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即将开启大学生活的新生而言,提前认清潜在的诈骗陷阱至关重要;而各位大学生家长,若您的孩子已踏入大学校园,更需将以下四大防骗要点反复叮嘱孩子,让他们牢记于心。
对于即将开启大学生活的新生而言,提前认清潜在的诈骗陷阱至关重要;而各位大学生家长,若您的孩子已踏入大学校园,更需将以下四大防骗要点反复叮嘱孩子,让他们牢记于心。
一旦遭遇这类诈骗,轻则可能被哄骗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财物,重则还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尤其对于那些怀揣 “赚大钱” 想法、计划在大学期间尝试做生意的孩子,这篇内容更要让他们仔细阅读。
第一,新生若想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补贴生活,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但有两类兼职务必避开:一是带有 “金融” 字样的机构招募,无论对方给出何种面试邀约,都不要轻易前往;二是宣传中带有 “月入过万” 字样的岗位,直接过滤即可。
其实,校园内就有不少安全的勤工俭学选择,比如在学校研究室里做科研助理,或是在学校门口的合规商铺做兼职,这些工作虽收入不算高,但胜在安全有保障;
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面对诱惑时定力相对较弱,即便有些骗局连成年人都可能中招,更别说涉世未深的学生了。一旦不慎陷入,后果不堪设想 —— 轻则可能被学校清退学籍,失去求学机会;重则还可能触犯法律,面临数年的牢狱之灾。此前就有案例,部分学生被骗子忽悠洗脑,被迫参与诈骗活动,最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留下案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二,如今自媒体行业蓬勃发展,不少女大学生希望通过成为主播实现自我价值并赚取收入,这本身并无不可。如果只是想尝试,完全可以自己购置简易直播设备,在宿舍或校园的安全区域开启直播,既能展现个人风采,也无需担心额外风险。
但需要警惕的是,若有校外人员主动通过私信联系,以 “签约即可保障每月稳定高收入” 为诱饵邀请合作,就必须提高警惕。这类邀约中往往隐藏着诸多潜规则,对方还可能在合同中设置陷阱条款,故意诱导学生违约,一旦违约,就会被索要高额赔偿金。
现实中,不少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为了实现 “当主播赚大钱” 的目标,在尝到对方给出的一点小甜头后便轻信于人,稀里糊涂签下类似 “卖身契” 的合同,最后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背上了巨额违约金,给个人和家庭都带来了极大负担。
第三,这里还要特别提醒女大学生:尽量避免与校外人员过度接触。很多女大学生涉世未深,尤其是外貌出众的学生,容易成为一些校外人员的 “目标”。这些人常以 “谈恋爱” 为幌子接近学生,实则可能早已成家,孩子都已不小;就算没成家的,那也是常年游走于娱乐场之间,都是风月高手,擅长各种诱惑手段。
即便只是欺骗感情,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而更严重的情况还在后面 —— 有些不法分子会以 “陪伴成长”“培养商业思维” 为由,哄骗学生担任公司法人,等学生稀里糊涂签下文件后,对方就卷走公司资金跑路,留下学生独自面对高额债务。
还有一种新型的套路:对方以 “共同买房” 为诱饵,先让学生心动,然后提议由学生作为购房人,只需支付少量首付,后续再通过贷款套取资金。等钱到手后,对方就消失不见,所有的房贷压力都落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瞬间陷入债务危机。
第四,这一点尤为关键:大学生拥有较多假期,比如五一、十一小长假,还有寒暑假,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答应与校外人员 —— 包括在网络上认识的 “好大哥”“好大姐”—— 结伴出行,无论是相约旅游,还是组团参与其他活动,都可能暗藏风险,很多所谓的 “同伴” 其实是诈骗团伙成员,目的地也可能是诈骗窝点。
如果想利用假期放松,最好的选择是和同学一起,在学校所在城市的安全区域活动,比如逛逛步行街、公园等;如果时间充裕,也可以选择回家陪伴家人。要知道,陌生人主动邀约,背后往往另有图谋,毕竟没有谁会无缘无故花费时间和精力陪伴一个不认识的人。更何况,除了诈骗风险,人身安全也可能受到威胁,近年来不乏学生因与陌生人结伴出行而失踪的案例,教训十分惨痛。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如果手头资金紧张,想买手机、电脑等物品,千万不要选择校园贷,也不要参与任何形式的借贷或分期消费。真的有需求,不妨直接跟父母沟通,说明情况后,父母通常会理解并支持。一旦接触校园贷或网络贷,高额利息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很可能让你陷入 “一辈子都还不清” 的困境,甚至还可能面临暴力催收等威胁。
大学时光是用来学习和成长的,希望每一位新生都能把安全放在首位,专心学业,积极与同学友好相处,不让父母为自己的安全和生活担忧。
来源: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