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党报推动 树新风的底气更足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5 06:43 2

摘要:辽宁各地正以丰富多样的务实举措,推动这场变革走深走实。一些村庄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把“余事不办”落到实处;另一些地方则借助集体生日、助学奖励、积分超市等方式,把人情负担转化为暖心的鼓励;文化墙、“五字诀”等宣传方式,更是把文明新风吹进街头巷尾。

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太河村村民结合本报报道开展关于移风易俗的讨论。 本报记者 王卢莎 摄

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宣传委员由刚(左三)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边看报边琢磨下一步推进移风易俗的新点子。 徐苗苗 摄

本报记者 许蔚冰 陶阳 崔振波 王卢莎 姜帆

引子

9月1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部分省份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整治经验交流会,提出要把整治农村高额彩礼作为一件重要的民生实事,因地制宜、标本兼治。

辽宁各地正以丰富多样的务实举措,推动这场变革走深走实。一些村庄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把“余事不办”落到实处;另一些地方则借助集体生日、助学奖励、积分超市等方式,把人情负担转化为暖心的鼓励;文化墙、“五字诀”等宣传方式,更是把文明新风吹进街头巷尾。

自8月中旬起,本报连续推出4期“倡树文明新风”专题报道,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移风易俗的实践与思考。该系列报道在全省各地引发广泛关注。不少地区和单位反馈,报道中鲜活的案例和扎实的做法为他们提供了有益参考。

移风易俗,关键在于“移心”:唯有贴近人心、尊重差异、多方协同,才能让文明新风吹进心坎、落地生根。我们期待,在共同努力下,文明新气象逐渐形成,乡村生活焕发新的活力。

宣传委员拿着《辽宁日报》给村民算细账

“现在镇里办无事酒的少了,红白事支出平均降了30%。”9月3日,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宣传委员由刚拿着一叠报纸,指着上面关于“无事酒”整治的专家解读,向记者说起了本报报道带来的启发,“这段时间,《辽宁日报》连续刊发的移风易俗报道,里面的剖析、各地的实践妙招,和我们镇的工作思路不谋而合,还帮我们打开了不少新视角!”

由刚说,永陵镇近年来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讲、红白理事会引导等方式,逐步扭转乡村大操大办的风气,但在破除“无事酒”陋习上,仍需采取更贴近村民心理的方法。“《辽宁日报》的报道里,专家对乡土社会人情往来演变的分析,让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了村民‘好面子’的心理根源;其他地区用‘算账对比’‘身边案例现身说法’的做法,也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具体借鉴。”

顺着这个思路,永陵镇把报纸上的“专家观点”变成了“田间地头的家常话”。由刚拿着报道里的案例,给村民算“办一次满月酒,买菜、雇人、烟酒要花5000元,收的礼金转头还要还回去,其实是白折腾”;还把报道中提到的移风易俗故事,编成小段子,用农村大喇叭循环播放。

“以前总觉得不办酒没面子,听他们一算,才明白是自己钻了牛角尖。”嘉禾村村民王大姐原本计划给孙子办满月酒,听了宣讲,主动取消了宴席,“省下的钱给孙子买了绘本和学步车,比摆几桌酒实在多了。”由刚表示:“接下来我们还要把报道的‘积分制激励’‘村规民约细化’这些招儿用起来,让文明新风扎得更稳。”

葫芦岛市南票区张相公屯乡倒流河子村也在本报移风易俗系列报道推出后发生了变化:前不久,村民王志强的孩子考了大学,不等通知书到手,他就表态了:不摆酒席。近日,村里开村民代表大会,会上村书记赵春元特意当众表扬王志强给全村带了好头。“以前办事儿比排场,觉得气派才有面子,现在不一样了,上个月董凤良家儿子结婚,人家主动响应号召婚事简办,不仅得到村书记表扬,还登上了《辽宁日报》,这才是真有面子,咱们全村都跟着沾光了!”王志强的话刚说完,现场村民们便开始鼓掌。

“这几天的报纸我都仔细看了,和省里其他先进村比,咱们还有差距,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见村民们的情绪热烈,赵春元说,“比如咱们的邻居,绥中的涝豆洼村买了音响设备,谁家办白事免费用,省下找鼓乐队的钱,这方法就挺好,还有丹东金山村发红包的形式也不错。现在村集体的底子还薄,等咱们发展好了,也能借鉴这些好经验,让大伙儿享实惠。不过今年,咱村先开始‘精神奖励’,移风易俗表现突出的村民,优先评选星级文明户!”话音未落,村民们的掌声更响了。

宣传栏上的“身边事”坚定了他不办升学宴的想法

本溪市平山区桥北街道办事处河东村的公交婚礼经本报报道后,在全市多个乡村引起强烈反响,这其中就包括南芬区下马塘街道太平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喜良说:“我还特意给河东村打去了电话,通过交流,发现移风易俗必须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成效。”

太平山村曾对考上大学的学子给予奖励,考上一本大学发放1000元,二本大学500元。然而这个举措曾遭到过部分村民的反对。王喜良说:“村民认为考上大学本就应当庆祝,几百上千元的奖励显得‘小气’,不如传统的‘升学宴’来得风光热闹。看了公交婚礼的报道后,我会把助学补助的方法坚持下去。”

随着本报“倡树文明新风”系列报道的相继刊发,全国文明村镇——沈阳市法库县冯贝堡镇榆树堡村在其中也发现了很多经验,村党支部书记刘兴华说:“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由老党员、乡贤和热心村民组成的文明乡风志愿劝导队,谁家要办事就上门唠唠,帮着想点省心省力的好法子。”

榆树堡村把报道中的移风易俗典型贴到村部的宣传栏里,“让大伙都看看,节约简办不光有面子,还能得实惠!用身边人、身边事来引导大家伙儿,让节约简办成为我们村的新风尚。”

如今,“红白事省心办、小事不办”在榆树堡村已不再是口号,而是刻进村民骨子里的自觉。村民白琼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后,不少亲戚朋友都劝他“应该办一下!”他一直迟疑,村部的宣传栏最终坚定了白琼的想法。白琼的母亲张凤清是一名老党员,她坚决支持儿子的决定:“咱不能借此给大家添麻烦,我看咱们全家一起去送孙子上大学,借机会再旅下游,不是也挺好嘛!”

法库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辽宁日报》“倡树文明新风”系列报道在移风易俗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接下来,法库县将深入学习其他地区先进典型,结合本县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村屯的文明创建道路,发挥全国文明村镇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村镇革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专家观点

移风易俗关键在于“移心”

移风易俗既是一个历史命题,也是当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辽东学院艺术学院教授鸭绿江研究院副院长李钢看来,要将文化活力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营造出更加温馨和谐的社会氛围,从而在思想文化上、人的内心中,解决移风易俗的根源问题。

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邵凤丽也持有同样的观点:道德教化和制度政策是移风易俗的重要方式。文艺作品将移风易俗的理念、案例编成口头故事、歌舞戏剧等文艺形式,通过演员展演让人们接受。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