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5年3月,师长顾家齐率领家乡子弟离开凤凰,开赴浙江宁波抗日前线。凤凰全城民众自发沿街夹道相送,为家乡子弟壮行。锣鼓声中,军民振臂高呼:“筸军出征,中国不亡!”坚强的誓言犹如闪电惊雷,划破长空,响彻云霄。
田凯频
1935年3月,师长顾家齐率领家乡子弟离开凤凰,开赴浙江宁波抗日前线。凤凰全城民众自发沿街夹道相送,为家乡子弟壮行。锣鼓声中,军民振臂高呼:“筸军出征,中国不亡!”坚强的誓言犹如闪电惊雷,划破长空,响彻云霄。
1937年11月,淞沪战役进入紧要关头,以凤凰子弟为主的128师官兵,奉命开往嘉善阻击日军。在敌众我寡孤军无援的情况下,坚守阵地,顽强对抗。这帮吃红薯、抽旱烟、脚穿水草鞋、手握“汉阳造”、马刀的凤凰儿郎,猛虎下山般地冲向日军,一个个赴汤蹈火,前仆后继。“兄弟们!顶上去!不要出凤凰人丑!”这声音穿透硝烟,盖过冲杀声和枪炮声,在战场上回荡。他们知道,国破,家将亡;他们更记得出发时,给乡亲父老发过誓。为了这些,他们可以不要命。
吴光烈是阻击战中有幸活下来的中层军官,当年35岁,任767团2营营长。这个苗族青年军官,武艺高强,勇猛善战,被称赞为“抗日虎将”。
吴光烈生于1902年,字诚斋,苗族,凤凰县阿拉营野牛山(现属新寨村)人。联合中学毕业后回家务农。24岁进入湘西巡防军军官养成所学习,26岁考入贵州“崇武学校”,毕业后回湘西巡防军服役。“七七事变”后投身抗日,先后参加宁波海防,富阳江防,嘉善阻击战,埭溪江防,牯塘战役,长沙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会战,华容保卫战,累立战功。
野牛山在云贵高原边缘上,山高坡陡,林木苍翠。台地上的天星溪和新寨溪缓缓地流到这里,被野牛山迎面挡住,汇合到一起,顺着山沟的峡谷直接瀑泻,把两边的岩壁削得险峻。吴光烈从小上山放羊,砍柴,打猎,下河游泳,摸鱼,捞虾,照夜火。常年练拳习武,练就一身力气和武功。这些招数,到了军队正好派上用场,善于野外和夜间作战,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特殊作用。
嘉善魏塘街道三里桥村的抗战老兵谢天佑,这位当年的“娃娃兵”,12岁被顾家齐师长收留作传令兵。晚年回忆起当年吴光烈夜袭枫泾镇日军的战斗情形,记忆犹新。
1937年11月9日深夜,营长吴光烈率三连战士,悄悄摸进了一条由北向南的街巷。突然听到日本鬼子的脚步声响,吴营长灵机一动,叫石连长接力传令,要战士们全部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卸下刺刀,抽出马刀,向街道两边散开,隐藏起来。日军进入伏击圈,一声令下,他们一起跃入街巷,对着黑影就砍,摸着衣服就刺……突然的袭击,古怪的战术,让日军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吴光烈称这种战法是“明打暗,活人打死人的‘近战术’”。枫泾镇之战,日军伤亡200余人,我军伤亡80余人。
11月10日晨,七八百名日军进攻764团第一营阵地,营长张靖华率部冲锋,与敌人展开激烈的白刃战,伤亡惨重,仅剩20余人。眼看阵地即将失守,吴光烈率苗家兄弟及时赶到增援,凭着苗家武功,展开白刃肉搏,三下五除二将日军击溃,夺回了阵地。
11日凌晨,日军集中优势兵力突破763团阵地,抵达陆家浜附近,与767团展开激战。面对日军的冲锋,767团以吴光烈为骨干的官兵们与敌反复冲杀,经过几十次肉搏。师长顾家齐直属连排全部投入战斗,鏖战至黄昏,767团将日军驱逐至陆家浜以东。
嘉善阻击战,128师的官兵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坚固的城墙,掩护了中国部队的后撤,粉碎了日军迅速切断苏嘉铁路的企图,为南京防御赢得了宝贵时间。吴光烈作战有功,升任为少校团长。
1939年10月,蒙冤牯塘而受到排挤的原128师凤凰籍军官,一部分进入了暂5师,吴光烈任第2团团长,继续拼杀在抗日战场上。随暂5师调往湖北公安、松滋、石首一带,防守长江中游防线。
1941年,暂5师奉命抽调兵力渡江参战,吴光烈部8连率先渡过长江,到达北岸后迅即对万城、马山、郑家场、李家埠等日敌据点发起攻击,很快占领了这些据点,缴获了大批武器及军用物资。
1942年初,日军开始大举进攻长沙。吴光烈团渡过湘江到达河东市区,接防经武门至杜家山防线。与日军短兵相接,在市区浴血激战4天4夜,以较大的牺牲守住了防线。1月6日,长沙城内后撤的日军与守军两军交错,仍在激战,暂5师全师迅速渡江追击作战。吴光烈团一直打到湘阴县境内,成了73军的追击尖锋。
暂5师7团团长余子秀,湖北江陵人,束发从戎,女中豪杰。战火中与吴光烈结为伉俪。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余部7团被调往长沙作战,担任攻城任务,进入预定地点后,与日军接上火,攻城受阻。余子秀命令用木头捆成排,压在电网和铁丝网上,让部队冲锋突破。部队通过护城河,攻入城内,遭到日军顽抗阻击。余子秀在指挥作战时,被一枚炮弹击中,当场牺牲。吴光烈率部前来增援,将围攻的日军打退。吴光烈抱着妻子余子秀的尸体痛哭,擦干眼泪继续投入战斗。
吴光烈在抗日前线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时候,大哥吴光锣在家乡利用庵堂空屋,安置安徽逃亡的16户难民,送吴光烈15岁的长子吴文开前往芷江,修建军用机场,秘密转送中共地下党员、进步记者,支持抗日。弟弟吴光士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兴办新寨小学、凤凰县立第五小学,组织“新生救亡歌咏队”,宣传抗日。
1941年12月,长沙会战胜利后,吴光烈被调往“成都中央军校”高级班学习,离开部队,暂时告别战场。
照理说,一支“无筸不成湘”的铁军,在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视死如归,勇往直前,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坚守嘉善防线,应该是国家的脊梁。但同一阵营里,在政治腐败、权利博弈、派系争斗的背景下,他们被排斥,被倾轧,最终成为无谓的牺牲品。
128师在九江牯塘战役被李汉魂诬告蒙冤,部队番号被取消,军官遣返回原籍,士兵被解散。在后来的暂5师、暂6师中,凤凰籍官兵仍然占大多数。为了对暂5师、暂6师进一步有效控制,彻底瓦解“筸军”的根系,分化湘西军队势力,再一次打乱编制。削去师长戴季韬的军权,把暂5师陈范、吴光烈调到成都学习,随后湘西籍骨干军官相继调离。原有的钢铁般的部队,变成七零八落,被削职或调离的凤凰籍军官和被改编分散的凤凰籍军士陡然发现,他们失去了方向。
1943年春,吴光烈、田兴超与因公去重庆出差的旅长陈范会面。通过陈范介绍,与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开始接触。三人对国民党官场腐败都十分痛恨,为国家、为筸军官兵的前途和命运担忧,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审时度势,研究一起投奔共产党。得到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引导和支持,毅然决定策反部队,举行前线起义。5月学习结束,吴光烈和田兴超回原部队石门县暂5师驻地,在军中秘密组织串联,传播进步思想,开展策反工作。陈范回凤凰、麻阳、松桃作起义策应。起义准备工作接近尾声,准备揭竿而起时,因机密败露,起义骨干被军部逮捕。吴光烈、吴镐(吴光烈侄子)、王吉全被以“通共投共,背叛党国”罪杀害。一代抗日英雄,在即将走向光明的前夜,死于同僚们的枪下,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悲歌。吴光烈年仅41岁。
今年9月1日,我联系上吴光烈孙子吴秀义,邀请新寨村负责人陈群,三人来到野牛山高坳,拜谒吴光烈陵墓。俊春陵园坐落在高坳的山麓,坟茔静静地卧在青山环抱和松柏掩映中,周围漫布着无数的青藤和无名的野花。
旁边一块立碑上镌刻着湘西统领陈渠珍的两首诗。其一:“蜀道崎岖不易行,溟蒙云雾绕川城。羁身迢迢千里外,藏剑夜夜匣中鸣。”其二:“锦绣河山虽已碎,兴亡事业未卜中。倚栏纵目穷千里,慷慨悲歌壮士雄。”颂扬吴光烈从军报国的情怀和壮志未酬的遗憾。
细细读过吴光烈的碑文和他的生平事迹,我感慨万千,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点上三支香烟,插在墓碑前的香炉里,虔诚地鞠了三个躬。
离开时,我对他说:“老人家!过两天就是9月3日,我们国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您在天有灵,带着你的兄弟们去看看吧!”
下山路上,我脑壳里冒出一副对联:
光宗耀祖,家山有幸埋忠骨;
烈火雄心,壮士无悔寄悲歌。
来源:湘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