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缴上千亿、排除招标,欧美对中国光伏“围剿”再升级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4 19:57 2

摘要:欧美对于中国光伏企业的“围剿”,还在继续加码。美国意欲追缴高达674亿美元的天价关税;意大利则带头发难,将中国组件排除在招标之外。这场贸易保护风暴,更正在为全球绿色转型按下暂停键。

摘要:

欧美对于中国光伏企业的“围剿”,还在继续加码。美国意欲追缴高达674亿美元的天价关税;意大利则带头发难,将中国组件排除在招标之外。这场贸易保护风暴,更正在为全球绿色转型按下暂停键。

撰文 | Bell

编辑 | 小雨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1669篇原创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凭借技术创新和规模优势,已占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位置。

与此同时,欧美市场则正通过一系列贸易政策,不断加高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壁垒。

最近,欧美对于中国光伏的贸易限制措施可谓变本加厉。

美国拟撤销此前实施的东南亚关税豁免,并可能对2022-2024年豁免期间的进口产品追缴高达540亿美元的关税;意大利则直接出台新的法规,将使用中国生产的组件、电池片和逆变器的光伏系统排除在招标要求之外。

过去十年间,中国光伏企业几乎塑造了全球太阳能光伏的供需和价格体系。

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中国已投资超过500亿美元用于新的光伏供应能力,是欧洲的十倍,并在整个太阳能光伏价值链中创造了超过30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

中国将太阳能光伏定位为战略性产业,并通过支持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实现规模经济,推动了全产业链的持续创新。

这些努力使全球太阳能成本下降了80%以上,推动光伏发电成为世界许多地区最实惠的发电技术。

同时,中国在马来西亚和越南的投资也使这些国家成为光伏产品的主要出口国,2017-2021年期间分别占其贸易顺差的10%和5%左右。

中国在降低全球太阳能光伏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清洁能源转型带来了多重好处。

然而,全球供应链在地理上的高度集中,也引发了欧美国家的警惕和抵触,贸易保护措施频出,对中国光伏企业构成持续压力。

近期以来,欧美对于中国光伏企业的“围剿”,还在继续加码。

01

美国:豁免的关税还能追缴?

美国对中国企业实施的关税打压已持续多年。

自2011年起,美国开始对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持续借助“201条款”“301调查”等手段加征关税。

受此影响,以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头部企业纷纷转向东南亚设厂。

然而,2022年,美国又对柬埔寨、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四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发起反规避调查,意图进一步封堵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产能。

此次“反规避”调查由美国光伏企业Auxin Solar向美国商务部提请发起。

该公司指控,在东南亚四国组装并出口至美国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实为中国企业为规避对华“双反”政策所采取的行为,美国商务部因此启动调查。

但由于调查程序可能严重冲击高度依赖东南亚供应的美国太阳能行业,拜登政府于2022年6月6日发布第10414号公告,决定实行为期两年的关税豁免。

因此,即便美国商务部在2023年8月认定存在中国企业规避行为,为确保美国国内光伏项目顺利推进,拜登政府仍决定维持对东南亚四国24个月的关税豁免缓冲期。

当时对东南亚四国太阳能关税维持豁免,是出于对美国无法与中国太阳能“脱钩断链”的清醒认识,是对美国工商界做出的妥协,客观上也是对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妥协”。

在2024年,美国进口了55吉瓦(GW)的太阳能电池板,其中88%(即48GW)来自东南亚。

然而,眼看产自东南亚的太阳能电池板源源不断流入美国,美国太阳能企业并没有选择就此罢休。

2024年6月,Auxin Solar和另一家美国太阳能企业Concept Clean Energy又在美国国际贸易法院(USCIT)提起诉讼,直指拜登签署的第10414号公告的合法性。

图说: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披露的诉讼文件

两家企业声称拜登的关税暂停超出了其总统职权,且美国商务部实施关税暂停措施的行为违法。

今年8月22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登政府暂停对从东南亚进口的主要中国制造的太阳能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 (AD/CVD) 关税是非法的,将本次调差推向高潮。

据繁荣美国联盟(CPA)估计,从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底,美国进口商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共进口约88.2吉瓦的太阳能电池,预计将带来539亿至674亿美元的追溯关税。

而据PV Tech援引K&L Gates律师事务所的观点称,这类关税通常由“进口记录人(importer of record)”承担,相关合同可约定与太阳能厂商的成本分摊。这也意味着美国太阳能进口商同样将承受冲击。

东南亚关税政策带来的风险已经促使中国制造商将业务转移到印度尼西亚和老挝;与此同时,同时低成本的印度太阳能进口量也在增加。

然而,本周一(9月1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还投票决定继续对从印度、印尼、以及老挝的太阳能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块)进行“双反”调查。

与此前2024年美国对柬埔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发起的“双反”调查一样,此次调查同样是在美国本土几家核心企业的推动下进行的。

今年7月,由First Solar、Mission Solar Energy、Qcells和Talon PV组成的制造商联盟提交请愿书,指控这三个国家的生产商接受政府补贴,并以低于公平市场价格的价格在美国销售产品。

而这一立场也得到了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支持。预计初步反倾销裁定将于今年12月做出。

02

意大利:将“中国制造”组件排除在外

当美国太阳能企业对中国企业围追堵截之时,欧盟同样没有闲着。

自2024年起,欧盟持续推进《净零工业法案》落地,试图通过政策工具降低对中国光伏产品的依赖,包括在涉及净零技术的公共采购和可再生能源招标中加入“韧性贡献”要求。

今年8月28日,意大利环境与能源安全部(MASE)第220/2025号法令正式生效,为“Fer X Transitorio”计划中的两项招标引入了一些“非价格标准”。

这项法令旨在响应《净零工业法案》,将为使用“非中国”组件、容量在1兆瓦以下的光伏系统提供特殊程序,旨在推广欧盟制造的组件。

根据新规,参与投标的光伏系统必须满足四个关键条件:太阳能组件非中国制造、太阳能电池非中国来源、逆变器非中国生产,且至少一项其他核心组件也必须符合“非中国”要求。

通过这一政策,意大利特意将中国生产商排除在激励之外,并将自己定位成了欧盟《净零工业法案》政策改革的首个“试点案例”。

今年5月,欧盟委员会正式通过了《净零工业法案》具体实施条例,确立了具有约束力的本土化生产目标,并且引入了"非价格标准"评估体系。

该体系要求各成员国在2025年底开始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招标中,将30%的容量(约每年6GW)分配给“符合要求”的欧盟自身的设备。

欧盟委员会还规定,欧盟国家不得依赖任何一个国家超过50%的可再生能源组件供应,同时还指出,某些技术对外部国家的依赖程度可能“过高。

同样在5月,欧洲太阳能制造委员会(ESMC)还宣称将对中国太阳能逆变器进行限制。

该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欧盟安装的逆变器中有70%来自中国供应商。而逆变器必须连接到互联网才能实现电网的基本功能,同时需要获取必要的软件更新权限。

欧洲太阳能制造委员会则认为,逆变器联网实现电网功能与软件更新时,存在远程操控引发网络安全风险的可能,如恶意干扰、大规模停机等。

该协会表示,目前欧洲已有超过200吉瓦的发电容量与中国制造的逆变器相连,相当于200多座核电站。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上升至300吉瓦。

ESMC甚至将这一事实类比为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呼吁欧洲必须立即采取行动,防止发生能源危机。

03

写在最后

实际上,全球能源智库EMBER的最新报告显示,有迹象表明全球光伏供需格局正在发生快速转变。

中国工厂占据全球太阳能制造产能的80%以上,因此中国的出口数据可作为观测各国需求变化的有价值参考。

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对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太阳能产品出口显著增长——这两个地区原本是世界上阳光最充足的区域,历史上太阳能安装量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南非在2024年从中国进口了3.8吉瓦的太阳能电池板。此前在2023年,其进口量已达到创纪录的4.3吉瓦。频繁的停电问题促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转向太阳能技术。

尼日利亚和摩洛哥也分别从中国进口了1.3吉瓦和1.1吉瓦的太阳能电池板,这是两国年度进口量首次突破1吉瓦。

在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2024年从中国进口了16吉瓦的太阳能产品,较前一年翻了一番。阿曼的进口增幅最为显著,达到2.5吉瓦,同比增长五倍。

图说: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出口在新兴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而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围追堵截”,很可能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伍德麦肯兹的一项研究发现,这种试图迅速将中国制造的清洁技术产品从全球市场移除的“努力”,将导致从2023年到2050年相关资本支出增加20%,全球将额外增加6万亿美元的成本。

欧美的贸易保护政策不仅可能推高本土绿色技术产品价格,还会增加其实现清洁能源目标的难度,从而延缓全球能源转型进程。

而中国优质的太阳能产品,仍将会流向真正需要它们的地区。

-------

Reference:

[1]https://www.iea.org/reports/solar-pv-global-supply-chains/executive-summary

[2]https://prosperousamerica.org/revenue-impact-of-retroactive-duties-on-u-s-solar-imports-under-the-2022-2024-tariff-moratorium/?utm_source=chatgpt.com

[3]https://www.pv-tech.org/us-solar-could-pay-tens-of-billions-in-duties-after-bidens-ad-cvd-moratorium-ruled-illegal/

[4]https://subscriber.politicopro.com/article/2025/08/us-itc-issues-initial-affirmative-determination-in-solar-import-probe-00537019

[5]https://taiyangnews.info/markets/billions-in-retroactive-solar-tariffs-possible-after-us-court-decision

[6]https://www.solarpowerworldonline.com/2025/09/trade-court-orders-retroactive-duties-on-solar-panels-imported-back-in-2022/

[7]https://ieefa.org/resources/us-trade-uncertainty-presents-domestic-opportunities-southeast-asian-renewables-suppliers

[8]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5_1324

[9]https://www.pv-tech.org/eu-adds-further-solar-pv-manufacturing-support-to-nzia/

[10]https://decode39.com/11678/italys-bold-move-on-chinese-solar-panels/

[11]https://www.pv-magazine.com/2025/09/01/italy-issues-special-procedures-for-pv-tenders-up-to-1-mw-with-non-chinese-components/

[12]https://esmc.solar/restrict-remote-access-of-pv-inverters-from-high-risk-vendors/

[13]https://www.reuters.com/sustainability/climate-energy/ghost-machine-rogue-communication-devices-found-chinese-inverters-2025-05-14/

[14]https://www.mercomindia.com/europe-calls-for-curbing-remote-access-to-china-made-solar-inverters

[15]https://www.mercomindia.com/us-court-rules-biden-era-moratorium-on-solar-import-duties-illegal

[16]https://www.mercomindia.com/usitc-votes-to-go-ahead-with-probe-into-solar-imports-from-india

[17]https://thediplomat.com/2025/07/us-solar-manufacturers-seek-new-tariffs-on-imports-from-india-southeast-asia/

[18]https://www.eenews.net/articles/us-itc-issues-initial-affirmative-determination-in-solar-import-probe/

[19]https://subscriber.politicopro.com/article/2025/07/us-solar-manufacturers-file-petitions-targeting-imports-from-india-indonesia-and-laos-00458900

[20]https://ember-energy.org/latest-insights/global-electricity-review-2025/supporting-materials/

[21]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research/2024/08/how-to-de-risk-green-technology-supply-chains-from-china-without-risking-climate-catastrophe?lang=e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