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多种创新疗法正为患者带来曙光。免疫治疗、ADC药物、Claudin18.2等新兴靶点药物的临床研究捷报频传,胃癌治疗范式正在向个体化、多机制协同方向演进。02 精准靶向:新兴靶点不断涌现
2025年4月,广州举行的中国胃癌创新大会上,国内胃癌领域顶尖专家们一致认为:
2022年,中国新发胃癌病例近36万例,死亡近26万例,占全球的37%和39%,是我国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因素。
由于早期症状隐匿,约60%胃癌患者确诊时已至晚期,晚期治疗手段有限、预后不佳,中国晚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9.1%。
胃癌被称为“中国式癌症”,中国新发病例占全球近40%。
我国胃癌防治面临巨大挑战,呈现“三高三低”特征: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进展期比例高;早期诊断率低、生存质量低、治疗选择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指出,这一现状凸显了深化国际合作、加速创新药物落地的重要性。
随着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多种创新疗法正为患者带来曙光。免疫治疗、ADC药物、Claudin18.2等新兴靶点药物的临床研究捷报频传,胃癌治疗范式正在向个体化、多机制协同方向演进。02 精准靶向:新兴靶点不断涌现德曲妥珠单抗(T-DXd)是全球首个获批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新型ADC药物,开启了胃癌领域ADC药物治疗的元年。
针对Claudin18.2单抗的GLOW和SPOTLIGHT研究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靶点 阳性率 研发进展 代表药物
HER2 ≈12% ADC药物获批上市 德曲妥珠单抗,维迪西妥单抗
CLDN18.2 ≈38% 单抗药物获批上市,CAR-T疗法突破 佐妥昔单抗,Osemitamab
FGFR2b - III期临床进行中 Bemarituzumab
MSI-H/dMMR ≈5-10% 免疫治疗有效 PD-1/PD-L1抑制剂
PD-L1 ≈30-40% 免疫治疗前线应用 替雷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CT041-ST-01临床研究取得了全球首个在实体瘤中获得成功的CAR-T细胞随机对照试验,堪称从“0到1”的里程碑。
研究结果显示:CAR-T组患者肿瘤无进展生长的中位时间达到3.25个月,而对照组为1.77个月,CAR-T疗法将疾病进展风险显著降低了63%;CAR-T组的中位总生存期(7.92个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4.37个月)。
细胞治疗在消化系统实体瘤中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降低费用、优化生产工艺、筛选更优抗原、探索合适给药途径等问题。未来需要在人群选择、应用场景、产品设计、联合策略及不良反应管理五方面发力,推动细胞治疗真正进入临床实践。04 微创外科与功能保留:手术技术的革新随着外科微创技术和精准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胃癌外科正加速从传统开腹手术向微创及智能化治疗模式转型。大量临床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微创手术在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
机器人辅助手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术前评估、术中导航及术后管理中的应用推动外科治疗向精准化和智能化迈进。
这项技术因显著的临床价值,被写入《2025 CSCO胃癌诊疗指南》可手术切除胃癌手术治疗之消化道重建部分,成为三级推荐。
MATTERHORN研究证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可显著提升病理完全缓解率,为肿瘤降期提供新路径。国产药物在该领域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
WuhanUHGI001研究评估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SOX方案作为新辅助方案应用于进展期GC/GEJC的效果,结果显示其疾病控制率为90.6%,主要病理缓解率达53.1%,病理完全缓解率达25%。
交大一附院根据患者分子分型制定个性化方案:对于MSI-H患者,免疫治疗地位突出;对于非MSI-H患者,则需进一步检测HER2、CLDN18.2、FGFR等靶点,以及PD-L1表达状态。06 多学科协作:胃癌诊疗的基石多学科协作(MDT)已成为胃癌诊疗的核心模式。在交大一附院,胃癌诊疗团队早已形成以外科、内科、影像、病理、放疗为核心的MDT模式,通过联合门诊与多学科会诊,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诊疗方案。
需要明确患者是否完成了相关免疫组化检测,包括疗效预测指标及靶点检测;NGS检测也是关键环节。
CLDN18.2检测标准尚未统一,不同抗体和研究对阳性定义差异明显,影响临床实践。
PD-L1虽非理想,但仍不可替代;MSI、TMB、EBV等指标存在局限,真实世界的预测价值不足。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将新疗法用于更早期的治疗阶段;优化治疗方案,管理好副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更大规模的III期临床试验;探索多靶点联合、多学科协同的治疗新路径。以CLDN18.2靶点为突破点的创新治疗方案,有望与HER2、FGFR2、MET更多靶点共同构建起多元化的胃癌靶向治疗体系,为中国数量巨大的患者提供精准个体化的医疗解决方案。基于SPOTLIGHT和GLOW两项III期临床研究的数据支撑,以CLDN18.2为作用靶点的治疗方案于去年年底在中国获得了上市批准,这标志着中国消化道肿瘤治疗向个性化、精准化迈出了坚实步伐。
胃癌精准治疗的多维突破不仅体现在药物研发上,更体现在诊疗理念的变革中——从过去“手术为中心”的局部治疗,转变为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体系。随着创新疗法不断涌现、精准分型日益完善,胃癌正逐渐从一种难治性疾病转变为可控的慢性疾病,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和更高生活质量。来源:eric28846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