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同志等解读山东加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
转自:山东发布
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同志等解读山东加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
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凸显。我注意到,《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点,请问,山东将怎样使这些政策措施落地达效?
刘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专门设立引导资金加大支持力度,每月打开行业研究分析、细化举措,推动服务业发展持续回升向好;尤其是,将优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提高服务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加力支持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效日益提升。
总的看,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增势好。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8%、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步提高,主拉动作用更加凸显。二是结构优。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现代金融等骨干行业支撑作用不断提升,租赁商务、信息软件、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稳健,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1-6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7%,十大行业门类中9个实现增长。三是后劲足。始终把优质企业和项目抓在手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1.6万余家、近三年增长了44%,谋划实施854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1—7月完成年度投资600亿元以上,这些好企业、大项目将在未来发展中培育形成更多增量。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省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若干措施》落地实施,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靶向攻坚,全力促进服务业巩固向好、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多贡献。
一是抓实运行监测调节。深化完善服务业运行协调推进机制,紧盯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及时细化打开分析研判,针对趋势性变化和异常波动,找准薄弱环节精准施策发力,制定落实攻坚清单,跟进服务督导,推进重点任务扎实落地。
二是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深入落实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16条政策措施,聚焦人工智能、科技研发、大数据服务、现代物流、商务咨询等11个细分赛道,逐个领域细化举措、加快推进,不断提升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核心竞争力。加大龙头骨干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年底前新培育认定30家左右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20家左右服务业创新中心,引领带动行业加快发展。深化“制造+服务”双向渗透,高水平建设120家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切实增强产业链韧性。
三是加力支持优质企业项目。对高成长性企业“一对一”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亟须破解的困难问题,推动稳定经营、加快成长。提速建设854个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对拟投产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全年建成投产370个左右,再遴选支持一批大块头、引领性强的优质项目,为服务业持续回升、长期向好夯实支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我们了解到,今年以来,全省工业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请问有哪些积极变化?下一步,山东将采取哪些针对性举措来巩固工业经济增长势头?
焉杰:今年以来,全省工信系统紧扣工业稳增长任务主线,先后出台加力助企帮扶18条措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2025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扎实开展“解难题、办实事、优服务、促发展”走访企业活动,持续筑牢政策保障、优化为企服务,推动工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1-7月份,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85.4%。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体量较大的电子、汽车、电气机械等行业分别增长19.7%、16.1%、12.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新动能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全省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3.3%、6%,增速高于全国2.3、3.6个百分点,工业发展后劲不断积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工作要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围绕“精准帮扶困难工业企业、推动企业绿色化转型、加强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拓展金融服务项目渠道”4个方面研究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列入第三批政策清单。同时,聚焦“做足增量、遏制减量、应对变量”,制定了推动工业稳增长的工作方案,作为下一步工信工作的重要抓手,具体看:
在做足增量方面。建好用好三张清单:一是建立“亿元增量项目清单”,对清单内项目按月调度进展、分类跟踪推进,推动项目尽快达产达效。二是建立“亿元增产企业清单”,对清单内企业实行增产扩能专项服务,推动企业开足马力、高效生产。三是建立“升规纳统培育清单”,围绕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小微工业企业实施精准指导,帮助达标企业及时纳统,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量企业。
在遏制减量方面。主要聚焦两类行业:一方面,聚焦炼化、钢铁、电解铝、焦化4个体量大、运行承压的行业,“一企一策”指导企业科学排产、高效生产,推动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加快投产达产,力争实现炼化行业稳产、钢铁行业增效、电解铝行业补缺、焦化行业整合提升,稳住工业基本盘;另一方面,聚焦造纸、家具、文教工美等6个增加值下降行业,持续强化监测分析,通过重点企业重组、龙头企业帮扶、助力市场开拓等措施,推动行业尽快扭转回升。
在应对变量方面。主要包括三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应对外贸压力。配合开展“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国际市场开拓行动,办好“山东制造 鲁链优品”等系列市场拓展活动,助力企业稳订单、稳生产。二是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深入实施“链长制”工作机制,围绕19条标志性产业链,持续开展融链固链等系列活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三是加力提升企业预期。以更大力度抓好“解难题、办实事、优服务、促发展”走访企业活动,以更高标准建好“鲁企帮”助企服务平台,畅通企业诉求收集、办理渠道,实实在在为企业解决一批急难愁盼的困难问题。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山东是民营经济大省,我关注到本次《关于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稳增长的工作方案》中,也专门提及“提升服务民营建筑业企业质效”。请问下步,山东在促进民营建筑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中有哪些具体举措?
王润晓:建筑业作为山东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省建筑业73%的就业和59%的产值,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关于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稳增长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认真落实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扎实开展服务民营企业专项行动,支持民营建筑业企业充分享受各类政策红利。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破除壁垒,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力支持民营建筑业企业平等参与“两重”“两新”项目建设,在新型城市基建、城市更新、交通水利等领域进一步开放市场。通过定期发布项目机会清单,明确投资规模、资质要求等信息,让民营建筑业企业“看得清、够得着”。提升国有项目参与度,在国有资金项目招标中,实施“国有民营分类入围”资格预审机制,确保民营企业及联合体入围比例不低于40%;同时严格落实400万元以上工程预留45%份额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政策,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
二是聚焦痛点,强化资金保障与减负实效。账款清偿方面,全面推行施工过程结算,在全省房屋市政工程领域推行无争议价款结算支付,不得以审计为由拖延付款;对强制接受商业汇票、虚高资产抵债等行为“零容忍”,严查违约失信行为。金融支持方面,推广“信易贷”等供应链金融产品,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并降低应急转贷基金费率,为纳税贡献大、就业带动强的民营企业开通资金周转“绿色通道”。
三是创新驱动,激活转型与人才双引擎。科技创新上,将支持民营建筑业企业牵头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最高给予1000万元经费补助;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建筑业企业共建数字化平台、共享技术资源,加速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人才培育上,打通职称评审“直通车”,允许民营建筑业企业自主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对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承担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的企业给予专项补贴,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下一步,将认真落实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要求,会同多部门加快推进《关于促进民营建筑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落地实施,通过政府、市场、企业三方发力,为民营建筑业企业注入新动能,为现代化强省建设筑牢产业根基。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刚刚结束的暑期,我们看到山东各地亲子游、家庭游持续火爆。请问今年以来山东扩大文旅消费的成效如何?为落实《关于进一步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工作方案》、进一步烘热文旅市场,山东下半年还将提供哪些亮眼的产品和服务?
刘少华:今年以来,紧紧围绕扩大文旅消费这一主线,推出了一系列务实有力的工作举措,文旅市场呈现出“稳中有进、繁荣有序”的良好态势。成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消费数据攀“新”高。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双双实现近10%的增长。更令人振奋的是,入境旅游强劲复苏,接待入境游客人次和收入增长均超70%;全省人均出游接近2.6次,同比增长近10%,居民出游意愿愈加强烈。暑期文旅消费表现抢眼,据匡算,仅7月份,全省接待国内游客965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4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0.6%。
另一方面,业态融合出“新”彩。今年以来,不断创新产品供给,推动文旅从“看山水”转向“深体验”。“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已开行三组,串联山东优质旅游资源,平均上座率超160%,成为“流动的风景线”。海上游产品“半岛1号”于8月份正式启航,覆盖青烟威日四条航线,推出三百多项优惠,联动百个景区和酒店,构建“1+N”半岛海上游产品体系。举办“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每周一城、每城一品,以美食之名邀文旅之约。已成功举办济南、淄博、济宁、东营、德州等五站比赛,话题热度、游客流量、消费总额持续攀升。
下半年,将继续紧扣扩大文旅消费主线,全力推动《进一步扩大文旅消费工作方案》20条措施落实落地,推出一批更务实、更新潮、更暖心的产品和服务。
一是持续打造新产品。实施景区焕新工程,支持设区的市打造游客人次过千万的核心景区。持续丰富全省重点文旅项目库,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资金,力争下半年建成运营一批规模体量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文旅项目。组织“体育赛事进景区”和“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加强匹克球等新兴运动的推广普及。围绕公路、铁路、海上、航空、邮政等领域,开发一批交旅融合新产品。持续完善旅游交通网主骨架建设,融入旅游服务功能,科学布局游客打卡点、观景平台等基础设施。新开、加密国际航线,持续释放单免、互免、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红利,进一步优化查验手续,提升入境旅客通关效率。
二是加速布局新场景。繁荣“夜间文旅”场景,突出文化赋能,深挖本地非遗、老字号等特色资源,打造差异化场景;支持现有100个省级及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品质提升,打造“小而美”的精品演艺、沉浸式体验等项目。创新“数字赋能”场景,加快打造一批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数字化文旅综合体项目,积极探索沉浸式体验、数字演艺、电竞文旅等新兴业态。做优“寻味烟火”场景,持续办好“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深挖齐鲁特色餐饮文化,构建“主题餐厅+美食街区+烟火市集”的特色餐饮矩阵。
三是着力探索新模式。做强“票根经济”联动模式,创新开展凭演出票、火车票、船票给予景区门票优惠,以及抵扣酒店、餐饮、购物消费等优惠活动。创新“遗产活化”体验模式,深化“非遗+旅游”融合,打造一批具有非遗特色的旅游景区、街区、酒店和民宿。拓展“场馆+”复合模式,探索建立免费开放与市场运营、公益服务与刺激消费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引入沉浸式展览、艺术市集、小型演艺等多元业态,着力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社交、创意消费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共文化空间。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