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珠海农村的地“碎得像拼图”,30户人家种120亩田,品种五花八门,有的种“油粘米”,有的留“自留种”,收割时间能差一个月 。现在好了,村集体牵头把零散田块连成“大田”,统一选种、统一播种、统一打药,连收割都用无人机“编队作业”!斗门区小托村30户村民整合1
珠海农村一种“统一种植、同步管理”的新模式让稻田变“金毯”,村民们笑着说:“以前单打独斗像‘种地游击队’,现在抱团种地成了‘农业正规军’!”
以前珠海农村的地“碎得像拼图”,30户人家种120亩田,品种五花八门,有的种“油粘米”,有的留“自留种”,收割时间能差一个月 。现在好了,村集体牵头把零散田块连成“大田”,统一选种、统一播种、统一打药,连收割都用无人机“编队作业”!斗门区小托村30户村民整合120亩地,每亩省成本120元,增产100-200斤,相当于多收了一头猪的钱!
珠海把党旗插在稻田里,村支书变身“农业CEO”。斗门区乾务镇新村村支书吴庆光带着村民试吃5种米饭,选出“南晶香占”丝苗米当家品种,这米口感好、抗倒伏,还能自己留种省钱 。政府更给力:免费送1.34万斤优质种子,省农科院专家蹲点指导,连无人机植保都给补贴!
珠海96%的稻田都用上了机械化,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植保机“组队”干活 。斗门区试点村用“三级农技服务体系”,华南农大教授线上问诊,病虫害防治效率提升3倍!更绝的是“统防统治”——全村水稻同一天打药,害虫连“搬家”的机会都没有,今年早稻亩产多了7.7公斤,超过国家目标3倍!
珠海人会算“四季账”:早稻收完种油菜,晚稻收完种蔬菜。乾务镇新村村种冬油菜两年接待80万游客,卖门票、搞农家乐赚了500万!更妙的是“稻旅融合”——横琴的稻田农场能捉鱼、学插秧,港澳游客坐着“港车北上”来体验,村民卖文创产品比卖稻谷还赚钱!
珠海打算把“统种同种”推广到1万亩以上,还要建大米加工厂,注册“珠海丝苗”品牌。斗门区已经在试点“订单农业”,和超市签合同按质定价,优质稻谷每斤多卖5毛钱。更牛的是“智慧农场”——用物联网监测土壤湿度,手机一键浇水施肥,年轻人说:“这哪是种地,分明是在‘玩农场游戏’!”
从“碎片田”到“共富田”,珠海的“统种同种”给出乡村振兴新解法:党组织牵头、科技赋能、农民抱团。当稻田里的“蓝领”能拿技术补贴,当合作社的“理事长”能评职称,当港澳游客为“珠海大米”点赞,这才是真正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下一站,珠海要让全国都知道:广东的“鱼米之乡”,在珠江口西岸重新崛起!
来源:坦荡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