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处暑过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阳城镇屯屯枣即将成熟,作为村里收入的主要来源,屯屯枣的丰收是村民最近最开心的事儿。但很少有人知道,就在几年前,屯屯枣还让当地枣农头疼不已。面对品种老化退化以及降雨导致的裂果等问题,芮城县认识到“种植业振兴”是打破困局的关键,经过山西
处暑过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阳城镇屯屯枣即将成熟,作为村里收入的主要来源,屯屯枣的丰收是村民最近最开心的事儿。但很少有人知道,就在几年前,屯屯枣还让当地枣农头疼不已。面对品种老化退化以及降雨导致的裂果等问题,芮城县认识到“种植业振兴”是打破困局的关键,经过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抗裂果新品种“屯枣1号”和“屯枣2号”应运而生,这两个新品种不仅抗裂性强,而且实现了丰产稳产与品质提升的双重突破,为红枣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赵爱玲(左二)在枣园实地指导果农
科技育种打赢抗“裂”战
正午的阳光正毒,在阳城镇常村的一处枣园里,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研究员赵爱玲从枣树上摘下一颗已经裂开的屯屯枣:“看,有这一道裂口,这颗枣就废了,过两天就会落到地上。”即将成熟的枣上红色的裂口在阳光下格外刺目,裂果是多年来悬在当地枣农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阳城屯屯枣,五年收两回”这句当地流传的俗语,道尽枣农面对裂果的辛酸——在成熟的关键期,一场小雨就足以让满园红枣化作遍地裂果,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在阳城村的一处枣园里,阳城村党支部书记任华学指着钢铁骨架叹息:“这是以前为了防裂果搭的防雨棚,结果大风一刮棚布就烂了,菌害还防不住,没用多长时间就废弃了。”
赵爱玲是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枣种质资源鉴定和新种质岗位科学家,3年前,她带着团队来到阳城镇,开辟屯屯枣品种选育新战场,当地枣农终于迎来强援。“这个是我们团队培育的‘屯枣1号’,果肉质地质密抗裂;那边是‘屯枣2号’,特点是成熟期晚避雨抗裂。它们都到了最后的品种审定期。”
3年来,团队成员精选变异母株嫁接繁育,持续观察研究,两大抗裂新品种浮出水面:“屯枣1号”以敦实身板筑起物理防线——扁圆形身材,果肉紧实,降低吸水率,减轻果皮压力,还可晚熟7天;“屯枣2号”更是将成熟期推迟20天,完美避开雨季。
“我们的做法主要是施用营养液、减肥减水,目前来看控制裂果效果明显。”专家们带着数据走进田间地头,给枣林“把脉问诊”,“培育新品种才是解决裂果的治本之策,当然科学管理也很重要,我们下一步要推出《屯屯枣栽培技术规程》,实现标准化管理。”
针对枣农老龄化、土地撂荒及集体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等问题,阳城村去年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土地流转”的模式,将村集体经济发展更深层次地嵌入红枣产业。村里集中流转了村民无力经营的枣园及庄稼地共200亩,村集体统一购置了农机具,铺设了2万米喷灌带,并指派一名村干部专职管理。目前,百亩小麦已经收获,回茬玉米长势良好,枣园的枣子更是个头大、结果密,丰收在望。去年,阳城村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今年更是将目标定在了50万元。
全产业链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红枣不仅是阳城镇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更是激活村集体经济的“金钥匙”。阳城镇党委书记王宏岩说:“屯屯枣是阳城乃至芮城的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很大。我们充分利用各方面研发资源进行品种换优,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同时,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让枣农、加工企业、渠道方以及村集体都能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
在芮城县颐和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宋天录正筹划着赶紧检修生产线,车间里的紫晶乌枣自动化生产线正是公司2019年引入的“钢铁军团”——鲜枣在70摄氏度的热水中浸泡1分钟,随即送入100摄氏度的沸水浴中翻滚四五分钟,便至八成熟;随后进入“烘烤模式”,烘烤、发酵、再烘烤、再发酵,如此反复四五遍,原本红色的鲜枣被淬炼成黑亮紧实、花纹细密的紫晶乌枣,远销东南沿海城市,还出口东南亚地区。一条生产线每天能吞吐5万公斤鲜枣,产出2万公斤成品,效率是传统熏枣炕的四五倍。“生产线运转只需要9名工人,比传统加工方式节约了近90%的人工成本。”宋天录说。
山西80后红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峰将“蒸熟食用”的传统工艺继承发扬,精选颜色全红的优质鲜枣,每两颗一组封入真空包装,经高温杀菌后,鲜枣悄然变熟。即便存放一年后再启封品尝,口感仍鲜润如新。该产品还乘上网络直播的东风,万单蒸枣瞬间售罄。如今,该合作社每年能生产50吨蒸枣,主攻高端市场,机场、茶楼是主要消费场所,1公斤蒸枣售价30元。
“人工分拣不仅难找人,更跟不上客商‘快’的要求。”东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姚春生一语点出产业痛点。2022年,村集体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自动化分拣线,并配套了冷库等设施。这条分拣线实现了红枣按大小、颜色、损伤程度的精准分拣,彻底满足了快速、精准分拣的需求。“关键是能省下大量的人力,效率比人工分拣高多了,质量也有保障,这是核心竞争力。”姚春生说,在鲜枣销售旺季,分拣线24小时满负荷运转,每小时可处理1.5吨至2吨,日收益近2万元。目前,阳城镇拥有自动化分拣线6条。
针对产品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工艺简单等现状,未来,芮城县将大力培育品牌、建立渠道,坚持“品质创优、品牌引领”理念,加快推进红枣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
(高增玉)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