基地、板栗基地务工,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多一份收入。耕地有了好收成,富余劳动力也有了新出路。

种好 “摇钱树”:五年等待换来 “板栗飘香”

2002年早春,青龙庙村会议室里气氛热烈。刚从外地考察回来的刘贵国,摊开一份土壤检测报告,声音洪亮地向党员们汇报:“咱们村的土壤PH值在5.8-6.5之间,是大红袍板栗的‘黄金生长区’!就是得等上五年才能挂果,大伙说,干不干?”

“干!只要能让村子富起来,再久我们都等!” 党员们的响应掷地有声,村民大会上,大家也一致同意发展板栗产业。可难题随之而来:没有启动资金,刘贵国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找亲戚朋友借;缺乏种植技术,他连续几个月往返随州、随县,登门向农业专家请教。

春播时节,村民们集体出工,在浅坡上开挖树坑、栽种板栗苗。从那以后,每天清晨和傍晚,村民们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穿着解放鞋,裤脚沾满红泥的刘贵国,在板栗林里巡查,一会儿弯腰查看苗木长势,一会儿动手修剪枝条。寒来暑往,五年时光转瞬即逝。2009年秋天,青龙庙村的板栗林迎来首个丰收年。

“乡亲们,尝尝鲜!这树能挂果三四十年,咱们得给子孙后代留个‘摇钱树’!” 刘贵国捧着刚采收的板栗,挨家挨户送去。如今,57亩板栗林年产量稳定在20余万斤,新鲜板栗根本不愁销路。“下一步,我们要把板栗装进礼盒,让它成为洪山旅游的‘爆款伴手礼’!” 刘贵国的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育好 “致富菌”:一朵香菇撑起 “闭环产业链”

“菌棒原料用栎木,咱们山前山后有的是;有林地、有劳动力,只要肯下劲,哪有不富的道理?” 在洪山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刘贵国先后前往随县三里岗镇、草店镇的香菇种植基地 “取经”。学成归来后,他在村民大会上的这番话,点燃了大家发展香菇产业的热情。

发展香菇种植,刘贵国既是 “领头人”,也是 “技术员”。白天,他在基地里指导村民拌料、装袋、灭菌;夜晚,他和村民一起蹲在火炉边,盯着温度计、湿度计,生怕一点差错影响菌棒培育。在他的带动下,有林地、有闲余劳动力的村民纷纷加入香菇种植队伍。

十几年深耕,青龙庙村的香菇产业结出了硕果:如今村民户均通过香菇种植增收2.4万元,不少家庭成了名副其实的香菇种植 “万元户+N”。更让人称赞的是,村里还摸索出了 “以树制棒” 的闭环生态模式——修剪板栗树的枝干粉碎后,可作为香菇菌棒的原料,省去了原材料采购成本;用过的废菌料还田,又能作为桃树、李树的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开销。

2024年,青龙庙村鲜香菇产量突破5吨,香菇酱、干香菇等衍生产品,也顺利走进省内外商超和助农专区,“青龙庙香菇” 的名气越来越响。

栽好 “绿色银行”:苗木产业拓宽 “共富路”

“果树苗木是‘活体资产’,选对品种,就是选对了致富出路。” 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刘贵国就盯上了青龙庙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力排众议发展果树苗木产业。他带领村民四处考察,最终选定五月脆(八宝丹)李子、珍珠早油桃等市场认可度高的 “网红品种” 进行选育。

为了培育出优质苗木,刘贵国邀请农业专家进村指导,从选种、育苗到嫁接、管护,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几年下来,青龙庙村的苗木不仅品相好、成活率高,还形成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如今,村里培育的果树苗木已陆续销往河南省、枣阳市四井岗等地,累计预售30余万株,“绿色银行” 真正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站在青龙庙村的山顶远眺,一幅 “山顶林木伴黄牛、山间油桃套板栗、山脚大棚连苗圃、山下稻田养谷虾” 的立体产业画卷徐徐展开。“只有集体经济强了,每家每户的钱袋子鼓了,我们村才算真的富裕了。” 如今已两鬓微白的刘贵国,看着村民们数着卖农产品的收入时,脸上满是欣慰。他独创的 “五维种植法”,早已成为青龙庙村的 “共富密码”,让村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共同致富的幸福感。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青龙庙村,千年古庙的檐角风铃叮咚作响。从荒芜到丰饶,从 “后进” 到 “先进”,青龙庙村的振兴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来源:然哥成长记录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