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盛大举行。8位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学院的青年学子,在辅导员李宛颖的带领下,在翠色欲滴的革命圣地井冈山写下青春答案。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张荷 王璐瑶 李宛颖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盛大举行。8位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学院的青年学子,在辅导员李宛颖的带领下,在翠色欲滴的革命圣地井冈山写下青春答案。
浙外文旅学子在井冈山观看阅兵式 受访者供图
浙外文旅学子在井冈山观看阅兵式 受访者供图
这8位青年学子是“红旅实践”团队的成员,也是“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的一份子。他们带着不同的成长印记,从各地汇聚至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他们当中,有来自吉安的本地人;也有从河南、山东坐硬座远道而来寻初心的积极分子;还有跨越“两江”,带来改革潮涌动能的浙江学子……他们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主,辅以外语与师范专业,专业背景的相辅相成赋予了团队新的活力,同样的愿景让他们朝着同样的方向前行。
浙外文旅学子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 受访者供图
早在行前制定计划时,他们便发现结业式当天恰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这场特殊的观礼,让青年学子们兴奋不已。
带队老师李宛颖认为,看阅兵式不能只看热闹,而要从历史的维度、世界的维度、复兴的维度去看。因此,团队前期的调研讨论充分围绕这三个维度设计开展。
看阅兵要看历史。井冈山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学习党史、军史的重要地标。为此,他们用七天时间深入井冈山了解人民军队的历史,在寻迹和寻道中找寻初心。他们在“革命后代话家风”课程上聆听红军女战士曾志之孙石金龙先生、抗美援朝卫生员王清珍之孙刘航先生讲家风,并与英雄后代合影交流;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学习土地革命斗争历史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史,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先烈敬献花圈;驻足于毛主席在八角楼、大井白屋、茨坪等地的故居,仿佛听到了深夜里笔尖的沙沙声;踏着红四军在井冈山的足迹,把三湾改编、龙市会师、黄洋界保卫战等历史事件刻在心底……
学生们与革命后代石金龙先生合影 受访者供图
学生们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 受访者供图
学生们造访八角楼毛主席旧居 受访者供图
看阅兵要看世界。中华民族一向走在维护正义、捍卫和平的前列,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身处时代之变、世界之变,这群青年选择在革命摇篮——井冈山叩问初心。身为浙外学子,他们以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在井冈山寻访“讲好中国故事”的素材,立志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
指导老师李宛颖还记得十年前作为中学生观看胜利日大阅兵的震撼,如今她作为一名新辅导员,得以在井冈山带着青年学子一同见证国之盛事;“05后”青年学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19年的国庆70周年大阅兵,70响礼炮的余韵犹在耳旁回响;团队成员黄栋作为“军迷”,早早查好了阅兵装备的资料,期待在大屏幕上看到“国之重器”的升级;成员叶芷菁还记得英姿飒爽的女兵方队,那是她一直想成为的模样……
围坐重温历次阅兵式 受访者供图
看阅兵要看复兴。9月3日,共同观看阅兵仪式的经历为实践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屏幕里钢铁洪流展现大国力量,身旁井冈山苍松翠竹诉说革命过往,当今昔岁月在眼前交织,青年心中的热血如潮涌般激荡,愈发懂得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也明了肩上的责任:对历史最好的传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学生们写下感悟 受访者供图
青年的承诺化作“井冈日记”中成长的声音。入党积极分子张荷在此写下自己的第三篇思想汇报,“革命先辈当年穿着草鞋‘闯’出革命新路,如今中国军人用热血与忠诚‘守’住盛世安宁”;成员王美艳深情写下,“作为吉安人,上井冈一直都是我的梦想。井冈山的红色沃土是初心的起点,阅兵展现的大国力量是使命的延续,我会以更坚定的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成员刘彩英体悟这些天的所学,“跨越时空的红色之旅让我读懂了何为传承,强国征程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行动去践行的使命”;成员王林静许下心愿,“若将来站上讲台,我要把井冈烽火传递给新一代的少年”……
一篇篇井冈日记写下心声,一颗颗青年之心愈加坚韧,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成为他们毕生难忘的青春印记。
学生们写下感悟 受访者供图
站在新的起点上,“浙”群青年肩负新的使命。浙江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学院党委书记范芸芸指出,此次井冈山之行也是文旅学院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打造“行走的文旅”思政品牌的生动成果,让“行走圈”成为青年感悟初心的“成长圈”,在躬身实践中读懂并传承红色基因。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