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演的结论很吓人:一旦西太平洋地区爆发大规模冲突,在解放军超过两千枚各型“东风快递”的饱和打击下,美国和日本在琉球、关岛乃至本土的空军基地,可能会被彻底瘫痪,他们的先进战机,比如F-35、F-15,恐怕连起飞的机会都没有。
近年,最近美国一些顶尖的智库又搞了一场兵棋推演,结果出来,估计让五角大楼和白宫的头头们心里咯噔一下。
推演的结论很吓人:一旦西太平洋地区爆发大规模冲突,在解放军超过两千枚各型“东风快递”的饱和打击下,美国和日本在琉球、关岛乃至本土的空军基地,可能会被彻底瘫痪,他们的先进战机,比如F-35、F-15,恐怕连起飞的机会都没有。
为啥结论这么夸张?我们得明白现代战争里,“踹门”这个活是怎么干的。
第一招叫 “点穴战” 。东风系列导弹,那不是一般的炮仗。尤其是像东风-17这类带着乘波体弹头的高超音速导弹,它飞起来轨迹诡异莫测,现有的“萨德”、“爱国者”这些反导系统,基本是睁眼瞎,拦不住!
它的任务就是精准地“点穴”,直接砸穿你机堡的钢筋混凝土盖子,把里面昂贵的战机直接摧毁。
第二招叫 “剥洋葱” 。光打掉飞机不够,还得让你没法修、没法用。所以,另一批导弹会专门照顾你的跑道,炸出一个个巨大的弹坑。
这还没完,你的油库、弹药库、指挥塔、雷达站、变电站……所有能让机场运转起来的关键节点,都会收到一份份“精准送达”的关怀。这叫体系破击,一层层把你剥得干干净净。
可以想象,两千多枚导弹,在一个极短的时间窗口内,像暴雨一样砸下来。那场面,根本不是电影里零零星星的爆炸,而是整个基地被爆炸和火焰彻底吞噬的天崩地裂。这种打击密度和精度,在人类战争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美国智库之所以推演出这个惨淡结局,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在西太最大的优势,恰恰成了最大的死穴。
他们的高端战力,严重依赖少数几个大型、固定、且位置暴露的前沿基地,比如冲绳的嘉手纳基地、关岛的安德森基地。这些基地就像几个闪闪发光的巨大靶子,坐标早就被标得清清楚楚。平时是力量投送的支点,战时就是第一波必须拔掉的钉子。
“分布式作战”概念他们提了多年,就是想把这些鸡蛋分到更多篮子里去。但谈何容易?修建一个能起降重型战机的基地耗资巨大且周期漫长。
等到真打起来再分散,根本来不及。东风导弹的飞行速度是以分钟计算的,等预警来了,留给他们的反应时间可能只有泡一杯咖啡的功夫。
当然了,任何兵推都是基于一系列假设的模型,不是预言未来的水晶球。推演设定解放军能如此高效地发射两千枚导弹且对方毫无察觉,本身也是一种理想。
但美国人不惜自曝其短,放出这么“丧”的推演结果,目的何在?
第一,哭穷要军费。这是美军的老传统艺能了。结论越惨,国会老爷们批预算的时候手笔才越大。“看啊,我们基地这么脆弱,赶紧打钱搞防御、建新基地、买新装备!”
第二,战略吓阻。这也是把双刃剑。他们一边炒作“威胁论”,另一边也是用这种极端推演告诉中国:你看,我知道你有这能力,后果会很严重。这其实变相承认了中国“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战略的巨大威力,是一种无奈的威慑。
这场兵推,与其说是预测一场必输的战争,不如说是承认了一个无情的现实:在现代精确打击武器面前,传统固定基地的脆弱性已被放大到极致。它生动地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要下饺子般发展“东风快递”。
来源:一姐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