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建国249年,至今却只有4次阅兵,为什么中国阅兵会如此频繁?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4 18:20 1

摘要:不过,同样是2025年举行阅兵,美国的阅兵仪式却一言难尽。要知道。美国建国249年之间,只举行了4次阅兵仪式。相比之下,中国的阅兵仪式为何如此频繁,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仪式刚刚结束,相信不少人都意犹未尽。

尤其是看着一个个方队迈着整齐步伐从天安门前走过,相信不管是现场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肯定都热血沸腾。

而中国的阅兵仪式给国际上也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就连没有参加的特朗普也送出祝福。

不过,同样是2025年举行阅兵,美国的阅兵仪式却一言难尽。要知道。美国建国249年之间,只举行了4次阅兵仪式。相比之下,中国的阅兵仪式为何如此频繁,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美国不是一个没有阅兵传统的国家,但它确实不常办。

从历史记录来看,真正被公认的全国性大阅兵,一共只有四次。这四次无一例外,都是在全国赢得重大军事胜利之后,用来宣泄情绪、展示国威的仪式。

美国的文化基因中,更看重实战成果而非形式表演。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他们更愿意把军费投入到战场或装备研发中,而不是花在街头秀肌肉。

阅兵,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举动,甚至常被批评为浪费税款和违背美国精神。今年6月14日那场阅兵,虽然是为了纪念陆军成立250周年,却仍然引发了不少争议。

那场阅兵据说花了数千万美元,动用了六千多名官兵、上百辆装甲车和坦克,还有黑鹰、阿帕奇等直升机飞越华盛顿上空。

但与此同时,全美50个州却爆发了名为“不要国王”的抗议活动,而当天也正好是特朗普79岁生日,很多人认为这是在用纳税人的钱为总统庆生。

就连一些政治人物也公开批评,认为此举不符合美国价值观。

更戏剧性的是,天公还不作美。仪式提前半小时开始,部分飞行表演因天气取消,观礼人群稀疏,甚至美国国务卿被拍到在打哈欠。

《纽约时报》记者形容现场气氛散漫,人群略显疲惫。

看得出来,即便是在美国,阅兵也不是人人都买账的文化项目。说到底,美国不是不能搞阅兵,而是更倾向于用实战成绩和联盟体系来维持其全球影响力。

阅兵,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个可选项,而非必选项。那么,相比之下,中国的阅兵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阅兵,是从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开始的。长安街上走过1.64万名官兵、152辆坦克和装甲车,天上还飞着17架飞机等多种装备。

那不仅仅是一场军事检阅,更是一个新生国家向世界的郑重宣告,中国站起来了。从那以后,中国形成了以国庆阅兵为主干、辅以重大历史纪念日阅兵的传统。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中国至今已经经历了20次大阅兵。尤其是每逢整十周年,天安门广场上几乎都会举行大规模阅兵。

很多人问,中国为什么这么频繁地阅兵?其实答案并不复杂,每一次阅兵,都不只是秀肌肉,更是一次国家实力和军事透明的公开表达。

从2015年开始,中国阅兵越来越注重展示新型武器装备和战略威慑力量。东风系列导弹、高超音速武器、空基海基核力量等,很多都是在阅兵中首次公开。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是一个关键节点,俄罗斯军事专家卡申曾分析指出,中国阅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次都会公开新型武器装备,反映出军工技术的跃进。

回顾之前的阅兵仪式,在1999年,东风-31洲际导弹首次亮相;2009年,中国军队整体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国际形象为之一新;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则展示了多款新型中远程导弹。

而刚刚过去的2025年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也不例外。此次阅兵首次以三位一体核力量形式公开展示陆基、海基和空基战略武器。

东风-61洲际弹道导弹、巨浪-3潜射导弹和惊雷-1空基导弹同时登场,东风-5C、东风-26D等型号也列入受阅队列。

尤其是东风-61,虽然具体性能未公开,但已被视为中国陆基战略力量迈进新阶段的标志。中国阅兵的意义,远不止于装备展示。

它更是一场国家信心的集体表达,是向世界发出的和平宣言。

阅兵中看到的国防力量,本质上是为了保卫和平、防止战争。每一次阅兵,中国都会重申和平发展的理念,强调中国军队是世界和平的贡献者。

中国频繁举行阅兵,并不只是出于传统或形式,而是有着深层的国内外考量。阅兵是一种国家记忆的重温和强化。

尤其是像抗战胜利、国庆、建军这类重大历史节点,阅兵能够把国家叙事、民族精神以最直观的方式传递给民众。每一场阅兵,都是一次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

它是军事透明化与战略威慑的一种方式。中国不像美国那样常年处于海外军事行动中,因此通过阅兵展示新型武器,成了一种有效的实力外宣。

东风-41、东风-61等洲际导弹的亮相,不仅面向国内,也是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有能力保卫自己、维护区域稳定。阅兵也是对军队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集中验收。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再到智能化,中国军队的转型步伐极快。阅兵如同期中考试,每一次新型号的公开,都反映出中国军工技术的突破和量产能力。

在中国,阅兵早已超出一场仪式的范畴,更像是一个全民共情的时刻。很多人会守在电视机前看直播,老一辈回忆历史,年轻人感受国力。这种凝聚力,是很多其他形式难以替代的。

正因为此,中国愿意在阅兵上投入资源,也乐于借此传达和平与发展并重的国家形象。

相比之下,美国更看重实战和联盟,而中国则更强调自主国防与战略稳定。两种模式,无分高下,只是路径不同而已。

美国选择用阅兵庆祝胜利,中国则用它书写复兴。每一次踏步、每一件装备、每一个眼神,都不只是仪式,更是一个国家走向的注脚。

从1949年到2025年,中国阅兵从无到有、从简到强,记录的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铿锵步伐。

而美国那寥寥几次的阅兵,也同样讲述着一个帝国如何通过战争与和平塑造全球角色的故事。

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标准答案,阅兵的本质,是国家与国民的对话,是历史与未来的交汇。我们可以透过这些宏大的场面,看到更多细微而真实的东西。

中国阅兵,为何总能点燃亿万人的期待?——2025年09月04日 07:59 来源:红网

外国军事专家:中国阅兵为何如此重要——参考消息2019-10-02

外媒:中国高规格抗战阅兵 不是简单庆祝仪式——央广网

时隔34年的美国大阅兵:风声、雨声、炮声、抗议声丨国际识局——中国新闻网2025-06-15

大国军威!盘点新中国成立以来20次大阅兵——极目新闻2025-09-02

来源:小菲有点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