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皖西北形势急剧恶化,他率同志誓死斗争,以重病之躯力挽狂澜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5 09:45 1

摘要:刘敏,原名刘文敏,字问之,号颖卿,1904 年出生,合肥西乡(肥西县铭传乡)刘老圩人,农民家庭出生。3 岁丧父,因家业凋敝,邻里难助,被迫迁居六安南官亭小华冲,寄食于外祖父储家。

革命伴侣刘敏、宋继蕴

刘敏,原名刘文敏,字问之,号颖卿,1904 年出生,合肥西乡(肥西县铭传乡)刘老圩人,农民家庭出生。3 岁丧父,因家业凋敝,邻里难助,被迫迁居六安南官亭小华冲,寄食于外祖父储家。

幼年就读私塾。1920 年秋,到安庆求学。

1921年,安庆“六二”惨案发生,17 岁的刘敏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带头冲击封建军阀倪嗣冲、马联甲一伙所把持的省教育会。因军阀追查,且学费难以为继,只得中途辍学。

1924年秋,刘敏与舒城宋家圩的宋继蕴结婚。次年,设教于舒城鹭鸶庙杨南田家。这一时期,他广泛接触了一些旅外进步学生,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7 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皖西北地区的部分中共党员由城市转入农村活动。刘敏在与共产党员的频繁交往中,进一步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决心走出书屋,投身革命激流。

1928年暑假,刘敏听说六安师资讲习所有党组织秘密活动,毅然弃教别亲,进入六安师资讲习所学习。同年秋,经同学孙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半年后学习结业,刘敏返回农村,开始了革命实践。他先在六安南官亭创办民众夜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以夜校学生为主体,创建农协组织。不久,吸收农协会员中5名积极分子入党,成立党小组。

1930年1 月30 日,刘敏领导了南官亭农民暴动,打击土豪劣绅,收缴地主武装,组织农民赤卫队;发动群众扒地主粮食,支援红军。

3月,他受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指派,来到舒城鹭鸶庙下油坊,以设馆教学为掩护,积极发展党员,建立了春家桥党支部,在龙舒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火种。

同年夏,经党组织联系,他离开家乡到达上海。先在新华袜厂当工人,从事工人运动。不久,受党的派遣,到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负责做党的秘密交通工作。1931年前后,被任命为中央巡视员,先后到安徽和东北巡视党的工作。

1932年9 月初,共青团中央巡视员陈仁在芜湖被捕叛变投敌后,在合肥带领国民党特务逮捕了团合肥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张宅中。张宅中被捕后向敌人供出了党在合肥的全部情况。国民党出动大批军警,4 天之内,合肥党、团中心县委的负责同志大都被捕,机关亦遭破坏,仅有几位同志转入农村。

在此危急关头,中共中央派刘敏以中央巡视员身份到合肥恢复党组织,坚持地下斗争。

12 月,刘敏由上海回到合肥后,冒着生命危险立即赶往西乡,找到了中共合肥临时中心县委书记陈良季,要陈以探监为名,去合肥监狱与原合肥中心县委书记程明远取得联系,了解合肥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接着,他又亲自到中派河,与在那里坚持斗争的颜文斗取得联系,要他和马子中一起负责南乡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工作。

转而又从南乡来到西乡大潜山区,会见了在那里坚持工作的凌生、陈星三、周老三姐等人,并成立中共大潜山临时区委,负责西乡党组织的恢复工作。他根据各地党组织状况和党员的思想状况,举办了一期短期训练班,勉励同志们在困难的时候要挺直腰杆,坚持斗争,争取胜利。

1933年3 月15 日,中共合肥临时中心县委书记陈良季在西乡焦婆店一带发动扒粮斗争时,遭敌围攻,为掩护群众突围,不幸壮烈牺牲。刘敏闻讯后,悲痛至极。

鉴于合肥党组织力量薄弱,3 月27 日,他报告中共上海中央局,要求正式恢复中共合肥中心县委组织。4月底,中共合肥临时中心县委在中派附近的马郢子召开党的代表会议,正式恢复成立了中共合肥中心县委,通过了关于组织工作的决定。

7月5日,在刘敏的指导下,合肥中心县委在西乡召开了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心县委负责人和各部负责人,由张士发任书记。

1934年1 月,经中共上海中央局批准,改组了合肥中心县委,刘敏任书记。刘敏接任后,立即作出了《合肥中心县委检查过去工作及今后中心任务的决定》,要求立即恢复并开辟中心城市工作,马上组织工作委员会、突击队,提拔吃苦耐劳的同志去开辟合肥城内和三河的工作,尤其是在木匠、篾匠、码头工人和米船工人中建立党的组织。

刘敏受命于危难之际,斗争意志顽强,信心坚定,工作积极,经常从深夜熬到黎明。由于工作的繁重,生活的艰苦,他染上了严重的肺病,常常大口大口地吐血。开会时,一咳血,就偷偷地吐在手帕里,不让别人知道。

同志们见他日渐消瘦,都劝他注意休息,他总是说:“不累!”或者说:“等天下穷人都翻了身,我就休息了。”

他的爱人宋继蕴原是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委员,因叛徒出卖,在六安壮烈牺牲。他很是悲痛,但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不仅自己振奋精神,坚持战斗,还安慰和鼓励周围失去亲人的同志化悲痛为力量,向敌人讨还血债。

在刘敏的努力下,中共合肥南乡区委、北乡区委、城内特支和西乡特支相继恢复和建立,共有党员200 余人,革命的火焰又在合肥大地燃烧起来。

1934年9 月,因革命形势逆转,中共寿县中心县委和皖北游击大队在张如屏、曹广海等率领下向合肥方向转移,通过地下交通员和合肥中心县委书记刘敏接上了头。

此时,合肥游击队刚受到国民党刘镇华部及国民党三河区区长王庚年武装的疯狂“围剿”,损失惨重。为了共同作战,经双方研究决定,将寿县、合肥两中心县委合并,成立皖西北中心县委,刘敏任书记。寿县和合肥的两支游击队合并,成立皖西北游击大队。

1935年春,根据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指示,以合肥为中心,将皖西北中心县委改为皖西北特委,刘敏任书记。

此时,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危害,白区党的组织遭受严重损失,地处鄂豫皖苏区外围的皖西北地区也是如此。根据这一情况,刘敏认为,皖西北特委成立后,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聚集被敌人打散的武装力量,恢复和重建遭受破坏的地方党组织。

为此,他派人在舒城秦家桥、余城一带建立交通站,负责合肥、舒城、寿县、六安、庐江、无为等地的联络工作,开展革命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工作,在各地原有党组织基础上,先后恢复建立了中共合肥县委、舒城区委、舒城南特支、六安张家店特支、无为工委、繁昌特支。此时中共皖西北特委领导下的党组织分布在10 个县,有党员200 余人。

同年6 月,皖西北游击大队改编为皖西北独立游击师。刘敏非常关心这支武装力量的建设。在皖西北特委的领导下,游击师经常化整为零,武装掩护群众扒粮;有时又集零为整,严惩地方反动势力。同时,协同苏区红二十八军开展斗争,打得皖西北地区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地主豪绅坐卧不安。蒋介石对此十分恼火,怒斥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刘镇华“剿共不力”。皖西北独立游击师一时威震四方。

正当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之际,皖西北游击区遭敌人重兵疯狂“清剿”,皖西北独立游击师连遭挫折,特委领导下的基层党组织也连遭破坏。

就在这时,皖西北特委常委李德保叛变革命,来不及隐蔽的特委成员宋德渊、王天云、张顶文相继被捕。7 月,曹云露、张如屏在西乡的一次战斗中受伤。

10 月,到大别山整训的一连排长任继周在白色恐怖下,策动叛变,打死了皖西北独立游击师副师长,带领10 多个新兵公开投敌。与此同时,留在合肥地区的独立游击师一部,在南乡的邱陂寺遭到地方反动武装的重重包围,经黄渡一战,损失惨重。

面对严峻形势,刘敏召开特委紧急会议,分析战斗失利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决定以在黄渡之战中剩下的20 余人和失散回队的部分队员重新组成一个连队,仍称皖西北独立游击师,由张如屏、曹云露率领,进入大别山和已去苏区的孙仲德部会合,进行整训,之后转移到舒城春秋山一带活动。

可是,在舒城山区坚持地下斗争的胡志满和交通员王麻子(真名不详)相继被敌人逮捕杀害,致使皖西北特委及其领导下的独立游击师又陷入极其严重的困境。

12 月,鉴于局势紧张,事态严重,刘敏在庐北宋家小圩主持召开特委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以坚持武装斗争和职业掩护并举的办法,转入分散秘密活动,保存革命力量,巩固原有组织,开辟新的地区。会议还决定,将特委机关秘密设在巢县普仁教会医院。

会议结束时,刘敏带领全体与会同志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为了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于党,忠于革命,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不叛党,不出卖同志。”

会后,按照特委的决定,刘敏和杨银声去巢县,在中庙小学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坚持斗争。其他同志分散到庐江、无为等地活动。

1936年夏,刘敏的病情加剧,常咯血不止,但为了取得与上级的联系,他抱病与张如屏秘密赶往上海。到上海后,方知上海临时中央局已被敌人破坏,未接上关系;但却获悉,中央红军长征已经胜利到达陕北。

喜讯传来,刘敏立即派人前往陕北向党中央汇报请示工作。根据党中央指示,皖西北特委和游击师主要领导成员分批去延安学习,以迎接抗日高潮的到来。

刘敏在赴延安途中,经陕西省三原县云阳镇时,被中央派往河南开封,与朱理治等重建中共河南省委,他任省委委员。后又以河南省委特派员身份,前往徐州开展统战工作。

1937年8 月中旬,刘敏化名余子彬,与徐州党组织负责组织工作的张老中一起,来到徐州民众教育馆办的农民生活学校,与在徐州坚持党的地下工作的郭影秋取得了联系,并代表组织宣布了中共铜山县工委的负责人名单,郭影秋任工委书记,负责徐州市和铜山县党的工作。

9月,工委发展了10 多名党员。刘敏在郭影秋的住处,亲自给他们上党课。当时他正患三期肺病,每上一次课都要吐血,但仍抱病坚持工作。10 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成立,刘敏参加了特委,并在特委成员分散的情况下,主持特委工作。

1937年10 月,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徐州发布了《约法七章》,其中有打击日寇,铲除汉奸,成立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允许民众有言论、集会、结社、出版自由的条文。刘敏和特委觉得李宗仁的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虽然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名称不同,但是,可以参与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经过刘敏和苏鲁豫皖特委的精心安排,郭影秋担任了动委会组织部的总干事,共产党员唐秉光、邹育才、徐致雨分别担任了总干事下面的青年干事和职工干事。以后,总动委会选举12名常委,郭影秋又被选为常委,与国民党第五战区的上层人士接触更为广泛。这样,扩大了党的影响,也推动了抗日统一战线工作。

1938年4 月,刘敏病情加剧,党组织将他送往延安休息治病,但因积劳成疾,久治不愈。1947 年国民党军进攻延安时,他在转移途中,病故于陕西省临县三交镇。

来源:晚上没下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