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广大农民朋友而言,种植玉米无疑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从播种至收获,每一步都需倾注心血。
对于广大农民朋友而言,种植玉米无疑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从播种至收获,每一步都需倾注心血。
尤其在收获前的关键20天,这一时段如同马拉松赛跑的冲刺阶段,对玉米的产量与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稍有疏忽,每亩产量减少200斤绝非危言耸听。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五大至关重要的行动步骤。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玉米灌浆期对水分的需求颇为挑剔,既不可缺水也不可水分过多。
干旱条件下,土壤干燥会抑制玉米生长,导致籽粒灌浆不充分,进而影响产量。
因此,一旦发现土壤干燥,应及时灌溉,但灌溉方式需得当,不宜大水漫灌,而应采用细水长流的方式,使土壤保持适宜湿度,田间持水量维持在70%左右较为理想。
相反,在多雨年份,地里积水对玉米同样有害。
积水超过24小时,玉米根系将因缺氧而腐烂,影响养分输送,导致减产。
因此,大雨过后应及时检查田地,迅速排水,确保根系正常呼吸。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收获前7-10天应停止灌溉,以免籽粒含水量过高,影响储存和品质。
玉米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此时叶面追肥成为补充养分的有效途径。
磷酸二氢钾与尿素的搭配使用尤为推荐,每亩用量分别为200克和100克,兑水后均匀喷洒于叶片正反面。
选择上午9点前或下午5点后喷洒,避免高温时段蒸发过快,灼伤叶片。
一般喷洒两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可显著提升玉米千粒重,减少秃尖现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玉米成熟时,植株高大沉重,易受风雨影响倒伏。
倒伏不仅增加收割难度,还会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因此,在收获前20天,应加强防倒伏措施。
对于未倒伏的玉米地,可在风暴来临前喷施抗倒酯,增强茎秆粗壮度和韧性。
对于轻微倾斜的玉米,可通过根部培土固定根系。
对于严重倒伏的玉米,应在24小时内人工扶直并培土压实。若茎秆已断,则需及时清理出田,防止影响其他植株。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玉米成熟时,害虫和鸟类都成为潜在威胁。
防虫方面,应重点防治蚜虫,使用噻虫嗪等药剂喷雾防治。
防鸟方面,可采用反光彩带、驱鸟剂或稻草人等方法进行驱赶。
这些方法各有千秋,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许多农户急于收割或担心天气变化,往往提前收割玉米。
然而,适当晚收几天,可让籽粒灌浆更充分,增加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
判断玉米是否成熟,可观察苞叶是否干枯松散,籽粒乳线是否消失,基部是否出现黑色层。
对于机械收割的农户,还需注意籽粒含水量,最好在含水量降至25%以下时收割,以减少籽粒破碎率,提高品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综上所述,玉米收获前的这20天,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灌溉、叶面追肥、加固防倒伏、综合防治病虫害以及适当晚收等五大关键行动,可将丰收的希望稳稳攥在手中。
愿每位农户朋友都能辛勤耕耘得回报,迎来玉米的大丰收!
来源:咖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