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初心”换“民心”!探访河南这所小学“蝶变”背后的故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5 11:17 2

摘要:9月1日上午,开学第一天,濮阳市广大中小学生开开心心走进校园,开启新学期。和其他学校相比,金堤路小学全体师生们不仅迎来新学期,更有了新校园——他们将在濮阳市第四中学校园内办公、学习。

9月1日上午,开学第一天,濮阳市广大中小学生开开心心走进校园,开启新学期。和其他学校相比,金堤路小学全体师生们不仅迎来新学期,更有了新校园——他们将在濮阳市第四中学校园内办公、学习。

从今年5月份开始,在濮阳市委、市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和金堤路小学办公场地成功互换。金堤路小学,在办学44年后终于迎来最大的“蝶变”。

民生赢得民心,民生见证初心,最大的民生往往蕴含在一件件具象化的实事中。金堤路小学的“蝶变”,是濮阳市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办好民生实事的生动实践,更是党委、政府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体现。

不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输在起跑线上

创建于1981年、原校址位于濮阳市城区金堤路中段的金堤路小学,是濮阳市一所公办小学,学生中有80%以上为全国各地来濮阳经商和务工人员子女。长期以来,金堤路小学一直面临没有正规操场、办学条件简陋、校园不成形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虽然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推动难题的解决,但由于学校所在的“边马前”区域人员高度密集,安全隐患交织,治理难度异常艰巨。

转机出现在2023年。

当年6月,濮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金堤路小学调研时了解到,金堤路小学周边被边拐、马拐、前合三个城中村包围,占地不足10亩,布局极不规则,生均用地面积仅为5.1平方米,远低于国家标准。不仅没有正规操场和餐厅,而且校舍破旧、设施落后,学生上厕所都要排队很长时间。

如此困难的办学条件,党委、政府深感牵挂。金堤路小学在校生大都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他们的父母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这座城市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是非常需要关怀的群体。濮阳市委、市政府决定想方设法,整合优质资源向他们倾斜,最大限度消除群体之间的差距,让这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华龙区区委、区政府闻令而动,将改善金堤路小学办学条件列入2025年全区十大民生实事,成立了工作专班,全力推动事情的解决。

用奉献意识和大局观念把民生实事办好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华龙区金堤路小学工作专班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在尊重历史、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制订了“校办互换、集团办学”方案:将位于濮阳市第四中学隔壁的黄河路办事处与金堤路小学互换场地,金堤路小学整体并入濮阳市第四中学,依托濮阳市第四中学名校资源,组建濮阳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

该方案的亮点在于,无须新建校舍就能以最小的财政投入改善金堤路小学的办学条件,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更快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为了不耽误孩子上学,相关部门抢抓暑假窗口期,同步推进黄河办搬迁与新校舍改造,黄河办于8月11日全部搬迁至金堤路小学原校址内办公,金堤路小学新校舍改造8月23日全面完工,保证了9月1日准时开学。

尤其让人感动的是,黄河路党工委在接到命令后,不等不靠、不讲条件、不提要求,把原本舒适的办公楼让给孩子,自己搬入条件相对简陋的新址办公。在搬迁过程中,他们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全体干部职工利用工作间隙肩扛手抬,能自己干的活自己干,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一场低成本搬迁。不添置新家具、不搞墙面装修、不铺地板,真正做到了能省尽省,不浪费一分钱。

用立德树人初心让每名学生都学有所长

9月1日早晨,金堤路小学的同学们如约来到濮阳市第四中学,在老师和志愿者们的引导下有序进入校园。校园内,一面写有“我们·在一起”的濮阳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迎新标语,显得分外喜庆。走进校园,塑胶跑场高端大气,教学楼也不再是以前的筒子楼,新装修的教室宽敞明亮,用的都是最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为了迎接“新伙伴”,濮阳市第四中学可谓煞费苦心。

濮阳市第四中学是深受群众认可的“名校”。在近几年的中招考试中,该校的综合成绩在全市各初级中学均名列前茅。此次濮阳市委、市政府,华龙区委、区政府作出成立濮阳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的决定,学校不仅没有将其看成负担,而是当成促进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机遇,全力予以配合和支持。

濮阳市第四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濮阳市第四中学和金堤路小学组建为濮阳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虽然眼前有一些困难,但从长远看有利于学校发展。为此,5月份以来,濮阳市第四中学从硬件、软件方面,都进行了全面提升。

金堤路小学校长崔贵江说,金堤路小学把与濮阳市第四中学合并看成是提升办学条件、促进长远发展的一次绝佳机遇,全体教职工一放暑假即启动搬迁工作,在最短时间搬进新的办公场所,保证了以最好的环境、最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新学期。

政府部门及学校的努力,社会看得见,群众看得见,家长看得见,学生也看得见。六年级学生郑旭昂说:“这份崭新的开始,离不开每一份默默的付出。感谢各级领导为我们搭建起如此优越的成长平台,让我们能在更舒适的环境中安心逐梦;感谢为两校合并倾注心血的老师们,让两校的温暖与力量在此汇聚。这座新校园既有家的温馨,更有逐梦的力量。”

都说童言无忌,郑旭昂小朋友的话出自真心,发自肺腑。他和同学们从心底为能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而高兴。这高兴的背后,是孩子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对更好学习环境的渴望。让每个孩子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让每一朵花都能在肥沃的土壤内尽情绽放,是党委、政府的初心,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运用创新思维破解难题

金堤路小学所面临的困难,其实存在已久。为什么以前一直想解决却没能解决,最近两年时间却得以较快较好地解决呢?除了深厚的民生情怀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运用了创新思维破解难题。

按常规思维模式,解决金堤路小学办学条件差的难题,就是要扩建、要装修提升。在土地资源饱和的情况下,若按照这种思维,问题肯定依然难以解决。这一次,濮阳市教育局、华龙区深入调研,转变思路,创新采用“校办互换”模式,最终成功推动了问题的解决。

可以想象,在新的更好的教育、教学、学习环境下,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更大的提升,所有的学生一定能赢得更大的未来。

统筹 | 张国强、朱荣玉

审核 | 杨晓谜

责编 | 黄发强、贾元格

来源 | 濮阳发布(濮阳日报记者 袁冰洁)。(声明:“河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关注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