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PASS-ET研究成果发布:Ropeginterferon二线治疗高危ET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4 18:23 1

摘要:在近日召开的国际血液学年会上,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MPN)领域的治疗进展备受瞩目。作为MPN的一种经典亚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ET)的治疗在过去二十余

编者按:在近日召开的国际血液学年会上,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MPN)领域的治疗进展备受瞩目。作为MPN的一种经典亚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ET)的治疗在过去二十余年间未有实质性突破。香港大学临床医学院的Harry Gill教授在全体会议(Plenary Presentation)上,代表全球59个研究中心的合作者,重磅发布了III期临床研究SURPASS-ET的关键数据。该研究证实,新型长效干扰素Ropeginterferon alfa-2b(下文简称Ropeginterferon)作为二线治疗,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全面优于传统药物阿那格雷,为高危ET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希望。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T)是一种以血小板过度生成为特征的BCR-ABL阴性MPN,通常与JAK2、CALR或MPL基因突变相关。该疾病不仅会显著增加血栓及出血事件的风险,还存在向骨髓纤维化甚至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的可能。目前,临床上的一线治疗以羟基脲等细胞减灭治疗为主,然而,部分患者因不耐受或抵抗而亟需更优的二线治疗方案。自1997年阿那格雷在美国获批以来,ET治疗领域长期缺乏创新药物。Ropeginterferon作为一种新型单分子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已在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其高效的细胞控制能力、良好的安全性及抗克隆活性已得到证实。为评估其在ET治疗中的潜力,SURPASS-ET研究应运而生。

SURPASS-ET研究设计:头对头验证二线治疗新策略

SURPASS-ET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多中心的III期临床试验,旨在直接比较Ropeginterferon与阿那格雷在高危ET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共纳入174名对羟基脲不耐受或抵抗的成年高危ET患者,这些患者既往未接受过干扰素α治疗或经检测无抗Ropeginterferon抗体。

受试者被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Ropeginterferon组或阿那格雷组。Ropeginterferon组:起始剂量为250微克,第2周增至350微克,从第4周起稳定在每两周500微克。阿那格雷组:遵循药品说明书的标准剂量给药,以维持理想的血细胞计数。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在治疗第9个月和第12个月时,达到改良版欧洲白血病网(European LeukemiaNet, ELN)定义的临床血液学缓解。该复合终点要求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400×109/L,白细胞计数低于9.5×109/L,同时伴有脾肿大等疾病相关症状的改善,且无血栓出血事件发生。关键次要终点则包括JAK2/CALR突变等位基因频率(VAF)的变化、症状改善情况、血栓事件发生率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解读:Ropeginterferon在疗效与安全性上全面胜出

研究结果显示,SURPASS-ET成功达到了其主要终点。在治疗第12个月时,Ropeginterferon组的改良ELN缓解率高达42.9%,显著优于阿那格雷组的6%,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在构成主要终点的各个独立部分,Ropeginterferon同样展现出压倒性优势,包括血小板控制、白细胞控制、外周血象正常化、脾脏症状改善、整体症状评分改善以及无血栓事件等方面,均显著优于阿那格雷组。从血细胞计数变化曲线上看,Ropeginterferon组的血小板和白细胞水平均得到更快速且持续的控制。

安全性方面,Ropeginterferon的表现同样更为出色。Ropeginterferon组发生血栓栓塞和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比例仅为1.1%,而阿那格雷组则高达10%。此外,Ropeginterferon组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s)导致停药的比例仅为5.5%,远低于阿那格雷组的20%。在阿那格雷组中,出现了三例死亡事件(分别由急性心肌梗死、肺炎和COVID-19导致),而Ropeginterferon组无死亡事件报告。

常见的不良事件方面,Ropeginterferon组最常见的是转氨酶升高,但绝大多数(约99%)为1-2级,临床可控。相比之下,阿那格雷组更常出现心悸(32.5%)和头痛(31.3%)等令患者困扰的症状。

分子学缓解:揭示疾病修饰的深层潜力

作为一项重要的次要终点,该研究深入评估了分子生物学应答情况,进一步揭示了Ropeginterferon的疾病修饰潜力。在治疗12个月后,Ropeginterferon组有近30%的患者实现了部分分子生物学应答,其中2.8%的患者甚至达到了完全分子学缓解(Complete Molecular Response, CMR)。值得注意的是,阿那格雷组未观察到任何c。

无论是对于JAK2 V617F突变还是CALR突变,Ropeginterferon均能显著降低其等位基因频率。Gill教授特别指出:“我们观察到有两名CALR突变的患者在使用Ropeginterferon后实现了完全分子学缓解,这非常鼓舞人心。”这一发现有力地证实了Ropeginterferon不仅能控制血细胞数量,更能从根本上靶向并清除恶性克隆,具有改变疾病自然病程的潜力。

专家问答与临床启示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中,Gill教授就临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解答。

关于羟基脲不耐受/抵抗的定义:Gill教授明确,研究采用了ELN标准定义,且人群中不耐受与抵抗的比例大致均衡。他补充道,在亚洲人群中观察到,患者可能在达到欧美患者常用的高剂量(如每日2-3克)之前就出现不耐受症状,这可能与种族差异有关。

关于CMR的检测:研究采用了灵敏度为10-4至10-5的二代测序(NGS)技术,但未常规使用数字PCR进行确认。

关于患者的耐受性:研究中,Ropeginterferon的中位剂量约为每两周480微克,接近500微克的计划剂量,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对于早期应答不佳的患者,持续使用500微克剂量,部分患者在12个月后仍可能出现“迟发应答”,实现血象正常化。

综上所述,SURPASS-ET研究的关键结果清晰地表明,Ropeginterferon作为对羟基脲不耐受或抵抗的高危ET患者的二线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均显著优于阿那格雷。这一成果不仅为高危ET患者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全新治疗选择,其展现出的疾病修饰潜力,特别是深度分子学缓解,更预示着ET治疗将从单纯的症状控制迈向追求克隆清除和疾病治愈的新纪元。这项研究的成功,无疑是MPN治疗领域的一大步,为改善全球ET患者的预后带来了新的曙光。

来源:肿瘤瞭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