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振聋发聩的话语,深刻揭示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进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教育,本应是一方纯净圣洁的天地,是培育祖国未来栋梁的温暖摇篮,是承载着无数孩子梦想与希望的神圣殿堂。然而,近期一系列中小学校长因受贿落马的事件,却如同一
教育反腐:为净土祛浊,还校园清明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振聋发聩的话语,深刻揭示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进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教育,本应是一方纯净圣洁的天地,是培育祖国未来栋梁的温暖摇篮,是承载着无数孩子梦想与希望的神圣殿堂。然而,近期一系列中小学校长因受贿落马的事件,却如同一团浓重的阴霾,无情地笼罩了这片本应充满阳光与希望的神圣领域。
在众多落马校长中,贵阳市实验小学原校长钟海燕的案件格外令人触目惊心。她的所作所为,严重背离了教育者的初心与使命,将神圣的教育事业亵渎得面目全非。从 2010 年至 2023 年,在长达十三年的时间里,她私欲极度膨胀,如同一只贪婪的硕鼠,利用校长职务之便,在学生入学、转学、分班这些本应公平公正的关键环节,以及项目承接、工程款拨付等事务中,为他人大开方便之门,以此非法收受财物,金额累计高达 949 万余元。这是何等惊人的数字!那每一分钱,都沾满了教育的尊严与公平的鲜血。
为了掩盖其违法所得,在 2021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期间,她还通过转账等手段,试图掩饰 123 万余元好处费的来源和性质,妄图逃脱法律的制裁。她自以为可以凭借这些手段瞒天过海,却不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钟海燕的贪腐版图中,校园餐项目成为了她的“摇钱树”。2019 年,明知姐姐没有餐饮资质,她却利用职权为姐姐寻找挂靠公司,使其顺利承接实验小学校园餐项目。在这期间,钟海燕累计收受好处费 204 万余元。与此同时,她的弟弟也在她的帮助下承接了实验小学的工程项目,她同样从中大肆敛财。她在忏悔书中写道:“我帮姐姐承接实小食堂,我需要用钱时,从姐姐那里拿,这也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弟在实小做大工程,姐在实小经营食堂,我为他们铺路架桥、扫清‘障碍’,在我想要买车买房、想要投资赚钱的时候,心安理得让姐姐和弟弟为我付钱,实小成了我家的‘摇钱树’。”曾经书声琅琅的校园,在她的操弄下,沦为了满足一己私欲的商业战场。那一间间明亮的教室,仿佛在无声地哭泣,为被亵渎的教育尊严而悲泣;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也因她的恶行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钟海燕绝非个例。自今年 10 月底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来自广东、湖南、陕西等多个省份的近 20 名中小学校领导因各种贪腐行为被查处或受到处分。这些校长们的腐败行为,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同一张无形的毒网,笼罩了整个校园。
在招生环节,学位本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入场券,是开启知识殿堂的钥匙,却被部分校长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他们违规帮助不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入学,收受家长或中介的巨额好处费。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惜倾家荡产,却不知自己的血汗钱,都进了这些腐败校长的腰包。而那些家境一般但符合条件的学生,却因为这些校长的贪腐行为,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他们的梦想在腐败的阴影下破碎。
在采购领域,无论是教学设备、办公用品,还是校服、教辅资料的采购,都成为了他们捞取油水的机会。他们与供应商勾结,抬高价格、以次充好,从差价中获取回扣。那些本应用于提升教学质量的资金,被他们肆意挥霍;那些本应陪伴孩子们成长的优质教学用品,却变成了劣质的次品。一间间教室的陈旧设备、孩子们身上不合身的劣质校服,无不诉说着这些校长的贪婪与无耻。
而在工程基建方面,从校园工程的承揽到工程款的结算,每一个环节都暗藏腐败玄机。一些校长利用手中的审批权,为特定的工程商大开绿灯,收受巨额贿赂。校园里那本应坚固安全的教学楼、操场,在他们的贪腐操作下,可能变得隐患重重。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安全又如何能得到保障?
就连孩子们每天就餐的食堂,也未能幸免。部分校长通过提高食堂收费标准、虚构购菜数量、与食材配送供应商勾结等方式,套取伙食费,中饱私囊。孩子们本应享受到营养丰富、安全卫生的饭菜,却因为这些校长的贪腐行为,只能吃到质量堪忧的食物。那一张张因为营养不良而略显苍白的小脸,是对这些腐败校长最严厉的控诉。
例如,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第一中学在两个多月内,接连两任校长龙有南和吴国良先后被查。吴国良为他人在工程承揽、工程款结算审批等方面谋利;而安徽省含山中学原副校长李明利用职务便利挪用资金、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性活动,还为他人在征订教辅材料、试卷等方面谋利;海南省琼海市琼海小学原校长潘超群则为他人在学生入学及转学等方面谋利,同时在项目承揽方面也存在腐败行为。这些校长的贪腐行为,就像一颗颗毒瘤,侵蚀着教育的健康肌体。
这些校长的贪腐行为,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在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本应按照学区划片、就近入读的原则,为孩子们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然而,这些校长的权钱交易,让那些不符合条件的学生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学位,使得家境一般但符合条件的学生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优质教育资源本就稀缺,他们的行为加剧了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让教育的天平严重失衡。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因为这些校长的贪腐,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而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学位的孩子,即便进入了学校,也难以真正学到知识,他们的未来也将因此受到影响。
教育领域本应是一片净土,是培育祖国未来栋梁的摇篮。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肩负着为师生创造良好教育环境、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理应为广大师生树立道德和行为的楷模。他们本应站在讲台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品德,为孩子们照亮前行的道路;本应在校园里,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培育出一朵朵祖国的花朵。但如今,这些校长的所作所为,不仅损害了学校的形象和声誉,更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信力。家长们对学校的信任大打折扣,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满意度也随之降低。当家长们不再相信学校,当社会对教育失去信心,那我们的教育事业又将何去何从?
中小学校长贪腐现象频发,究其根源,权力的过度集中和监督机制的缺失是关键因素。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部分中小学校长在学校事务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学校的重大决策、人事任免、资金使用等往往由校长一人说了算。这种“一言堂”的管理模式,使得权力缺乏有效的制衡和监督。校长仿佛成了学校的“土皇帝”,可以为所欲为。同时,,学校内部的监督机制,如校长办公会、职代会、教代会、纪检机构等,在实际运行中常常形同虚设。教师们慑于校长的权威,即便发现问题也不敢轻易发声。他们害怕得罪校长,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前途。而外部监督力量,如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难以对校长的日常行为进行全方位、实时的监督。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往往是阶段性的,很难发现校长们隐藏在日常工作中的贪腐行为。
要想彻底遏制中小学校长的贪腐现象,必须多管齐下,构建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一方面,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完善学校的管理体制,明确校长的权力边界,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例如,在学校的重大事项决策上,应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班子、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的作用,实行集体决策,避免校长一人独断专行。让每一个决策都经过充分的讨论和论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要加强对校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监督,从招生、采购、工程建设等关键环节入手,建立严格的审批流程和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每一项资金的使用、每一个项目的审批,都要做到公开透明,接受师生和社会的监督。
另一方面,要强化外部监督力量。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的日常监管,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督小组,不定期对学校进行抽查,让校长们时刻保持警惕。此外,还应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鼓励家长、媒体等对学校的办学行为进行监督,畅通举报渠道,对举报属实的给予奖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他们对学校的情况最为关注;媒体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可以对学校的腐败行为进行曝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腐败行为无处遁形。
此外,还需加强对校长及学校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学习等活动,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教育事业的神圣性和廉洁自律的重要性,从思想根源上杜绝贪腐的念头。可以邀请教育专家、法律学者来校开展讲座,用生动的案例、深刻的道理,让校长和教职工们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他们明白,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容不得半点亵渎;廉洁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准则,必须时刻坚守。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我们绝不容许腐败现象在教育领域肆意滋生,绝不能让这些腐败行为毁掉孩子们的未来。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加大教育反腐力度,彻查每一起贪腐案件,让教育领域回归风清气正,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纯净、公平的教育环境。让那一间间明亮的教室再次充满书声琅琅,让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再次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让教育的阳光重新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的民族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纪录河南