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秋过后,随着东海、黄海部分海域结束伏季休渔、陆续开海,肥美海鲜重回百姓餐桌,海鲜市场销售进入旺季,货丰价稳、购销两旺。9月2日,记者走访菏泽多家海鲜市场和生鲜超市发现,梭子蟹成为当之无愧的“销量明星”,价格较此前出现明显“跳水”,吸引市民踊跃选购,线上线下同
立秋过后,随着东海、黄海部分海域结束伏季休渔、陆续开海,肥美海鲜重回百姓餐桌,海鲜市场销售进入旺季,货丰价稳、购销两旺。9月2日,记者走访菏泽多家海鲜市场和生鲜超市发现,梭子蟹成为当之无愧的“销量明星”,价格较此前出现明显“跳水”,吸引市民踊跃选购,线上线下同步掀起一波“蟹”味热潮。
价格亲民,梭子蟹成市场“顶流”
“便宜了,真的便宜了!”9月2日,在菏泽市区水建街海鲜市场,人头攒动,询价声、叫卖声不绝于耳。几乎每个摊位最显眼的位置都堆满了青壳白肚、张牙舞爪的梭子蟹,它们活力十足,在水箱中不断吐着泡泡。
记者询价得知,目前市场上活蹦乱跳的鲜活梭子蟹零售价普遍维持在每斤30至40元之间,而在一个月前,同样的品质往往需要五六十元才能买到。甚至一些刚刚失去活力(刚咽气)的“热气蟹”,价格更低至每斤20元左右,性价比极高。在一些大型生鲜超市或通过社区团购渠道,甚至出现了最低十几元一斤的“惊爆价”。
“今年价格确实比往年要便宜不少,来货多,质量也挺好,基本上七八成肥的蟹很常见。”一位正在为顾客熟练挑蟹的超市店主介绍,他的店按梭子蟹的个头大小定价,整体价格在每斤40到60元不等,销量可观,一天能卖出几十斤。
一家海鲜销售店里,年轻的店主袁欣正忙得不可开交。她身着围裙、戴着手套,手持网兜为顾客挑选各类海鲜,旁边的计算器按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虽然年龄不大,但袁欣已是位“老江湖”,自14岁起就跟随父亲从事海鲜批发销售,至今已有十多年经验。
她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今年梭子蟹的市场行情:整体批发价格低于去年同期。根据品质不同,市场分化明显:高端精品蟹,批发价为45—55元/斤,零售价则在60元/斤上下。
中低端流通货是市场主力,价格普遍集中在每斤三十几元。而质量很差、售价仅十元左右的品类,商家通常自己都不建议顾客购买,在市面上也比较少见。她特别提醒,价位区间可能会混入一些质量较差、俗称的“酱油蟹”,消费者在购买时需注意甄别。
袁欣表示,目前菏泽市场上销售的梭子蟹主要来自江苏连云港,均价在20—30元/斤。今年的低价主要得益于充沛的供应。“8月1日南方部分海域开渔,9月1日起咱们山东沿海也陆续开海。市场上一般先流通的是舟山、连云港等南方产区的货,紧接着青岛等北方产区的蟹子也会跟上。现在正是货源最足的时候。”
线上线下双渠道驱动,抖音团购“99元3斤”受热捧
据袁欣介绍,当前正值梭子蟹销售的最高峰期。她的海鲜店日均销量能达到二百到三百斤,客户既包括大量前来采购的餐饮饭店,也有许多散买的顾客。据悉,这种旺销的态势,预计能持续到中秋节前后。
梭子蟹的集中上市,也带动了海鲜市场的整体人气。记者看到,除了梭子蟹,各种海鱼、虾、贝类等其他海鲜也批量上市,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谈及今年价格格外“亲民”的原因,不止一位商贩表示,这不仅是由于海上收获丰硕、市场供应充足,也与消费渠道日益多元、供应链愈加透明密切相关。
“现在的批发市场越来越透明,消费市场也越来越多元。”袁欣分析道,“很多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商能够绕开传统中间环节,直接深入到南方的码头货源地采购,然后通过线上渠道销售,这对传统的线下批发零售价格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价格“跳水”也反过来促进了销售模式的创新。不少商家积极利用线上平台扩大销路,其中最火爆的就是各种团购活动。抖音等社交电商平台成为了新的市场。
“我今天下午刚进了1000斤梭子蟹,就打算在抖音上搞‘99元3斤’的团购活动。”袁欣一边查看手机上的订单一边说,“这个活动价格很划算,特别适合家庭消费,已经有不少市民下单了。”据悉,袁欣经常通过抖音直播销售海鲜,凭借实惠的价格和可靠的品质,在平台上积累了不错的人气和点击量。这种“线上引流+线下体验/配送”的模式,正成为海鲜销售的新增长点。
餐饮端跟进,梭子蟹盛宴正当时
终端市场的价格变化也迅速传导至餐饮消费环节。菏泽多家以海鲜为特色的餐馆纷纷推出以梭子蟹为主角的秋季时令菜,如“清蒸梭子蟹”“葱油梭子蟹”“梭子蟹炒年糕”“海鲜蟹粥”等,吸引了众多食客。
一位餐厅采购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蟹价下来了,我们的采购成本降低了不少,相应的菜品价格也可以做一些调整,或者推出一些性价比更高的套餐,客人点单率明显高了。”梭子蟹的降价,无疑为秋季的餐饮市场添了一把火。
对于梭子蟹未来的价格走势,从业者们认为,主要取决于天气状况和市场供需关系。梭子蟹的销售旺季一般能持续四个月左右。如果后续天气状况稳定,渔船能够正常出海作业,捕捞量有保障,市场供应充足,那么价格将会保持稳定,波动不会太大。
海鲜虽美味,食用需谨慎
“‘金九银十’的到来,海鲜大量上市,因其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成为不少人的餐桌首选。海鲜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如DHA和EPA)、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维护心血管健康。但也提醒大家,海鲜食用不当可能引发消化系统疾病。”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马晓辉说。
马晓辉表示,海鲜食用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控制摄入量。海鲜属于高蛋白、高嘌呤食物,过量食用会加重肠胃和代谢负担,引起腹胀、腹痛或消化不良,甚至诱发痛风发作。尤其是贝类、鱼籽和蟹黄等超高嘌呤品种,高尿酸或痛风患者应尽量避免。一般建议正常人每次食用螃蟹不超过1—2只,贝类不超过一掌的量。
二是注意食材特性。海鲜多属寒凉,脾胃虚寒、易腹泻或消化功能较弱(如肠易激综合征)的人群应少食,以免加重症状。推荐搭配姜、醋、紫苏等温性调料,既可祛寒杀菌,也有助消化。
三是杜绝生食,确保充分加热。生腌、醉蟹等未彻底熟制的海鲜易携带副溶血性弧菌和寄生虫,导致急性胃肠炎或寄生虫感染。烹饪时应确保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避免生熟交叉污染。
四是警惕过敏和不新鲜海鲜。海鲜是常见过敏原,可能引发从皮疹到呼吸困难等不同严重程度的反应,过敏体质者务必忌口。此外,不新鲜的海鲜易滋生细菌、产生组胺,导致食物中毒,因此应选择活鲜或冰鲜产品,烹饪后尽快食用。
“若食用后出现轻微腹胀或腹泻,可暂停进食、少量饮用温水休息,必要时服用助消化药物;如发生剧烈腹痛、呕吐、发热或严重腹泻,须及时就医,防止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如有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表现,或关节突发红肿热痛(警惕痛风),应立即就诊。”马晓辉说。
来源:牡丹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