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HIV最喜欢玩“潜伏者游戏”!早期虽然可能出现发热、皮疹等不典型症状,但通常在短期内会自行缓解。一旦进入无症状期,感染者可能多年毫无症状,病毒却已在体内“悄悄”作祟。
家人们
今天咱们来聊点刺激的话题
艾滋病谣言粉碎大会!
别皱眉,别撇嘴
我知道你一听到艾滋病就想跑
但拜托,这都2025年了
别再被谣言牵着鼻子走啦!
今天小吉就带大家扒一扒那些害人不浅的传言,保你看完恍然大悟!
谣言一:高危行为后没症状=安全?
真相:
HIV最喜欢玩“潜伏者游戏”!早期虽然可能出现发热、皮疹等不典型症状,但通常在短期内会自行缓解。一旦进入无症状期,感染者可能多年毫无症状,病毒却已在体内“悄悄”作祟。
因此,仅凭症状来判断是否感染HIV,是极其不可靠的!
唯一靠谱的方法只有——检测!检测!检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谣言二:使用HIV暴露前预防(PrEP),可以不戴安全套?
真相:
暴露前预防药是给高风险人群的额外保护,不是免死金牌!
它对HIV的预防有效率可达90%以上,但它无法阻断其他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等)。
所以,PrEP不能替代安全套!
双重防护——“安全套+PrEP”,才能“双buff护体”。
谣言三:HIV暴露后阻断(PEP)药物副作用大,不如不用?
真相:
大NO特NO!实际上,只有很少一部分PEP使用者会出现轻微的胃肠道或神经系统症状,并且通常在短期内减轻或消失。
温馨小贴士
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请及时咨询医生,切勿擅自减药或停药,会大大降低阻断成功率。
谣言四:阻断药服用期间,发生高危行为没关系?
真相
PEP不是“万能药”,在服药期间再次发生高危行为,相当于重复暴露,感染风险直线上升!
所以,PEP用药者要严格避免再次发生高危行为,否则很有可能“药白吃、钱白花、人受罪”!
如果经常发生高风险暴露行为,推荐使用暴露前预防(PrEP)。
谣言五:HIV感染者病毒检测不到=能停药?
真相
检测不到病毒并不代表病毒已经被彻底清除,一旦停药,病毒很可能会卷土重来。
这不仅会让免疫系统直接“崩盘”,还会增加耐药性的风险,比感染初期更“凶险”。所以,HIV感染者必须坚持长期服药。
来源:练出小蛮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