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立大功!医生发现:经常玩手机的老年人,或有这4大好处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3 12:07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78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老张今年68岁,退休后一直在家带孙子,原本不太会用手机,后来在小孙子的“手把手”教学下,开始学会拍照、刷短视频,还加了几个老年人微信群,每天手机不离手。

儿女原本很担心他沉迷手机影响健康,结果最近一次体检,医生却说:“老张的状态比去年好多了,尤其是记忆力和情绪指标,明显进步。”这让家人一头雾水:难道,老年人经常玩手机,反而有好处?医生点头:“只要使用得当,手机对老年人确实有不少意想不到的益处。”

那么,经常玩手机的老年人,究竟能收获哪些健康“红利”?

很多人担心老年人玩手机会导致“脑子退化”,其实不然。2024年医院老年医学科发表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适度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其认知能力下降速度明显慢于不使用者

这是因为,手机的操作本身就对大脑执行功能注意力维持短时记忆提出了挑战。看视频、发语音、查地图、打字聊天,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正悄悄激活大脑多个区域。

尤其是刷短视频、玩小游戏等,虽然被认为“低级娱乐”,但对于老年人大脑来说,它们反而像是“健脑操”,可以延缓认知退化,降低老年痴呆风险

当然,前提是不过度依赖、不沉迷,每天控制在1~2小时内最为合适。

老年人退休后,社交圈骤然缩小,孤独感成了无声杀手。根据卫健委2023年发布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超过30%存在中重度孤独感,这与失眠、抑郁、高血压等疾病密切相关。而手机,正好成了他们与外界连接的“桥梁”。

老年人可以通过微信视频与子女聊天,加入兴趣群聊,参与广场舞线上约练,甚至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这种持续的社交互动,有助于分泌多巴胺与血清素,改善情绪,降低抑郁风险

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黄医生指出:“手机社交让老人不再被时代抛下,心理状态也更阳光。”

在健康知识普及方面,手机几乎是“神器”。过去老年人获取健康知识,靠电视、报纸,信息更新慢且不够全面。而现在,越来越多三甲医院和权威科普平台入驻短视频和公众号,提供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健康知识

例如,卫健委主办的“健康中国”视频号,定期推出老年人慢病管理、合理用药、急救知识等内容,点击即可观看,操作简单。

有数据显示,超过60%的老年手机用户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取健康信息,其中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最受关注

老年人只要学会辨别信息来源,关注权威账号,就能在家“听专家讲课”,科学养生不再遥不可及。

你可能没注意到,老年人每天用手指滑动屏幕、打字、点按,其实也是在做“感统训练”。随着年龄增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手眼协调力下降,是导致跌倒、认知障碍的风险因素。而频繁、有意识地动手操作手机,有助于维持手部精细动作能力,刺激大脑反应通路

一项发表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的研究指出:坚持每天使用手机30分钟以上的老年人,在动作协调、反应速度测试中表现更佳。尤其是像“拼图游戏”“找不同”“点字消除”等小游戏,对手脑配合能力训练意义重大。

虽然手机带来诸多好处,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隐患。以下几点,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别长时间低头:容易诱发颈椎病,建议每30分钟抬头转颈一次。

别晚上刷太久:蓝光会影响褪黑素分泌,干扰睡眠,建议晚上9点后尽量减少使用。

别轻信保健广告:很多虚假宣传通过短视频传播,务必关注官方认证账号,遇到陌生链接不点、不转账。

手机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工具,它也能成为老年人的“健康助手”。关键在于科学使用、适度使用。只要用得巧,手机不仅能陪伴老年人度过闲暇时光,更能在认知、情绪、社交、身体等多个层面,发挥积极作用。子女们也不用再盯着爸妈说“少玩手机”了,不如教他们怎么玩得更健康

[1] 《适度使用智能手机对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
[2] 国家卫健委《2023年中国老年健康监测报告》
[3] 《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3年
[4] 健康中国视频号. 国家卫健委官方公众号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Dr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