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农资企业也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新媒体,这个曾经看似与农资行业关联不大的领域,如今正成为农资企业开拓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关键“战场”。
颜范坤讲解农资企业借助新媒体提升销量的方法。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农资企业也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新媒体,这个曾经看似与农资行业关联不大的领域,如今正成为农资企业开拓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关键“战场”。
为了深入探讨农资企业如何利用新媒体工具做好线上营销,《中国农资》记者特别采访了拥有15年农业领域实战经验,自媒体全网粉丝达100万的“三农”领域短视频运营专家颜范坤。通过他的见解,为农资企业的新媒体营销之路提供宝贵的指引。
《中国农资》:您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农资企业为什么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工具呢?
颜范坤: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的信息获取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农资营销方式,如线下展会、业务员跑市场等,虽然仍有其价值,但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快速拓展市场、精准触达客户的需求。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优势,能够帮助农资企业打破地域限制,将产品信息、技术知识等快速传递给更多的潜在客户。
比如,通过短视频平台,企业可以直观地展示产品的使用效果、生产过程等,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同时,新媒体还可以实现与客户的实时互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收集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优化产品和服务。而且,从成本角度来看,新媒体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方式,往往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潜在客户。
《中国农资》:在您培训的经销商中,存在哪些典型认知不足?能否举例说明在培训过程中看到的、了解到的经销商和企业的不同看法?
颜范坤:在培训经销商的过程中,我发现存在两种较为典型的认知分野。
一种是保守派,他们认为“短视频是年轻人的玩具,农户只认线下会销”。这部分经销商长期依赖传统的线下营销模式,对新媒体缺乏了解和信任。他们觉得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传统,更倾向于通过线下会议、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了解农资产品,对新媒体这种新兴的营销方式持怀疑态度。但其实农资自媒体年轻人并不占优势,反而是资深、年龄大的经销商做自媒体人设更好。
另一种是激进派,他们秉持“砸钱买流量就能爆单”的观点。这类经销商看到了新媒体的流量潜力,急于求成,希望通过大量投入资金购买流量,来快速提升产品销量。然而,他们往往忽视了新媒体营销的核心——内容和价值。
比如,有一位经销商在刚开始接触新媒体时,就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投放,但由于缺乏优质的内容支撑,视频和直播的观看量虽然有所增加,但转化率极低,最终并没有带来预期的销售增长。这充分说明,没有实质性价值的短视频和直播,即使砸钱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播放量和销量。
《中国农资》:农资企业如何通过短视频内容消除农户对农资产品的“信任黑洞”?您能分享一些农资企业利用新媒体取得成功的案例吗?这些案例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颜范坤:农资企业想做好产品,除了效果好,还要传播好,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实现大量曝光推进产品的知名度,同时又通过农业技术的传播,打造公司IP矩阵,用户信任这个IP,从而信任这个IP推荐的产品 ,当大量IP都在同时宣传某一个品牌和产品的时候,“信任黑洞”自然消除。
比如,河南延津县帝益麦种业有限公司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20亿,短短4年,单一品种“郑麦136”销量从2000万斤增长到2.5亿斤;“现代农业袁老师”直播间平均在线1000~3000人,两小时直播场观可达10万人。
这些成功案例的共同经验在于:一是要明确目标受众,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创作内容;二是要保持内容的持续更新和高质量,树立专业的品牌形象;三是要积极互动,增强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
《中国农资》:从您的观察来看,目前农资企业新媒体发展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颜范坤:目前,越来越多农资企业意识到新媒体重要性并积极尝试,部分企业取得成绩,建立新媒体矩阵,拥有一定粉丝和客户群体。但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深层挑战。
部分企业对新媒体认知不足,盲目跟风,无明确营销策略和目标。简单注册账号,偶尔发产品信息,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内容杂乱,无法吸引用户。如在多个平台账号内容雷同,未根据平台特点和用户群体差异化运营。
专业人才匮乏是关键瓶颈。新媒体营销需要文案撰写、视频拍摄剪辑、数据分析、市场营销等多方面能力人才,但农资行业此类人才短缺。很多企业新媒体运营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对平台规则和算法了解不足,运营效果不佳。如不知如何优化视频标题和标签提高搜索排名和曝光率。
内容同质化严重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多数农资企业新媒体内容缺乏创新,模仿他人成功案例,无自身特色优势,难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如短视频领域,很多企业视频只是简单产品展示,无独特创意亮点。
资金投入不足也会限制发展。新媒体营销需要资金支持设备购置、内容制作、推广费用等,但部分企业资金有限,无法大规模投入,影响运营效果。
《中国农资》:您提到了内容同质化的问题,那您认为具体痛点包括哪些,企业又该如何做好差异化内容呢?
颜范坤:农资自媒体内容同质化的痛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农技内容“学院派”与农户需求脱节。很多农技内容的创作者往往是农业院校的专家或学者,他们的知识体系非常系统和专业,但在表达方式上可能过于学术化,与农户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存在差距。比如,一些农技视频中充满了专业的术语和复杂的理论,农户看了之后一头雾水,无法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
二是促销直播沦为“价格战”直播间。在农资新媒体营销中,直播带货成为一种常见的销售方式。然而,很多直播为了吸引观众购买产品,纷纷打起“价格战”,忽视了产品本身的价值和服务。这种做法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销量增长,但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也会破坏整个农资市场的价格体系。
要破解这些问题,做好差异化内容,关键在于将好的农业技术与新媒体的运营逻辑相结合。经过系统化学习,可以把枯燥的农业技术转化成爆款短视频。首先,要有趣,通过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比如,可以采用动画、情景喜剧等方式来呈现农业技术知识。其次,要有价值,通过“黄金三秒”、爆款标题吸引用户停留,通过精炼的、有价值的农技热点吸引用户收藏点赞。要让老百姓爱看,又符合平台考核规则。
《中国农资》:您认为农资企业未来应该如何做好新媒体营销呢?
颜范坤:农资企业要做好新媒体营销,需从多方面入手。
第一是战略层面,要明确目标与定位。企业要将新媒体营销纳入整体战略规划,明确目标和定位。根据自身产品特点、目标受众和市场竞争情况,确定新媒体营销的重点方向。如以高端特种肥料为主的企业,可将目标受众定位为大型种植基地和农业合作社,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产品科技含量和效果,树立高端品牌形象。
第二是团队建设,培养与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是关键。企业可通过内部培训提升员工新媒体运营能力,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培训讲座,分享最新技术和趋势。同时,积极引进外部专业人才,充实新媒体运营团队。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团队成员创新,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
第三是内容创新,要打造差异化优质内容。内容是新媒体营销的核心。企业要结合农资行业特点和用户需求,挖掘独特内容选题。采用多样化表现形式,如短视频、直播、图文、漫画等,提高内容吸引力和传播力。制作有趣农业科普漫画,讲解农作物生长知识和农资使用技巧;开展线上农业技术讲座直播,邀请专家答疑解惑。注重内容质量和价值,为用户提供实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是平台运营,实现全渠道覆盖与精准营销。建立全渠道新媒体矩阵,除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还可布局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等平台。根据不同平台特点和用户群体,制定个性化营销策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深度农业技术文章和产品评测;在微博开展话题讨论和互动活动,提高品牌曝光度;在小红书分享农业种植经验和农资使用心得,吸引年轻用户关注。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习惯,实现精准营销。
第五是合作共赢,拓展资源与影响力。企业可以加强与行业内其他企业、农业专家、网红等合作。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获取最新农业技术和产品信息,提升品牌专业性和权威性;与农业网红合作,让他们代言推广产品,借助其影响力和粉丝基础,快速提升产品知名度和销量;与其他农资企业开展联合营销活动,共享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整体来看,农资企业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通过积极利用新媒体工具,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注重内容创新和用户互动,农资企业一定能够在线上营销领域取得突破,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农资企业能够抓住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编制 | 陈 蕾
审校 | 刘 颖
监制 | 陆 璐
———以下内容为广告———
来源:中国农资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