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见过好多新手父母,在孩子睡眠管理上走了不少弯路。有的家长,孩子一闹觉,就赶紧打开电视放动画片,想让孩子安静下来,可结果孩子越看越精神,晚上睡觉变得特别困难。还有些家长,不管孩子多大,作息时间都很随意,孩子困了就睡,醒了就玩,完全没个规律。这些做法看似能解决当
我见过好多新手父母,在孩子睡眠管理上走了不少弯路。有的家长,孩子一闹觉,就赶紧打开电视放动画片,想让孩子安静下来,可结果孩子越看越精神,晚上睡觉变得特别困难。还有些家长,不管孩子多大,作息时间都很随意,孩子困了就睡,醒了就玩,完全没个规律。这些做法看似能解决当下的小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对孩子的睡眠和成长都没好处。
既然知道了这些常见的误区,那该怎么正确培养孩子的睡眠规律呢?其实孩子的睡眠规律培养得结合年龄分阶段来做。0 - 3岁的孩子,重点是培养生物钟。我接触过一个案例,有个宝宝刚出生时日夜颠倒,白天呼呼大睡,晚上却精神抖擞。家长按照我的建议,白天多和宝宝互动,把窗帘拉开让房间亮堂堂的,到了晚上就把灯光调暗,保持安静。慢慢地,宝宝的生物钟就调整过来了。等孩子到了3岁以上,就要增加自主意识引导。有个小朋友,一到睡觉时间就开始找各种借口拖延,一会儿说要喝水,一会儿说要上厕所。他爸妈就和他一起制定了一个作息时间表,完成一项任务就打个勾。孩子有了参与感,慢慢就养成了按时睡觉的习惯。
孩子的睡眠规律和年龄有关,环境对孩子睡眠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在环境控制方面,物理参数和心理安全感都得照顾到。先说物理参数,房间的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得让孩子感觉舒舒服服的,就像我们平时穿件薄外套的那种感觉。光线也很关键,晚上睡觉要尽量把灯光调暗。我做了个家居物品对照表,普通台灯的亮度就太高了,用小夜灯就比较合适。心理安全感也很重要,安抚物能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安全感。有个孩子睡觉一定要抱着他的小毛毯,没了毛毯就怎么都睡不着。陪伴方式也有讲究,有些孩子需要家长陪着躺一会儿,等睡着了再离开。
知道了环境对孩子睡眠的影响,那要是孩子拖延入睡,又该怎么办呢?应对孩子拖延入睡,建立「缓冲机制」比强制命令好多了。之前有家长跟我抱怨,孩子一到睡觉时间就各种耍赖。我就建议他们用绘本替代电子设备。睡觉前,家长给孩子读一本有趣的绘本,既能让孩子安静下来,又能增加亲子互动。孩子慢慢地就会把读绘本和睡觉联系起来,到了时间就愿意乖乖上床了。
在实际操作中,环境参数设置、睡前仪式设计和应急处理方案都很重要。环境参数设置方面,除了温度和光线,房间的湿度也得留意,太干太湿孩子都会觉得不舒服。可以用个湿度计测测,然后通过加湿器或者开窗通风来调节。睡前仪式也不能少,可以先给孩子洗个热水澡,让孩子放松下来,然后换上睡衣,再读绘本、听轻柔的音乐。这样一套流程下来,孩子就知道要睡觉了。当然,难免会有一些突发情况,比如孩子白天玩得太兴奋,晚上很难入睡。这时候可以给孩子做个简单的按摩,从头部到脚部轻轻按一按,帮助孩子平静下来。
孩子睡眠的实操方法很重要,家长的状态对孩子睡眠训练的效果也有很大影响。很多家长在孩子睡眠问题上特别焦虑,一看到孩子不睡觉就着急上火。其实这种焦虑情绪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更难入睡。我有个家长朋友,一开始训练孩子睡觉的时候,紧张得不行,孩子稍微动一下就赶紧去看。后来我跟她讲要放松心态,她试着调整自己的情绪,不再那么焦虑,孩子的睡眠情况也慢慢变好了。而且家庭协作也很关键,爸爸妈妈要统一战线,不能一个管一个惯。
最后,为了孩子能一直保持好的睡眠状态,还得定期监测孩子的睡眠质量。可以观察孩子睡觉的时候有没有打呼噜、翻身频繁等情况。如果发现孩子睡眠质量不好,就要分析原因,看看是环境问题,还是作息安排不合理,然后对方案进行调整。孩子的睡眠管理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有耐心和方法。希望我分享的这些能帮助到大家,让每个孩子都能有个好的睡眠。
来源:妈咪的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