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历价值被“AI”和“技能货币”打破,现在努力读一所顶尖大学还有意义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4 09:01 1

摘要:当秋招从初夏就开始预热了,当所谓的热招职位挤进来成千上万份同质化的简历;当自称“牛马“的打工人发现越来越多的“牛马工作”正在被AI接管——全球商业咨询巨头,开始在系统中部署数千个AI Agent,从而更高效地处理那些以前由初级员工承担的任务;倡导“AI优先”的

当漫长的夏天即将过去时,我们意识到还有一个比夏天更漫长的季节——校招季。

当秋招从初夏就开始预热了,当所谓的热招职位挤进来成千上万份同质化的简历;当自称“牛马“的打工人发现越来越多的“牛马工作”正在被AI接管——全球商业咨询巨头,开始在系统中部署数千个AI Agent,从而更高效地处理那些以前由初级员工承担的任务;倡导“AI优先”的互联网企业老板,开始以员工“使用AI的流畅度”来决定录用和晋升;注重降本增效的科技巨头正在用AI编程工具代替大量初级代码编写和基础测试工作——这些变化意味着年轻人们已经无法轻松的勾勒出一条理想的学业——职业轨迹。

尽管,AI工程师和AI产品经理等新兴岗位也在产生大量的初级职位需求,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习技术专业,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AI工程师”。那么除了AI专业以外,什么样的大学专业教育能穿越未知的AI周期?当学历价值被“AI浪潮”和“技能货币”重新定义,现在努力读一所顶尖大学还有意义吗?

近期,领英首次发布了一份以“求职和职业发展能力”为衡量指标的Top50美国顶级高校榜单。这份基于领英平台独家数据的榜单也引起了国内很多教育机构和媒体的关注,比起一份海归学历和海外经历,海外留学的“实际投资回报率”这个现实问题正显得愈发重要。

这份领英Top50美国高校榜单针对学校近五年(2019-2024)毕业生和往届校友的求职情况与职业发展成就进行综合评估,主要指标包括:就业率、晋升高级职位的比例、校友职业人脉能力、应届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校生的实习能力,和毕业生创业情况。

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在GPT-5发布时用了这样的比喻:“如果GPT-3像是与高中生对话,GPT-4宛若大学生水平,那么GPT-5真正实现了与专家级伙伴对话的体验,堪比博士级别的专业水准。”无论这个比喻是否恰如其分,它至少让我们意识到了一个现实——AI正在冲击传统教育,打破就业市场上的技能供需,特别是初级职位。

尽管一些宏观数据提供了乐观的预测,世界经济论坛指出,“去掉那些可能被AI取代的岗位,AI技术的发展仍然将有可能在未来创造近7800万个新兴职位。”但即便如此,人岗匹配的规则也必将被打破。

近年来,领英平台发现企业招聘人员在筛选候选人简历时,使用“技能筛选器”的频率正在超越“学历筛选器”。与此同时,领英全球平台上近五分之一的职位招聘JD没有将本科学历列为一项硬性要求。

“今年的校招对于供需双方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是整体的供大于求更加严重,另一方面是企业需求端的高度精细化,人岗匹配已经成为校招岗位的一个核心要求。”领英海外校园招聘负责人Joey发现,“当以往能吸引一百份简历的岗位,如今挤进来几千份简历的时候,候选人的学历和专业仅能作为简历初筛的基本条件。”

职刻联合创始人和资深的职业咨询师Jasmine为大量海外高学历应届生求职者提供求职和职业质询服务,近两年她对于校招需求的变化也有深刻的体会,“企业需求变得更现实,更追求细节化了。”

“即使海外名校毕业,如果缺乏相关的实习经验几乎是没有面试机会的。很多海外留学生已经从大一开始寻找实习机会,甚至有高中生来向我们咨询,根据自己目前追求的求职方向,现在应该做哪些职业准备。”

“AI工具的应用也在导致大量的简历同质化,而顶尖企业在前几轮面试中也在越来越多的考察候选人的软技能。因此我们在培训中,除了帮助学生提升商业思维能力,也着重锻炼他们讲故事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当面试官深挖你的简历细节时,你可以讲出生动的场景,最好是能够将自己的实践经历和岗位需求结合起来。”

面对这样的趋势,领英这份榜单的初衷也在于抛开学历和专业知识本身,探索什么样的技能和素质才能真正让一位AI时代的大学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在理想状态下,优质的大学教育能让学生广泛接触多元文化思想、探索学科领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而领英榜单中也反映出,顶尖院校的毕业生不但能构建更强大的职业人脉网,他们的求职更高效,相对来说晋升管理岗位的周期也更短。例如,他们善于利用领英这样的职场社交平台搜索和建立潜在人脉关系,也更善于与陌生人建立沟通,从而获得求职信息,甚至为自己创实习和造工作机会。

就在上周,美国发布了更严苛的H-1B签证新规,这也意味着美国留学就业的前景更加严酷。而与此同时,在波涛汹涌的出海浪潮下,更多中国企业开启了全球校招策略,不仅是科技互联网大厂,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消费等多个行业赛道的企业都在海外市场技术、销售、产品、营销等各个领域都增加了校招和初级岗位需求,而这是不是海外留学生求职的好机会?

领英海外校园招聘负责人Joey观察到,“中国企业的海外校招需求量不仅在增长,他们的校招策略也愈发与其海外业务路线图紧密贴合。尽管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依然是海外校招的主阵地,但是很多新兴市场,例如东南亚,南美的巴西墨西哥等也成为海外校招目的地,企业也在当地开放了更多初级职位。”

“还有日本,随着智能硬件和机器人赛道的高速发展,具有丰富电子制造技术底蕴的日本也成为了这个领域的出海主阵地,因此我们的一些企业客户也渴望吸引有日本留学和工作经历的人才。”

“但是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招聘策略的误区,尽管一些外媒报道美国和日本市场的技术专业毕业生面临求职挑战,但实际情况是顶尖人才的争夺依然很激烈。如果企业还秉持着守株待兔,等待应届生自己投到碗里来的招聘思维,就会面临一种窘境——招聘池里堆积着大量不匹配的简历,而他们心仪的人才早已有了更好的选择。”

Jasmine也在咨询工作中发现,中国领先企业的校招策略要求已经愈发接近欧美的全球化企业,但与此同时,也越来越追求实际和精细化。“丰富的实习经验和快速上手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校招岗位面试的考察重点,甚至会细化到看你有没有和这个岗位业务线相关的实践项目经验,如果是AI技术相关岗位,还要看你对企业本身的大模型和技术栈的熟悉程度。”

“尽管AI知识和技能在面试中是加分项,但是企业对于这类能力的考察也是很‘实际’的,不是看你懂多少AI理论知识,而是考察你利用AI工具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判断力和思维能力。例如,你如何找到最高效的Prompt提示词,如何用AI工具改变了工作流程,如何提升工作效率。”Jasmine指出。

Joey也给海外留学生提出了一些求职策略建议:“如果你发现心仪的企业岗位竞争过于激烈,不妨重新评估一下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可迁移技能,可以考虑跨专业寻找机会,比如医疗健康和智能制造这类急需数智化新兴人才的行业领域。如今很多企业已经将校招社招化了,很多企业的秋招从夏季就开始了,一些企业甚至会常年持续在领英这样的平台上搜索顶尖院校某类专业的学生以积累人才池,因此对学生来说,提前做准备永远是不会错的。”

参考资料:

1.https://www.linkedin.com/pulse/college-degrees-still-pay-off-theyre-only-option-anymore-akjbc/

2.https://www.linkedin.com/pulse/linkedin-top-colleges-2025-50-best-long-term-career-success-kritf/

来源:LinkedIn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