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素食”,不少人脑海里立马蹦出“清淡”、“健康”、“长寿”这些词儿。可真相往往不止一面。医生发现,那些年纪大了还一门心思坚持吃素的老人,身体确实会出现不少变化,但这些变化,未必都是好事。
说起“素食”,不少人脑海里立马蹦出“清淡”、“健康”、“长寿”这些词儿。可真相往往不止一面。医生发现,那些年纪大了还一门心思坚持吃素的老人,身体确实会出现不少变化,但这些变化,未必都是好事。
很多人以为,吃素就等于养生,其实这话只能算一半对。要说素食好,那是因为它油少、糖低、胆固醇不高;可要说素食没风险,那就是瞎乐呵了。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身体不像年轻时候那么“抗造”,一不留神,“素养”反成“素伤”。
咱今天就来掰扯掰扯,坚持长期素食的老人,身体到底会冒出哪些变化?这其中,又有哪些是“养出来”的隐患?
一、肌肉悄悄缩水,腿脚开始打滑
人一老,最怕的不是嘴不利索,而是腿不利索。
老年人肌肉流失本就严重,如果再常年吃素,蛋白质摄入不足,肌肉缺材料,慢慢地,走几步路都觉得累,爬个楼梯都得歇一歇。
曾有一项由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调研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约3成存在肌少症,而其中不少都是长期素食者。你别小看这事儿,肌肉一减少,不光是腿脚没劲儿,还容易跌倒、骨折,卧床一躺,病就全来了。
蛋白质不是可有可无的玩意儿,它是身体的“盖房砖头”。
植物蛋白虽说也有,但比起动物蛋白,吸收效率差一截。尤其是豆制品吃得不够,连植物蛋白也跟不上,久而久之,身体就“垮”下来了。
二、免疫力打折,感冒变“常客”
有些老人一年感冒三五回,打喷嚏、发烧、咳嗽,“老毛病”反反复复。说到底,多半是免疫力不行。
营养跟不上,身体免疫系统像是“打仗没粮草”,敌人一来,战斗力立马掉线。
维生素B12是免疫系统的“发动机”,但它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素食者如果不额外补充,很容易出现贫血、神经系统异常,一不小心就成了“病来匆匆、好得慢慢”的典范。
不少人说自己吃素是为了“清肠排毒”,可要真把免疫搞垮了,毒没排出去,病先找上门,可就得不偿失了。
三、骨头变脆,风一吹都疼
人老了,骨头像瓷碗,摔一下就碎。
钙是骨头的命根子。很多素食老人以为喝点豆浆,吃点青菜就够了,其实远远不够。
植物里的草酸、植酸会“抢钙”,让钙吸收更难。而且,维生素D的缺乏更是雪上加霜。没有它,钙就像“有房没钥匙”,进不了骨头里。
有研究指出,长期纯素食者骨折风险比普通人高出32%。这数据可不是吓唬人,是实打实地提醒:骨头不是越老越硬,是真会酥的!
四、消化系统“闹脾气”,肚子总不安生
便秘、腹胀、拉肚子,看着是小毛病,实则是素食老人常见的“大烦恼”。
很多人吃素吃得过于极端,油不沾、盐不碰,连点粗粮都不敢多吃,结果肠道蠕动慢,一肚子气排不出去,肚皮鼓得像小鼓。
有些人以为吃素就能肠道通畅,殊不知,膳食纤维摄入不平衡,反而让肠子更“懒”。再加上摄入的脂肪太少,胆汁分泌减少,消化能力跟着下降,整个人都“泄了劲儿”。
医生诊室里常见那种“大肚子瘦老人”,不少就是吃素吃出来的假健康。
五、情绪低落,脑子“不灵光”
你可能想不到,吃素也会影响心情。
人体需要一定量的脂肪和蛋白质来合成神经递质,比如多巴胺、血清素,这些可是调节情绪的大功臣。
吃得太清淡,脑子缺油水,容易烦躁、抑郁,甚至记忆力也越来越差。
有研究指出,长期严格素食者患轻度抑郁症的比例,比非素食者高出约18%。一旦脑子“卡顿”,不光情绪低,还容易老年痴呆找上门。
脑子是个精细活儿,缺啥不能缺营养。
其实,医生从不反对吃素,反对的是盲目吃素。尤其是老年人,身体已经不像年轻时那样能“将就”,营养不到位,病根就悄悄埋下了。
素食本是一种选择,但不能成了“信仰式养生”。有些人吃素吃得像苦行僧,不沾荤腥,不问冷热,一问就是“为了健康”。可医生最怕听这句话,因为很多病,就是在所谓的“健康坚持”中养出来的。
吃素可以,但得吃对。豆制品、坚果、全谷物要吃足,维生素B12、铁、钙这些关键元素得想办法补上。必要时,还得靠营养补充剂兜底。
老人养生,最怕走极端。健康不是“清得越狠越好”,而是“搭配得当最重要”。
就像老话说的,“饭要杂,菜要多,荤素搭配不偏科”。这不是嘴上的“顺口溜”,而是真正活得长久的秘诀。
有时候,老年人不是输在病上,而是输在“想当然”。
健康这事儿,不是“听谁说”就能成的,得靠科学支撑,靠经验积累。医生见得多,才知道:太油腻伤肝,太清淡伤身,一味吃素,容易“养出病来”。
人生走到老,吃饭不光是为了活着,更是为了活得有质量。别让“素”成为健康的绊脚石。
你怎么看素食这回事儿?家里有坚持吃素的老人吗?欢迎在评论区聊一聊你的看法!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王力宏,李艳. 素食饮食与老年人健康关系研究[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23,29(6):12-17.
声明:以上内容为健康科普知识分享,非诊疗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本文不涉及虚假信息,意在传播科学健康理念,若有侵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