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前几年就像头驴,天天围着“上班打卡、月底领薪”的磨盘转。以为只要加班够多、干活够细,工资总能涨,结果公司效益一差,最先被“优化”待遇的就是咱这种“老黄牛”。
人到中年,在私企干了十几年,如今拿着当地最低工资,老婆还全职在家。
每天累死累活,却越干越穷,你知道的,咱这代人总以为“努力就有奔头”,其实全是自欺欺人。
我前几年就像头驴,天天围着“上班打卡、月底领薪”的磨盘转。以为只要加班够多、干活够细,工资总能涨,结果公司效益一差,最先被“优化”待遇的就是咱这种“老黄牛”。
你发现没?咱们打工的,不管多努力,挣的都是“死钱”。老板画的饼再大,天花板就在那儿,月薪3千和月薪3万,本质都是用时间换钱,哪天身体扛不住,钱就断了。
别觉得“稳定”是靠山,现在这行情,私企的“稳定”就像纸糊的,风一吹就破。咱得先停下这种瞎转悠,才能看清出路。
领最低工资那阵,我天天失眠,后来想通了:反正都挣这么少,不如跳出职场那套规矩。
我开始利用下班时间写公众号,教大家怎么避打工的坑,没想到慢慢有了收入。
其实咱不用一下子辞职创业,先从小事试试。比如你会修家电,就去小区群里接活;会做饭,就早上摆个早餐摊。
这些事看似“不体面”,却不用看老板脸色,挣的每一分都是自己的。
你知道的,打工时咱是“耗材”,年龄越大越不值钱;但自己干,经验越足越吃香。撕了“打工者”的标签,才发现赚钱的路其实挺多。
以前我总觉得“只要肯下苦功,啥都能成”,后来才明白,方向错了,再累也是白搭。
就像前几年大家都在做直播,我隔壁老王跟着拍家乡海鲜视频,现在收入比上班时翻了十倍。
咱们普通人抓趋势,不用搞多复杂。看看身边人需要啥:小区老人多,就做上门理发、代缴水电费;家长愁孩子辅导,就办个小饭桌。
这些都是看得见的需求,比在公司里“卷”靠谱多了。
别觉得“趋势”离咱远,四线小城也有机会。关键是别闷头瞎干,多看看身边人在靠啥赚钱,跟着学、跟着做,比自己瞎琢磨强百倍。
刚开始写公众号,我只是想到啥写啥,后来慢慢固定了更新时间、内容方向,读者越来越多,收入也稳了。
这就是我给自己搭的“小系统”,不用天天盯着,也能有持续收入。
咱们可以学着把自己的本事变成“系统”。比如你摆早餐摊,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品类,老顾客就会天天来;你帮人修家电,攒个客户群,有活大家就会找你。
其实这不难,就是把一件事做顺、做熟,让它自动给你带来收入。比起打工时“干一天赚一天”,这种“小系统”才是咱中年人的“定心丸”。
很多人不敢跳出打工框架,怕失败、怕赔钱。我刚开始写公众号时,也怕没人看,怕白费功夫,结果发现,就算没做成,大不了继续领最低工资,也没比之前更差。
你知道的,咱中年人肩上有担子,不敢瞎折腾,但试错不一定非要花大钱。
摆个摊,几百块就能起步;做个小服务,零成本就能开始。就算没成,也能学到经验,总比在公司里“混吃等死”强。
别被“稳定”困住,咱现在的日子,已经是“最坏”了,再往前迈一步,只会更好。
与其在磨盘里当驴,不如拼一把,给老婆孩子,也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可能。
我这四线小城的中年理工男,能从领最低工资,到靠公众号养活全家,靠的不是多聪明、多能拼,而是敢跳出“打工”的框架。
咱别总觉得“人到中年,啥都晚了”,只要肯换个思路,肯从小事做起,就不愁没出路。记住,真正能让咱赚到钱的,从来不是“熬时间”,而是“找对路”。
来源:璐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