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心血管疾病(CVD),每年夺走约1900万人的生命,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30%以上。在中国,约有3.3亿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它也是我国第一大死亡因素。
全球死亡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正在被一种更有效的药物所挑战。
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心血管疾病(CVD),每年夺走约1900万人的生命,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30%以上。在中国,约有3.3亿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它也是我国第一大死亡因素。
在冠心病患者的长期二级预防中,全球目前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单药长期治疗。然而这一推荐的证据大多来自于数十年前的小型研究。
2025年8月31日,多国心血管专家联合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Clopidogrel versus aspirin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 "的荟萃论文可能改变这一现状。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显示,对于已确诊冠心病患者,长期使用氯吡格雷单药治疗在预防主要心脑血管事件方面优于阿司匹林,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1、全球心血管负担沉重,中国3.3亿患者面临风险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健康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超过19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一数字令人震惊——相当于每1.7秒就有一人因心血管疾病失去生命。在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控形势同样严峻。
近几十年来,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目前约有3.3亿患者正面临着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和个人正在经历的健康挑战和经济负担。
2、传统阿司匹林疗法受挑战,证据基础亟待更新
在冠心病患者的长期管理中,抗血小板治疗是二级预防的基石。目前全球指南仍然推荐使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作为标准方案。
然而,这一推荐所依赖的研究证据大多来自上世纪80和90年代的临床试验,这些研究规模相对较小,方法学也有其时代局限性。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P2Y12抑制剂(如氯吡格雷)单药治疗可能比阿司匹林更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这些研究的证据基础有限,未能改变临床实践指南。
临床医生和研究者一直期待更高质量、更全面的证据来指导最佳治疗选择,平衡疗效和安全性。
3、柳叶刀重磅研究揭示,氯吡格雷优势明显
这项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采用了系统回顾和个体患者数据的荟萃分析方法,综合了多项高质量临床试验的数据。
研究团队由多国心血管专家组成,他们分析了超过数万名冠心病患者的个体数据,比较了氯吡格雷单药治疗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长期使用氯吡格雷单药治疗在预防主要心脑血管事件方面优于阿司匹林。
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其他严重血栓事件。更重要的是,氯吡格雷的优势并没有以增加出血风险为代价。
4、出血风险不增加,安全性表现卓越
抗血小板治疗一直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平衡:降低血栓风险的同时,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出血并发症,特别是颅内出血和胃肠道出血,往往是严重甚至致命的。
这项《柳叶刀》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氯吡格雷在提供更优的心脑血管保护的同时,并没有显著增加大出血事件的风险。
安全性数据显示,氯吡格雷组与阿司匹林组在总体出血事件发生率上相当。这一发现解决了临床决策中的一个关键顾虑,为氯吡格雷作为优先选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优越的安全性特征可能与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有关,它选择性地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不影响其他血小板激活通路。
5、临床实践或将改变,冠心病管理迎新选择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更可能改变全球冠心病患者的长期管理策略。
研究人员建议,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应考虑优先使用氯吡格雷而不是阿司匹林作为长期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的选择。
这一建议基于高级别的证据:个体患者数据的荟萃分析被认为是证据金字塔顶端的研究方法,因为它能够提供更精确、更可靠的效应估计。
对于正在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专家建议不必急于更换药物,而是应该在下次复诊时与主治医生讨论最适合个人情况的治疗方案。
这项研究为解决全球心血管疾病的沉重负担提供了新的希望,也可能引领冠心病二级预防策略的重大转变。
随着更多数据的积累和临床经验的丰富,我们正朝着更精准、更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时代迈进。
来源:SCI医学科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