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日“社保新规”生效后,很多老板以为,补缴社保就是把漏交的钱交上去就完事了。
9月1日“社保新规”生效后,很多老板以为,补缴社保就是把漏交的钱交上去就完事了。
结果补缴的时候才发现,不仅要交本金,还要交天价滞纳金。
时间久了,滞纳金金额甚至能逼近补缴的本金。
进而成为压垮企业现金流的“大坑”。
尤其是遇到群体举报、群体补缴的情况,本金+滞纳金轻轻松松几十万、上百万。
那怎么办呢?
01
补缴=本金+滞纳金,雪球越滚越大
拿我们最近大卖的普法课件模板-《企业家必须知道的社保新规对企业的十大影响与应对》中的一小段举例子。
在某二线城市,员工月薪5000元,按5000基数缴纳社保的话:
企业端社保:每月1300元
员工端社保:每月500元
共计每月1800元
那一年的滞纳金要多少?
按万分之五的日息算,滞纳金 = 欠缴本金 × 天数 ×0.05%。
假设企业在最后一个欠缴之日后第30天缴齐了社保,本金是21600元(包括员工应缴的6000元),那滞纳金大概是2100元。
(每个月份天数不同,这里为了方便统一按30天算)
如果公司是按最低基数缴纳社保呢?
继续举例子:某二线城市,员工月薪5000元,企业按当地最低基数缴纳社保。
企业端社保:本身是每月1300元,最低基数下是每月950元。
员工端社保:每月500元,最低基数是每个月350元。
也就是每个月少缴1800-1300=500元。
假设企业在最后一个欠缴之日后第30天缴齐了社保,本金是6000元(包括员工应缴的1800元),滞纳金大概是585元。
要是拖到5年都没缴社保呢?
因为每年的基数、比例不一致,所以只能估算一个数。
企业端补社保:5–7万元
员工端补社保:2–3万元
滞纳金:4–5万元
累计十几万,如果有两三名员工同时要求补缴,足以拖垮很多中小企业的现金流。
有些老板会问:能不能不交滞纳金?
确实,部分地方曾针对历史欠缴的情况,出台过“滞纳金缓收”措施。
比如广东,就曾在社保新规前有过阶段性的缓收政策。
但要注意:
这是局部地区的政策,不是全国普适;
多数是暂时性措施,随时可能取消;
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会要求全额补缴+缴滞纳金。
所以,企业不能寄希望于“侥幸”,绝大多数场景下该交还是得交。
但是,有些地区社保是不支持无限期补缴的,比如深圳。
《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养老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认为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两年内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向市社保机构、市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投诉、举报;超过两年的,市社保机构、市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不予受理。
这意味着超过两年的本金不用补,滞纳金自然也随之免除。
有的老板会想,社保没缴,也有员工的那一份,而且员工也签了自愿放弃社保协议,那由此产生的滞纳金,员工也应该来承担一份。
确实有支持的案例:(2024)粤06民终2679号。
员工和公司签过《放弃缴纳社保的承诺书》就一直没缴社保。
后面员工要求补缴,结果补缴后,产生了67154元滞纳金和利息。
公司说:这是员工自愿放弃社保的过错,应该分担。
员工说:缴纳社保这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滞纳金不该由我承担。
最后法院判决:
员工承担60%,返还公司35400.94元;
公司承担40%,自己掏2万多。
法院理由:
1、员工签署承诺书,放弃参保,确实有过错;
2、公司本身也没履行法定义务,有过错;
3、滞纳金属于因未缴社保产生的损失,企业主张员工分担部分合理。
所以滞纳金确实有可能让员工承担,但前提是要有证据证明员工知情自愿。
而且各个地区、各个时间段的裁判规则可能不一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04结语千万别以为补缴社保就是把钱交上去,滞纳金也是笔不小的成本。
律师能帮企业做的,不只是提醒风险,还包括:
提前设计补贴方案,降低争议;
起草合法合规的协议,减少责任;
在补缴时争取政策红利,减轻滞纳金负担。
这正是我们制作《企业家必须知道的社保新规对企业的10大影响与应对方案》课件的原因。
这套课件有380+页PPT、配1万字逐字稿,30个真实案例,大幅度缩短律师备课时间,甚至直接打开就能讲。
无论是园区沙龙、商会活动、企业内训还是线上直播,老板听完立刻知道:社保问题很严重,但你能解决。
除此以外,我们还准备了“社保普法获客三件套”:
1、课件模板 —— 普法、获客、成交一体化工具,让律师在一场活动里就能快速引流,获取新人,树立专家形象。
2、社保专项三折页+宣传单 —— 把服务流程、报价档位、落地方案写清楚,让老板从焦虑到下单只差一步。
3、人力全流程三折页+宣传单 —— 从入职、在职到离职、争议应对,帮企业做系统整改,适合用工复杂、付费能力强的客户。
律师要想真正把“社保热”变成获客机会,就需要这样的全套工具,把风险讲清楚,把方案亮出来,让企业看见解决问题的希望与方案。
来源:LegalMVP律海芒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